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07年大紅袍的特點(diǎn)?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1-30 20:01???點(diǎn)擊:203??編輯:admin???手機(jī)版

一、07年大紅袍的特點(diǎn)?

大紅袍,產(chǎn)于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zhì)優(yōu)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jié),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后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zhì)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巖韻”明顯。

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癥、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xì)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巖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二、武夷巖茶—大紅袍

上期寫到武夷巖茶是老茶客們追茶的最高境界,三大巖茶中,大紅袍系武夷巖茶之王,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堪稱國寶。它在武夷山栽培已有350多年的歷史,品質(zhì)優(yōu)異,遠(yuǎn)近聞名?,F(xiàn)今大紅袍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為母樹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上的3株6棵母樹大紅袍,2006年已停上采摘,主要用于科研管理。第二種為純種大紅袍,剪取母樹大紅袍枝條通過無性繁殖技術(shù),培育采制而成的大紅袍,繁育品種被稱為奇丹和北斗兩類。第三種為拼配大紅袍,也叫商品大紅袍,是以水仙、肉桂打底(保持茶湯的"厚度")配幾種高香的品種茶用以提香。一般有4、5個品系的茶葉,如105、204、北斗、鐵羅漢、白雞冠等。大紅袍的拼配并不是簡單地把幾種茶拼在一起。拼配不僅在品種上有講究,在品種的比例上更有講究,要將各種茶的優(yōu)點(diǎn)集在一起,使香氣、滋味更上一個檔次。大紅袍99%的為拼配茶,市場占有率高,也是我們?nèi)菀缀鹊降拇蠹t袍。

大紅袍,不管是純種還是拼配,只要是好茶,各有魅力。喝純種,喝的是品種特征是否清晰突出,香氣幽長飽滿,茶湯醇厚細(xì)滑,回甘強(qiáng)烈。喝拼配,喝的是多品種茶的融合,綜合各原料的優(yōu)點(diǎn),香氣濃郁高揚(yáng),滋味醇厚,韻味足,回甘快。每個人的口感是不一樣的,但對好茶的追求是一樣的,沒有人的口感是一成不變,今天喜歡喝純種,過段時間拼配又會念念不忘,好茶,總是值得我們無限探索!

大紅袍因?yàn)槠鋬r格高昂,對于一般收入的我來說,只能用來品嘗。我經(jīng)常能喝到的,主要是拼配大紅袍,能喝到高品質(zhì)正巖的拼配茶,也是難得的緣分。因?yàn)閻凵蠋r茶的滋味,抱著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對大紅袍進(jìn)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形成文字來記錄我品大紅袍的心得。怎么區(qū)分大紅袍的品質(zhì),通過對比喝可以很容易判斷出差異。正巖拼配出的大紅袍,除了標(biāo)準(zhǔn)的武夷酸,還要滿足“韻、香、甘、活、順”的巖茶標(biāo)準(zhǔn),拼配大紅袍平衡了水仙和肉桂的高揚(yáng)和醇厚,更顯平和,無強(qiáng)烈收斂感,明顯的巖骨韻,物質(zhì)豐富,有咀嚼感,舌感偏鐵味,齒根清涼。花果蜜香濃郁,往鼻腔上走。茶湯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爽甘潤,舌底回甘生津快,上腭覆膜感,100度水沖泡十幾泡,香感入水,每一泡都有變化。茶湯橙紅明亮,杯蓋香杯底香清純無雜。條索烏褐緊結(jié),葉底油潤有蛤蟆背。

而達(dá)不到標(biāo)準(zhǔn)的大紅炮,焙火輕,火氣沒浸潤到葉底,火味浮于表易鎖喉,香味不重,茶湯苦澀而不甘潤,無巖韻,三四泡后茶湯出水味口感淡薄,無明顯武夷酸,茶湯不油亮,葉底蛤蟆背不明顯,料底不夠好,焙火到會易枯。

大紅炮除了品飲的高境界,其功效對身體健康也是大有裨益,大紅袍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三種有益成分高,具有抗癌、降血脂、增強(qiáng)記憶力,降血壓等良好的作用。一是茶多酚特別多,其中最重要的EGCG具有抗癌功能;茶多糖含量是紅茶的3.1倍,綠茶的1.7倍,可以增強(qiáng)人體免疫力,降低血脂;作為茶葉特有的氨基酸――茶氨酸的含量達(dá)1.1%,可以促進(jìn)腦部血液循環(huán),具有增強(qiáng)記憶力、降低血壓的作用。此外還具有明目益思,減肥抗衰,提神醒腦,健胃消食,利尿消毒,祛痰治喘,止渴解暑,抗輻射,抗癌防癌,降膽固醇等功效。

茶仙陸羽在《茶經(jīng)?一之源》云:“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巖茶,便生長在石縫、石堆之間,正是陸羽口中的“石縫亂石”。正巖區(qū)七十二公里山場,出產(chǎn)的大紅袍,牛肉馬肉,老樅水仙,還有各種名叢,讓老茶客們追求無止無境,下期分享肉桂與水仙的區(qū)別。

三、大紅袍茶葉名字的由來?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后,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后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醫(y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xiàn)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采制茶葉悉數(shù)進(jìn)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巖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擴(kuò)展資料

大紅袍形態(tài)特征:植株灌木型,樹冠半披張,樹高可達(dá)2米以上,主干尚明顯,分枝較密,葉梢向上斜生長,葉,一般在6~7cm,長者可達(dá)11~11cm。

寬一般3cm左右,寬者可達(dá)4~4.3cm,中葉型,近闊橢圓形,先端鈍略下垂、葉緣略向面、葉綠光亮,葉肉稍厚微隆質(zhì)脆、葉尚淺尚明27~28對,葉脈79對,花型尚大,直徑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絲稀疏稍長,高低不齊,二倍體,茶果中等。

嫩芽梢尚壯,深綠微紫,夏梢葉更顯帶紅毫尚顯,萌芽、開采期比肉桂品種遲,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緩冬年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紅袍

一、“大紅袍”的由來

關(guān)于這一美名的由來,民間廣為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

1、大紅袍茶樹生長在懸崖絕壁上,人莫能登,每年采茶時,寺僧以果為餌,馴猴子采之,所以有人稱之為“猴采茶”。

2、大紅袍茶樹高十丈,葉大如掌,生長在峭壁上,風(fēng)吹葉墜,寺僧拾制為茶,能治百病。3、大紅袍茶樹為神仙所栽,寺僧每于元旦焚香虔誠禮拜,泡少許供佛前,茶能自顧,有竊之者立即腹痛,非育之勿能愈,蓋以為神仙所栽。

4、大紅袍茶樹受過皇封,御賜其名,當(dāng)?shù)乜h令于每年春季皆親臨九龍窠,將身披紅袍脫下蓋在茶樹上,然后頂禮朝拜,在香煙繚繞中眾人齊聲高喊:茶發(fā)芽!茶發(fā)芽!待紅袍揭下時茶樹果然發(fā)芽!茶芽紅艷如染。

5、勘婆婆的神茶:

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慧苑巖住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老婆婆,在大災(zāi)年間,有一天遇見一位病危的白發(fā)老人……急忙扶著老人進(jìn)屋,把自己當(dāng)飯吃的野菜湯送到老人手里……救活了老人,老人感恩,遂送了一龍頭拐杖給老婆婆,又從口袋摸出二粒種子,交代用拐杖在地里挖個坑,種下種子蓋好土,落些水……而后老人飄然騰空而去……老婆婆依照老人的話,把種子種好,不久果真長出了茶樹,人們驚嘆為神仙所賜的神茶

后來卻被當(dāng)官的知道,可因沒能采到、喝到神仙茶惱羞成怒,把茶樹連根鏟除……老婆婆為此哭了、病倒了,有一天老婆婆拄著拐杖剛出門,就看見幾個男人正扛著?樹根走過來,老婆婆把拐杖放在樹根上,誰知龍頭拐杖忽然變成了一片紅云,載著那樹根在空中打了三個圈,冉冉飛去,飛進(jìn)了九龍窠,落在半山腰……第二年長出了茶樹……以后茶樹發(fā)了,長成三株。這就是最早的三株大紅袍的來歷。

6、御封貢茶:

某朝某皇后生病,久治未愈,太子遵母命到民間尋找仙草秘方,途中遇一老漢跌倒樹下險遭猛虎之類,巧遇太子勇猛相救……二人彼此敘述原由,老漢為報救命之恩,陪太子直往武夷山九龍窠采下茶樹葉子用布包好飛速下山,太子日夜兼程催馬直奔京城,將采來的茶葉煮湯給母后喝下,病情日見好轉(zhuǎn),連喝幾天,母后病痊愈,皇帝大喜,連下二道圣旨:一是賜大紅袍一件,每年寒冬為茶樹御寒,二是封老人為護(hù)樹將軍,世代襲職,每年采制進(jìn)貢,自此武夷山就把這三株茶樹稱為大紅袍。

7、貢茶珍品:

說某年有位秀才進(jìn)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巧遇天心寺老方丈下山化緣,便叫入把他抬回寺中,見他臉色蒼白,體瘦腹脹,就將

大紅袍九龍窠采制的茶葉用沸水沖泡給秀才喝,連喝幾碗,就覺得腹脹減退,如此幾天基本康復(fù),秀才便拜別方丈說:“方丈見義相救,小生若今科得中,定重返故地謝恩。”不久秀才果然高中狀元,并蒙皇帝恩準(zhǔn)直奔武夷山天心寺,拜見方丈道:“本官特地來報方丈大恩大德。”方丈說:“這不是什么靈丹仙草,而是九龍窠的茶葉,狀元深信神茶能治病,意欲帶些回京進(jìn)貢皇上,此時正值春茶開采季節(jié),老方丈幫助狀元了卻心愿,帶領(lǐng)大小和尚采茶制茶,并用錫罐裝好茶葉由狀元帶回京師,此后狀元派人把天心寺廟整修一新。誰知狀元回到朝中,又遇上皇后得病,百醫(yī)無效,狀元便取出那罐茶葉獻(xiàn)上,皇后飲后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入看營,年年采制,悉數(shù)進(jìn)貢,不得私匿,從此,這三株大紅袍就成為貢茶,朝代有更迭,但看守大紅袍的人從未間斷過。”

有個書生進(jìn)京趕考,借宿寺廟時生了病,方丈采了大紅袍樹葉治好了書生的病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巖茶中之佼佼者,最早由誰給于命名的無從考證,但這個名號,當(dāng)時能得到大家一致認(rèn)同口口相傳,一定是有原因的。

大紅袍的名字由來,有很多的民間說法和神話傳說,什么,狀元報恩、 皇后治病、縣丞祭茶、猴子采摘、縣長命名、等等,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各家各說法,但各種說法都經(jīng)不起推敲,也無法考證,沒有明確歷史文獻(xiàn)記載,也沒有誰能拿出服眾的實(shí)物來證明。不過是各家,趁熱度,途虛名,自娛自樂罷了!

我看法,大紅袍的名字由來,最早應(yīng)該是來自它的制做工藝,成品茶在沖泡品飲過程中的特征的轉(zhuǎn)變,帶給人們的感觀而得名。為什么這么說呢?是有原因的,我手里藏有一款年份不詳?shù)年惸昀蠋r茶。確確已知年份,有五十幾年了。我那親家公,他20幾歲做挑擔(dān)走街串巷小商販時收來。據(jù)他說,他年輕時收來就是老陳茶了。所以說,具體年份不詳,無法考證。這款茶落到我手里至今有6個年頭。下面說說重點(diǎn),這款老巖茶的特征,以及沖泡過程的轉(zhuǎn)變,為什么我會覺得大紅袍名字應(yīng)該是來自于它的制作工藝。

圖一

這個茶,條索緊結(jié)沉實(shí),在燈光或陽光下給人帶來的直觀感覺是淺藍(lán)色。

圖二

開水后,首幾泡,整個葉底鮮艷赤紅,給人帶來的直觀感覺似茶葉披著大紅袍外衣。

圖三

湯色鮮艷紅亮,滋味,清甜回甘,過后生津

圖四

七八泡后,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退去大紅袍外衣,葉底慢慢恢復(fù)自然鮮活,葉面有水泡,類似蛤蟆背。

十幾泡后,返璞歸真,葉底恢復(fù)自然柔韌鮮綠色,猶如剛采下的青葉。

? ? 最后,禁不住讓我想問問,是不是因?yàn)榇蠹t袍制作技藝的流失,而導(dǎo)致大紅袍名字來源成謎。禁不住讓我想問問,非物質(zhì)技藝傳承人是否有傳承到這些技藝。禁不住讓我想知道,我手里這一點(diǎn)點(diǎn),陳年老巖茶喝完了或流失了,是不是老祖宗的這相,制茶技藝也跟著消失!

“大紅袍”自古是萬茶之尊,是武夷巖茶的代名詞。但因歷史久遠(yuǎn),戰(zhàn)亂頻仍,文獻(xiàn)流失,“大紅袍”的身世和武夷山的船棺一樣,成了一個千古之謎,招引著人們?nèi)タ嗫嗵綄ず涂甲C。但大都沒有結(jié)果,仍然停留在民間說法和神話傳奇的層面。這些說法歸納起來無非“狀元報恩”、 “皇后治病”、“縣丞祭茶”、“猴子采摘”、“縣長命名”等幾個腳本。

“皇后治病”一說顯然站不住腳。歷史上離武夷山最近的京城是南宋的杭州城,依當(dāng)時的信息和交通條件,從皇后“突然得病”,到找到“大紅袍”治好病,起碼要花費(fèi)幾個月時間,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這個說法顯然不符合一般的邏輯。

“縣丞祭茶”之說也有點(diǎn)牽強(qiáng)。武夷山雖然自古有祭茶的習(xí)俗,但縣丞作為七品小官穿大紅袍祭茶也不合乎古代嚴(yán)格的著裝禮制。

“大紅袍”雖然生長在巖壁上,但不至于高不可攀。早在3000多年前,武夷山的山民們都能把船棺安放到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何況那區(qū)區(qū)的幾十米巖壁。無疑,“猴子采茶”之說是藐視了武夷山人的智慧。

最令人信服的還是“狀元報恩”。其故事梗概是:明初舉子趕考途經(jīng)武夷山,中暑昏厥路邊,被天心寺僧人所救,以茶入藥為其治療。舉子病愈后高中狀元,回天心寺報恩,方丈說救他性命的不是僧家,而是茶葉,囑其以紅袍披蓋茶樹,以表謝恩?!按蠹t袍”故事從此不脛而走。靖難之變后,朱棣奪取侄子建文的帝位,為追殺傳說出家為僧的建文帝,便派胡瀠遍訪寺院宮觀,以尋訪張三豐為名查詢建文帝的下落。胡瀠也因此到武夷山,入駐天心寺,愛喝茶的胡瀠聽了“大紅袍”的故事,更加喜愛天心寺的茶,便請旨敕封,封天心寺為天心永樂禪寺,并正式冊封天心寺茶為“大紅袍”。

飲水思源,喝茶尋根。筆者花費(fèi)大量的時間,跑遍了圖書館、資料室,查閱了許多相關(guān)的歷史文獻(xiàn),采訪了多位權(quán)威茶人,對各種民間說法和神話傳說予以一一求證和排除,得以按圖索驥地把點(diǎn)滴的歷史碎片加以精心拼接。

“大紅袍”因何得名?

顧名思義,大紅袍,就是紅色的袍服。在中國服飾的發(fā)展史上,衣著大紅色的袍服主要見于明朝。明朝洪武時期,依據(jù)周禮,參考漢、唐、宋歷代的服飾,花了20年時間確立了基本的官服定制。《明史》記載:

洪武三年,禮部言:“歷代異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飾黃,旗幟赤。今國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漢、唐、宋,服色所尚,于赤為宜?!?/p>

在公服穿著上,明朝廷也明確規(guī)定“一至四品著緋袍,五至七品青袍,八、九品綠袍?!蔽闹小俺唷?、“緋”都是指大紅色。明以后紅袍漸漸成為清廉高官的代名詞。如成書于清代的《海公大紅袍傳》、《海公小紅袍傳》,描寫了清官海瑞一生的遭際,刻畫了一個忠于職守、無私無畏、敢于鋤強(qiáng)誅暴、關(guān)心百姓疾苦、清廉耿介的清官形象。

可見,“大紅袍”是明代清官的指代。那么為什么又引以借代武夷山的茶樹呢?可以推測:“大紅袍”茶出現(xiàn)于明代,并與當(dāng)時某位清正廉明的高官或朝廷有一定的聯(lián)系。

這一推測與“狀元報恩”比較接近。

成書于1921年的《蔣叔南游記》(蔣希召著)中寫道:“如大紅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dāng)?shù)兩耳。”可見,在1921年之前武夷山便有“大紅袍”茶了。

清朝道光年間,著名學(xué)者鄭光祖撰寫的百科全書《一斑祿?雜述》(1839年)卷四里說:“若閩地產(chǎn)‘紅袍’建旗,五十年來盛行于世?!薄敖ā?,即指建寧府(武夷山當(dāng)時隸屬建寧府);“旗”,古代新采茶芽狀似旗、槍,古人以此指代茶葉,按照“五十年來盛行于世”推算,“大紅袍”在清初就已經(jīng)名揚(yáng)天下了。這段文字的發(fā)現(xiàn)填補(bǔ)了清朝“大紅袍”文字記載的空白,把“大紅袍”有據(jù)可考的歷史至少往前推了二百年。

經(jīng)過茶葉科學(xué)部門檢測,現(xiàn)存母樹大紅袍的樹齡在360年以上。360年前,正是明末清初?,F(xiàn)在“大紅袍”母樹僅剩一處,不排除天游、北斗等他處的已故“大紅袍”母樹的樹齡超過360年的可能。如果這個推斷成立,那“大紅袍”的歷史就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明代。

近年來,隨著“大紅袍祖庭”――天心永樂禪寺佛教文化和寺院歷史的深入挖掘,為“狀元報恩”,大紅袍始于明代增添了諸多佐證。1991年,天心永樂禪寺大雄寶殿重建時,挖出兩個明代的圣旨碑、一對石龍和三尊石雕佛像。從中可以斷定天心永樂禪寺受明代朝廷敕封。天心永樂禪寺為什么受封呢?

《明史?胡瀠傳》記載:

惠帝之崩于火,或言遁去,諸舊臣多從者,帝疑之。五年,遣瀠頒御制諸書,并訪仙人張邋遢,遍行天下州郡鄉(xiāng)邑,隱察建文帝安在。

這段文字說的是:明成祖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為了趕盡殺絕,免除后患,派禮部官員胡瀠與宦官鄭和分別以尋訪張邋遢(張三豐)與“下西洋”為幌子,在國內(nèi)與海外排查建文帝的下落。同時,為了掩人耳目,收買人心,懺悔惡業(yè),廣泛“頒御制諸書”敕封寺院宮觀。受封的寺院宮觀大都冠以“永樂”字號,天心永樂禪寺于此際受敕封,自在情理之中。

在《武夷山志》(清?董天工著)專門記載來過武夷山的歷代名賢的篇章《名賢下?遺補(bǔ)》中有“胡瀠,字源潔,武進(jìn)人,明建文庚辰進(jìn)士,官禮部尚書”的記載。說明胡瀠確實(shí)來過武夷山?!段湟纳街尽愤€收錄了他的《題畫武夷圖》、《望武夷,因文公精舍在此,不勝感慨》詩兩首。此外,在佛教古籍《瑞巖實(shí)錄?詩偈》(清釋元賢著)中有胡瀠的《夜宿天心》詩:云浮山際掩禪院,月涌天心透客居。幽徑不寒林影下,紅袍味里夜可無?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胡瀠夜宿天心寺,徹夜品飲“大紅袍”的情形??梢娫诋?dāng)時,尚在明初的時候,天心寺的茶就已經(jīng)冠上了“大紅袍”之名。

圣旨是古代最高規(guī)格的文書。圣旨碑是作為門坊等建筑的構(gòu)件,告訴人們這里曾經(jīng)受過皇帝的敕封或嘉獎。天心永樂禪寺為什么有兩個幾乎一樣的圣旨碑呢?另一個是否是“狀元報恩”所指的朝廷對“大紅袍”的敕封呢?

據(jù)天心永樂禪寺住持澤道法師說,“狀元報恩”原記載于《天心寺志》,后來寺志失傳于民國戰(zhàn)火。該寺院后來還受過光緒敕封,林則徐、陳寶琛等朝廷命官先后為其題額,可見天心永樂禪寺在歷史上曾經(jīng)十分顯赫。可以想象,這樣顯赫的寺院肯定有自己的寺志?!盃钤獔蠖鳌焙推渌姹镜膫髡f相比,更具有歷史性、文化性、邏輯性,可見其確實(shí)出自正規(guī)的文獻(xiàn),而且口頭相傳的時間跨度不會太長。因?yàn)楣适虑楣?jié)、時間、人物、事件與以上考證的史實(shí)相符。

看來,上百年來眾說紛紜的“大紅袍”的身世可以真相大白了。

大紅袍母樹的真假之爭

“大紅袍”的指代,經(jīng)過了從某樅茶樹(狀元紅袍所披蓋的茶樹)的名稱――某品種茶樹(武夷山四大名樅之一“大紅袍”)的名稱――某類別(武夷巖茶)茶葉的總稱的轉(zhuǎn)變。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場合,“大紅袍”所指代的含義也就不同。

根據(jù)《武夷山的茶與風(fēng)景》(陳舜年等著,1944年編)一書《上篇?茶》記載:

首先要介紹的是大紅袍,這聲譽(yù)簡直是太大了,他生長在離天心巖三四里地的九龍窠,屬永樂禪寺所有,寺僧因游人任意采摘,不肯以真品示人。據(jù)調(diào)查,真正的大紅袍在九龍窠最后較高的一個巖旁邊,巖壁中有一個小孔,常有泉水從巖孔中流出,旁有茶樹數(shù)株,靠巖壁者為正大紅袍,相鄰者為副大紅袍。

這段文字明確記載了大紅袍有正副之分?!八律蛴稳巳我獠烧豢弦哉嫫肥救恕敝淇梢赃@么解讀:為了保護(hù)“正大紅袍”茶樹,僧人故意在“副大紅袍”茶樹附近刻上“大紅袍”三字,以轉(zhuǎn)移游人的視線。因?yàn)椤案贝蠹t袍”長在較高的地方,游人不易采摘。僧人這樣刻意地“掉包”,實(shí)屬無奈之舉。

這和年近百歲、研究武夷巖茶的茶業(yè)泰斗張?zhí)旄@先怂f的如出一轍。他回憶說:

原來的“大紅袍”茶樹在距離現(xiàn)在“大紅袍”不遠(yuǎn)的地方,就在一個大巖壁下的路邊,樹樅有將近一米,上面有水滴從數(shù)丈高的巖壁上滴下,終年不干,正好滴在茶樹上,茶葉非常茂盛,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的是人們把“正大紅袍”改稱為“大紅梅”,以混淆是非,起到更好的保護(hù)作用。據(jù)80高齡、1951年擔(dān)任“大紅袍”母樹所在地天心村土地改革小組組長的傅志美老人的回憶,確有其事。他說:1951年土改時“大紅袍”仍為天心寺所有。但因?yàn)槠錃v史悠久,名氣太大,具有很高的保護(hù)價值,如果繼續(xù)由僧人管理,怕力度不夠。后來縣里為此開了協(xié)調(diào)會,決定把“大紅袍”茶山劃歸農(nóng)場管理。在“大紅袍”附近還有一樅大茶樹叫做“大紅梅”,后來不知道什么時候枯死了。

另外,《中國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巖茶文章中記載:

現(xiàn)今九龍窠之“大紅袍”,據(jù)林馥泉1941年調(diào)查認(rèn)為系名叢“奇丹”之誤。并得寺僧信任,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紅袍”在九龍窠的巖腳下,樹根終年有水從巖壁涓涓流下,樹干滿生苔蘚,樹及衰老。曾作記載:樹高135厘米,主干八根,……

這些書本記載和兩位老人的口述基本一致,不管是《武夷山茶與風(fēng)景》里說的“真正大紅袍”、“正大紅袍”還是張老說的“原來的大紅袍”、傅老說的“大紅梅”還是《中國名茶志》引用林馥泉說的“真本大紅袍”,都不是現(xiàn)存的“大紅袍母樹”。但作為武夷茶四大名樅之一,“大紅袍”實(shí)際上是茶葉品種的名稱,也稱為“奇丹”?!妒Y叔南游記》第一集《武夷山游記》中寫道:“如大紅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十?dāng)?shù)兩耳。”可見,“大紅袍母樹”并非只長在一處。當(dāng)代茶人吳覺農(nóng)、林馥泉等人也提到武夷山北斗巖、馬頭巖等地也有“大紅袍”的品種茶。所以,現(xiàn)存的“母樹大紅袍”雖然不一定是最初傳說中的“大紅袍”,但可以肯定的是:現(xiàn)存的“大紅袍”茶樹是原生態(tài)的“母樹大紅袍”之一。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