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灰釉紫砂壺形容詞(焐灰工藝紫砂)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3-01 05:16???點擊:93??編輯:admin???手機版

1. 焐灰工藝紫砂

包漿后的效果是油潤古樸

捂灰紫砂壺的亮,是潤亮,不會亮如漆。而今也越來越博得壺友的追捧與喜愛。有的壺友誤認為是黑料,或稱之黑朱泥、黑砂泥等等,其實大部分都是焐灰壺。

2. 灰泥紫砂

是青灰泥。青灰泥是段泥原礦石經過陳腐加工成的一種泥料,燒成后呈灰白色、青灰色,顏色多和芝麻段泥相似,不同的是芝麻段泥的黑色斑點較為明顯。

青灰泥中的藏青灰泥,為明末清初廣為流傳之泥料,近年來因開采量少,故成品甚稀。此泥呈深紫灰色調,因滿布顆粒,觸感特殊。

3. 紫砂焐灰科普

捂黑壺又稱稱為紫砂壺,紫砂壺不僅僅具有不同的造型,還具有不同的顏色,而紫砂壺具有不同的顏色主要是泥料的作用,因此紫砂泥料具有五色土的美譽。在眾多的紫砂壺顏色當中,黑色壺給人的感覺是神秘沉穩(wěn)的,在泡養(yǎng)后的變化確實也與眾不同,但是紫砂壺黑色壺也存在著不少的爭議。

4. 紫砂壺的焐灰工藝

制陶的工藝流程:采土、曬土、舂土、篩土、和泥曬土、羼料、制胚、鑲瓷、陰干、磨光、燒制、焐熏、刷酸奶渣水等十幾道工藝流程。

采土:土用尼西本地所特有的一種黏土;曬土:采土回來后曬土3天左右;

舂土:陶土原料混合后用木棍敲擊原料,使之更加細碎;

篩土:拿篩子細篩出細泥后裝入口袋中;羼料: 風化沙石、白色沙土和紅色黏土3種原料羼的比例為0.5:0.5:2,混合在一起;

和泥:用手在沙土中央扒開一個圓圈,把水倒入沙土圈中等待攪拌,陶土與水迅速攪拌混合,和泥是制陶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以干濕恰當為好;然后把陶土揉和成大小一樣的團狀后,在一邊堆放,蓋上塑料布保濕待用;

制胚:首先取適量的陶泥,用陶拍在板子上打成條狀,在基座上盤成器型,根據(jù)器物形狀,用陶拍打成器物大體輪廓。鑲瓷:旋轉基座,用木刮刀刮勻刮平,接著在器壁外鑲嵌瓷片,點飾各種圖案;

陰干:成形后置于通風處陰干(一個星期左右)

磨光:用粗麻布將陶器磨光;燒制:然后放置在火塘上烘干(一般2天左右);再將其放在火塘周圍烤黑1至2小時;

焐熏:最后將基本成形的陶器放置在平壩上堆摞成2至3層,在陶器的空隙間和周圍堆放松柴,再用櫟樹葉引火,燒一小時左右,待柴燃完后用鋸木灰將陶器捂10分鐘左右;刷酸奶渣水,陶器即制作完成。在他們制作的黑陶器物上,采用各種形狀的碎瓷片(通常將丟棄的瓷碗敲成各種圖案的碎片有圓形、長方形、三角形)鑲嵌成各種圖案。有些則在器壁上手工雕刻龍頭、牛頭等圖案,顯得樸實而別致。

尼西湯堆一帶土陶目前已有80多種,分為生活用具、宗教用具、工藝品3大類。其中生活用具有罐、鍋、爐、壺、盆等30多種。宗教用品有香爐、酥油燈盞等20多種,工藝品有花瓶、煙灰缸等20多種。

湯堆出的陶器名揚國內外,是因為湯堆土質有特殊的黏性,湯堆陶制工藝為藏區(qū)土陶工藝之精品,均采用祖輩們傳習下來的傳統(tǒng)工藝和材料制作,做工精細、外觀古樸厚重、粗獷大方、特色濃郁,有“現(xiàn)代古董”之譽,作品遠銷到國內許多大城市以及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和歐美市場,深受國內收藏家、外游客和商家的青睞。

5. 焐灰紫砂壺圖片

焐灰"是老的說法,就是將燒嫩欠火或其它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壺,放入陶瓷缽頭內,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閉,在低溫缺氧狀態(tài)燒制,因為還原氣氛燒制,利用紫砂主要著色的鐵離子在低價狀態(tài)成現(xiàn)灰黑色的原理,紫砂壺就變成灰黑色。沒有加入別的添加劑當然就無害。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