返回首頁

茶葉焙火機(烏龍茶茶葉的焙火技術)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2-12-05 15:24???點擊:129??編輯:admin???手機版

1. 烏龍茶茶葉的焙火技術

烏龍茶幾泡過后湯色明亮是好茶,其實老茶客都知道,好烏龍茶,第一泡湯色就很明亮清澈,之后接著泡,從第一泡直到最后一泡,湯色都是明亮清澈的,只是顏色逐漸變淺而已。這是因為烏龍茶經(jīng)過半發(fā)酵后,再經(jīng)過焙火工藝,有的還經(jīng)過多次焙火,茶葉緊致,處理的很干凈,沒有任何雜質和添加,因此每一泡湯色都要達到明亮清澈的標準。

2. 烏龍茶茶葉的焙火技術有哪些

這類茶葉一般是存放了一年以上的烏龍茶經(jīng)炭火重新烘焙,以使茶葉達到一定的干燥度,利于繼續(xù)存放。一般按原料分有鐵觀音和其他烏龍類;也可以按焙火的程度分。焙火茶的品質高低鑒別和烏龍茶的標準一樣!

3. 烏龍茶重焙火有哪些

紅烏龍

紅烏龍≠紅水烏龍

一字之差,謬以百里。

紅烏龍在臺東,紅水烏龍則在南投。

紅水烏龍是凍頂烏龍的一種深加工產(chǎn)品,制作工藝上比較費時費力,現(xiàn)在也很少有茶人愿意花費精力去制作,在發(fā)酵、焙火等程度上的掌握需要十分精準,但整套工藝延續(xù)的仍然是傳統(tǒng)的臺灣烏龍茶的經(jīng)典工藝。

紅水烏龍適合深藏,多年后其茶葉看起來黝黑紅亮,香氣沉穩(wěn),紅中透亮,略帶藥香,喝起來仍然是一口烏龍茶的醇厚圓滑,舊時很多老茶人特別喜歡。

而紅烏龍別看發(fā)酵重,但焙火其實并不重,只能稱之為中焙火,至少比紅水烏龍,包括木柵鐵觀音這等也是重焙火的臺灣烏龍茶來得輕,這樣才能保證類似紅茶般的花果熟香及湯色的紅亮。

4. 烏龍茶焙火溫度設定

3~6個小時。

焙火,也有稱“烘焙”、“吃火”、“燉火”,是烏龍茶加工過程中較為特殊的干燥方法,工藝特點是烘干的時間長。焙火的目的除去除多余的水分,利于貯藏之外,主要目的是通過低溫慢焙形成烏龍茶特殊的香氣。用焙火技術干燥生產(chǎn)最為典型的產(chǎn)品是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的烘焙特點是“高溫水焙”和“文火慢烤”。高溫水焙也是我們常說的初烘,與其他茶的加工接近。初烘后,當茶葉在制品含水量達20%左右時,篩去碎末,簸去黃片,揀去梗樸,攤晾6~10小時。然后進行復焙(火),采用低溫慢烤的干燥形式,溫度控制在80~90℃,時間1~2小時,烘至足干含水量為7%~8%。冷卻,整理后繼續(xù)烘焙,稱“吃火或燉火”,溫度控制在70~90℃,時間2~4小時,“吃火”后趁熱裝箱,從而形成武夷巖茶特有的“巖火香”。

5. 焙火烏龍茶與不焙火烏龍茶

輕度發(fā)酵烏龍茶以文山包種茶、清香型鐵觀音為代表。文山包種茶發(fā)酵程度在烏龍茶中為最輕,約8%—10%。焙火亦輕,比較起來更接近綠茶,在烏龍茶中別樹一幟。清香型鐵觀音屬于流行性的輕發(fā)酵烏龍茶,發(fā)酵程度15%—20%。

  

  在烏龍茶的搖青過程中,葉梗當中所富含的水分,在搖青的作用下,源源不斷地通過葉脈向葉片輸送,這個過程就是烏龍茶的走水過程。

  烏龍茶因為是一種茶類的總稱,所以香味各有特色,不能一概而論,而鐵觀音因為使用的是鐵觀音樹種種植而來,所以茶葉一般具有“觀音韻”的香味特色,香味清香淡雅,具有天熱的蘭花香味;

  

  夏天喝綠茶,烏龍茶縱然很好,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喝茶也有要求。一般來說,每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最適宜的,水溫在60℃左右為好,忌飲用隔夜茶。

  烏龍茶的色、香、味,一部分來自鮮葉原料,一部分則是經(jīng)酶促反應產(chǎn)生的,比如初制過程中的曬青或加溫萎調、做青(包括搖青與靜置),主要是酶化學作用所引起的內(nèi)含物的水解、氧化、聚合。葉邊黃烷醇氧化,形成特有的“綠葉紅鑲邊”、“三紅七綠”的品質特征。

  

  “烏龍茶”之名并非始于清朝,早在北宋就有關于“烏龍茶”的記載,只是,那時候的烏龍茶其實是指代的一種綠茶,為北苑茶。

  烏龍茶茶系龐大,品種繁多,肯定不止以上我所喝過的,但是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金 錢有限,再加上口感偏好,肯定不能種種喝完,面面俱到。但是我們喝茶,尤其是中年以后的人們選茶、喝茶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根據(jù)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適的茶,健康地喝茶。

6. 烏龍茶烘焙茶葉的技術和方法

烏龍茶泡茶步驟:

1.備具:先將欲使用之泡茶器具用沸水沖洗,以免等會泡茶時參雜之前的氣味,也為了保持潔凈。

2.整形:將本次欲沖泡之茶葉按照需要倒入白紙上,輕輕抖動用以分離粗茶及細末;若是有準備小篩子,亦可使用小篩子直接于壺口過濾分離將細末及粗茶先篩入壺中,如此就可免去置茶此步驟。

3.置茶:先將細末置入壺中,再置入粗茶,最后將完整茶型置于最頂,此處用意是為了避免細末堵塞,阻礙茶湯流出。

4.沖茶:沖茶時,水壺于高處邊緣處不間斷的緩緩注入茶壺中,促使茶葉于壺中呈現(xiàn)太極一般的滾動,形成循環(huán)。由于此時我們假設沖泡的是凍頂烏龍茶,所以此時注入茶壺之水溫應為90-100度之間;若是沖泡的是半生或是生茶的話,則此時溫度最好為80-90度。

5.洗茶:這時的烏龍茶泡茶的步驟其實分為兩種,一種稱之為刮沫:利用壺蓋輕輕刮去浮于茶湯表面的泡沫。另一種就是洗茶:充完茶后過約3至5秒立刻將茶湯倒出至聞香杯中。其實兩種做法的目的都是一樣,那就是要去掉茶葉表面的塵污,我們是比較建議利用洗茶這方法,是屬于較為正統(tǒng)的做法。

6.洗盞:洗完茶后再次沖茶,然后蓋上壺蓋再于其上淋上沸水,并順便沖洗將等會要使用的茶杯,提升茶杯的溫度,如此可以使茶湯維持在高溫,保持香氣。

7.斟茶:此時假設我們沖泡的是凍頂烏龍茶,偏向熟茶,因此通常靜置40-60秒即可斟茶,過久容易苦澀。其后每泡靜置時間都再加上10-20秒,例如第二泡為60秒、第三泡為70秒。

8.品茶:通常我們會用拇指及食指夾住杯緣,中指抵于杯底,若是平時沒有喝茶之人,可以免用中指,避免被燙傷。提起茶杯,先觀其色,再聞其香,而后啜飲,如此才能領略品茗烏龍茶個中之樂趣。

烏龍茶的沖泡技巧

1、茶具

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xiàn)淋漓盡致。水最好是純凈水或礦泉水,茶具則“宜陶景瓷”為佳。

2、壺型與茶葉投放量

根據(jù)喝茶人數(shù)選定壺型,根據(jù)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若茶葉是緊結半球型烏龍,茶葉需占到茶壺容積的1/3—1/4;若茶葉較松散,則需占到壺的一半。

3、水溫要求

由于烏龍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質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所以一定要用沸水來沖泡。

4、開湯時間

泡茶的時間也很重要,泡的時間太短,茶葉香味出不來,泡的時間太長,又怕泡老了,影響茶的鮮味。閩南和臺灣的烏龍茶沖泡時浸泡的時間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沖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沖泡時間往后稍加數(shù)10秒即可。閩北和潮州的烏龍茶開湯時間則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5、沖泡次數(shù)

綠茶一般三次為最佳,烏龍茶則有“七泡有余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

烏龍茶(oolong tea),亦稱青茶、半發(fā)酵茶及全發(fā)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烏龍茶是經(jīng)過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質優(yōu)異的茶類。烏龍茶由宋代貢茶龍團、鳳餅演變而來,創(chuàng)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后。品嘗后齒頰留香,回味甘鮮。烏龍茶的藥理作用,突出表現(xiàn)在分解脂肪、減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稱之為“美容茶”、“ 健美茶”。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chǎn)于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chǎn)。烏龍茶除了內(nèi)銷廣東、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東南亞和港澳地區(qū)。主要生產(chǎn)地區(qū)是福建省安溪縣等地。

7. 烏龍茶茶葉的焙火技術研究

金萱茶,在烏龍茶茶種中堪稱上品,屬於輕發(fā)酵制造,并經(jīng)適度烘焙,其原始品種是臺茶12號,以鮮嫩茶菁制造,其成品外觀條索緊結而整齊、葉面卷曲成珠、色澤新鮮墨綠,品質值得肯定。尤其沖泡後的茶湯澄清明亮,水色為蜜黃色,氣味濃厚香醇,口感溫順、入喉甘醇,輕微的焙火韻味與微蜜乳香,入口生津而富活性,濃郁滋味令人難忘。這款茶產(chǎn)自高海拔地區(qū),在云霧裊繞的天然環(huán)境中生長、純手工摘取的精選的茶菁,名師焙火,口感香醇、滋味濃厚?! 〗疠娌枋桥_灣的特色茶之一,為臺灣培育的新品種,以臺農(nóng)8號與硬枝紅心改良而成,慣稱臺茶十二號(俗名二七仔),也算是廣義的烏龍茶種,有人逕稱為「金萱烏龍」,葉形橢圓形,葉肉厚,帶茸毛,香味甘韻,香氣高雅,富奶香,幽蘭花香,由於金萱茶可以沖泡出一股醇厚的蜜乳香,風味相當獨特,而其潤勁及耐泡的程度,也非一般市售的茶葉可比,所以相當受到喝茶人士的喜愛。 金萱茶(又名臺茶十二號)是以金萱茶樹采制的半球形包種茶,就叫金萱茶。而經(jīng)過四十三年的選種培育后,才在公元一九八一年命名的新品種,由于所制造的烏龍茶具有獨特的香味,其后由臺灣茶業(yè)改良場第一任廠長吳振鐸老師按其特色命名【金萱】。 臺灣金萱烏龍茶產(chǎn)于臺灣高海拔之山脈,常年云霧繚繞,氣候宜爽,為烏龍茶生長之最佳環(huán)境,金萱烏龍茶用臺灣茶葉改良場改良成功之新品種茶,再經(jīng)璽福霖精心研制,其色香味獨特,乃品茗者獨鐘之茶中極品。 金萱茶為臺灣茶業(yè)改良場自烏龍配種培育而成,此品種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質量佳、其茶葉預嫩,葉片大型呈橢圓型,葉緣鋸齒較疏,葉肉稍厚,茶業(yè)色澤翠綠有光澤,廣受消費者歡迎,因此臺灣省各茶區(qū)均有種植,多制成半球狀,其奶香味常伴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更顯純樸自然,其中以阿里山金萱最著名。 金萱茶由于產(chǎn)自高海拔山區(qū),茶湯口感較為甘甜,金黃色的茶湯中帶有淡淡的奶香味,不但兼具文山包種與凍頂茶的清香,且喉韻很好,滋味甘醇滑潤,風味頗為獨特,且耐沖泡,廣受消費者的喜愛。

8. 烏龍茶如何區(qū)分不同焙火

紫茄泥和紫泥的區(qū)別如下:

1、紫茄泥黏性佳,磁性較高,含鐵量高。紫泥黏性沒有紫茄泥好,但是磁性也很高。

2、紫茄泥燒成后散發(fā)特殊紫砂質感,光潔而氣蘊,充分表現(xiàn)砂壺表面肌理。燒制時易起皺,易變形。紫泥主要成分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云母屑及鐵質等。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易于掌控,緊密結實,不易變形。

紫茄泥制壺,燒成顏色偏紅,泡養(yǎng)過后似紅泥料。泥色茄紫胎骨堅潤,此種泥料非常難得稀有。適合沖泡輕焙火系列烏龍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鐵觀音 、普洱茶各種系列。

紫泥是一個比較大范圍的叫法,其中包括紫泥、清水泥、底槽青等多種不同的砂料。根據(jù)原礦含鐵量的不同,其燒成顏色各異。燒成顏色根據(jù)鐵在不同溫度下的氧化程度,而呈現(xiàn)紅、棕紅、紫紅、深紫等顏色。適合沖泡輕焙火系列烏龍茶、普洱生茶。

9. 茶葉焙火工藝

1.萎凋

包括直接在日照下進行萎凋和在室內(nèi)用高溫加熱的方式進行萎凋。凋萎后要讓茶葉的鮮葉沒有光澤,茶葉變得柔軟,而且茶梗不容易折斷,同時葉脈看起來是透明的。

2.揉捻

在揉捻這個步驟上不同時間點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最早是用雙腳來進行,后來采用簡單的及其,現(xiàn)在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采用電動揉捻機來進行,大大提高了效率。

揉捻這邊是為了茶葉卷成條。

3.發(fā)酵

這個步驟是紅茶制作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發(fā)酵的過程使得綠色的茶柸變成紅茶的,形成紅茶所具有的特色。

紅茶二次焙火溫度和時間4.烘焙

發(fā)酵差不多后,就將茶葉進行烘焙,溫度一般控制在80度左右,等到茶葉差不多干燥,有手感后,就進行攤晾。

5.復焙

由于茶葉會吸收濕氣,因其在出售前最好在焙火一次,使其達到要求的干度。

紅茶進行烘焙制作,可以提香,使茶葉本身香氣更濃。但是高溫烘焙,鈍化了茶葉里面酶的活性,甚至殺死一些有機物。

并且采用高溫烘焙,保質期是有限的,一般在2~3年。

10. 烏龍茶的焙火工藝

焙火是半發(fā)酵的烏龍茶精制的主要部分之一。烏龍茶焙茶的過程可以用七分茶三分火,三分茶七分火來詮釋。

其焙火的目的主要在于保存茶葉以及調整茶葉的色香味形。烏龍茶焙火可以降低烏龍茶茶葉中的水份,讓烏龍茶在保存的過程中較慢的酸化,也讓茶更易于保存。

11. 烏龍茶茶葉的焙火技術是什么

在本質上就有區(qū)別

烏龍茶是全發(fā)酵,他們所沖泡出來的茶湯也因此不同,就是這個緣故!

烏龍茶有十八個品種,鐵觀音屬于半發(fā)酵茶,而武夷巖茶屬于全部發(fā)酵。其工藝不同,制作的方式不同。鐵觀音本身有很強的區(qū)域性的茶葉。安溪以外多數(shù)很少能過做出優(yōu)良的鐵觀音屬于特殊茶即不是紅茶也不是綠茶更不是花茶 白茶。而武夷巖茶其屬于紅茶。鐵觀音的湯水多為金黃。淡綠。原因屬于半發(fā)酵茶 其葉綠素沒有全部摧毀。而武夷巖茶屬于全發(fā)酵葉綠素全部摧毀。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