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介紹關(guān)于茶葉市場動態(tài),茶葉企業(yè)新聞,茶行業(yè)有關(guān)資訊
手機訪問 http://m.nbmjn.com

白茶代表哪些茶語?

白茶代表哪些茶語?

1-留官莫去且徘徊,官有白茶十二雷。

——宋朝:晁說之《贈雷僧》。詩句釋義:請不要離開太快,停止流浪了一會兒,我有白茶“四明12雷霆”請品嘗。

這句話告訴作者,希望朋友們不要離開太快的感情,愿意用珍貴的茶讓他品嘗。

2、白茶誠異品,天賦玉玲瓏。

——出自宋朝劉學(xué)箕的《白山茶》。詩句釋義:白茶確實是世界上罕見的異國情調(diào)茶,就像上帝給法國玉器的精致和美麗一樣。

這句話是對珍貴白茶的贊美。

3、白茶照人冰雪同,紅茶燒空猩血紅。

——宋朝:劉學(xué)箕《醉歌》。詩句釋義:白茶湯顏色冰清可以反映在像冰雪一樣的身影中, 紅茶湯干燥過度后離開茶就像鮮紅的血。

這句話顯示了白茶和紅茶湯的顏色差異, 也反映了作者對茶湯的仔細(xì)觀察。

茶語:自然的力量

人格:單純樂觀

一盞白茶,歲月清淺,人生無恙,。坐擁一杯茶的時間,品味一抹茶香,品味自然的恩賜,悠然與歲月,茶中有你想要的人生。

白茶芳香幽滑,入口綿長,所有的愁緒在氤氳的茶香中慢慢消散。一壺白茶教會我們至純,一壺白茶讓我們學(xué)會放手。

誰能準(zhǔn)確翻譯一下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告訴我白茶是不是好東西,跪謝。 選自宋微宗的大觀白茶。

白茶自成一種,和一般茶樹不一樣 它的枝條柔軟易鋪散開,它的葉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且薄。它在懸崖石林中才少有生長,不是人為可以栽種的。貢茶產(chǎn)地中心地帶能擁有的人大概4,5戶。每戶大概1.2株,能出產(chǎn)的茶葉僅僅2.3茶餅。新發(fā)出的芽葉少,特別難加工。水分一旦沒了,就變成了普通茶葉。需要制造的好,點茶掌握得當(dāng)。正陽泡的茶才外觀淺黃明亮,湯色清澈。就好像一塊白玉鑲嵌在礦石中,其他的沒有能和他相比的。貢茶中心產(chǎn)地以外的茶山所產(chǎn)的也有,但是品質(zhì)沒有中心產(chǎn)地出產(chǎn)的好

白茶是好東西 且稀少 難烹制

很顯然是好茶。翻譯如下:

白茶自成一種,和普通茶不同。它的枝條柔軟易鋪散開,它的葉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且薄。它是山崖樹林之間偶然生長出來的,不是人力所能種植的。

貢白茶的產(chǎn)地處,能生產(chǎn)白茶的工廠不過四、五家,而白茶樹只有一、二株,每年能生產(chǎn)出的貢茶也只有二、三而已。新發(fā)出的芽葉,加工起來也很困難。煮水點茶時一旦不慎,白茶則就會變?yōu)槠胀ú琛R圃斓煤?,煮水點茶掌握得宜,那么茶的外觀淺黃明亮,湯色清澈。

一片綠色的茶園中有一株白芽葉的白茶,就好像一塊白玉鑲嵌在礦石中,其他的茶很難相提并論。生產(chǎn)貢白茶之外的地方也產(chǎn)白茶,但品種和質(zhì)量趕不上貢茶。

大觀茶論?白茶

作者:宋徽宗趙佶

【原文】

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1)不同,其條敷闡(2),其葉瑩薄(3)。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正焙(4)之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5)而已。芽英(6)不多,尤難蒸焙(7)。湯火(8)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9),運度得宜(10),則表里昭澈(11)。如玉之在璞(12),他無與倫也。淺焙(13)亦有之,但品格不及?!?/p>

【注釋】

(1)常茶:一般普通茶樹。

(2)其條敷闡:枝條柔軟易鋪散開。

(3)其葉瑩?。喝~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且薄。

(4)正焙:指貢茶產(chǎn)地中心地帶,宋代生產(chǎn)貢茶的工廠稱焙茶工場,以焙為單位。

(5):宋代餅茶的計數(shù)單位。

(6)芽英:新發(fā)出的芽葉。

(7)蒸焙:宋代餅茶加工經(jīng)蒸、研、壓、焙等過程,蒸焙指餅茶加工。

(8)湯火:指宋代煮水點茶過程,熱水稱湯。

(9)制造精微:制造得好。

(10)運度得宜:點茶(泡茶)掌握得當(dāng)。

(11)表里昭澈:外觀淺黃明亮,湯色清澈。

(12)如玉之在璞:璞是含玉的石頭,“如玉之在璞”,指一片綠色的茶園中有一株白芽葉的白茶,就好像一塊白玉鑲嵌在礦石中。

(13)淺焙:指貢茶中心產(chǎn)地以外的茶山所產(chǎn)。

【譯文】

白茶自成一種茶樹,與一般的茶樹不同,它的枝條柔軟易鋪散開,它的葉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而且很薄。(白茶一般都是在)山崖樹林之中偶然生長出來的,因而并不是靠人工的力量可以得到的,貢茶中心產(chǎn)地之內(nèi)有這種白茶的不超過四五家,每家所種的白茶不超過一二株,每年所出產(chǎn)的白茶也就是二三而已。這種白茶每年新發(fā)出的芽葉不多,而且特別難蒸炒加工。用來煮茶熱水一旦失去,那么蒸炒出來的白茶就已經(jīng)變味普通品級的茶了。所以必須非常精細(xì)地制造,如果點茶(泡茶)等過程控制得得當(dāng),就會外觀淺黃明亮,湯色清澈,就像一塊晶瑩潤澤的白玉在璞石之中,其他的茶品都無法與之相比。茶中心產(chǎn)地以外也有這種白茶,但品質(zhì)都趕不上貢茶中心產(chǎn)地之內(nèi)的白茶。

白茶是宋代福建北苑貢茶品種之一,因品質(zhì)優(yōu)質(zhì)、產(chǎn)量少而難得,一直在北苑貢茶中名列第一。這種白茶顯然是很好的東西!

參看下面的文章:

《大觀茶論》白茶【作者系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原湖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

一、先說《大觀茶論》

一位國君寫作一部茶論,這在我國茶文化史上,乃是破開荒第一遭,既是空前,也復(fù)絕后。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在位26年間,先后有過6個年號(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其中建中靖國和重和都只有一年即換了新年號),他從18歲登基,到大觀元年(1107)25歲寫作《茶論》(這是它的原名),因為寫于大觀年間,后亦因稱《大觀茶論》,全文2800余字。

北宋較有影響的茶書,在《大觀茶論》之前曾有陶谷的《苑茗錄》(970),顧名思義是從茶和茶事的種種名稱出發(fā)加以記錄,分列18條,各有條目,不相連續(xù)。丁謂的《北苑茶錄》(999年),名聲很大,但是已佚。福建仙游人蔡襄的《茶錄》(1094-1053),也分18條,是較早論及建茶的文字。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1064年前后)和黃儒的《品茶要錄》(1075年前后),兩者從頭至尾都是講的“建茶”。在《大觀茶論》之后,則有熊蕃的《宣和北苑貢茶錄》(1121-1125),再經(jīng)其子熊克于1158年作了增補,這時已入南宋高宗紹興年間。熊氏父子均曾在北苑攝茶政,對北苑貢茶的情況了解得十分詳細(xì)。

我們綜覽這一時期的茶書,由于宋太宗趙光義下詔推重龍團(tuán)鳳餅,因此這些茶書都以“建茶”為主體,即產(chǎn)于福建建州(歷史上曾有建安、建甌、建寧等郡縣名,均與這一地區(qū)有關(guān))的茶葉。陸羽的《茶經(jīng)?八之出》中曾提到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等地,不過也說諸州“未詳”云云。這是因為陸羽自己沒有到過建州一帶,其次是當(dāng)時建州茶葉的名氣與產(chǎn)量都不高,因此在《茶經(jīng)》及其后的一百七八十年中,沒有人提及過建茶。要到五代十國時后蜀的毛文錫在他的《茶譜》(935年前后)中才說到“建州方山之露芽及紫筍”。到了北宋,朝廷大力推重建茶,并要求上貢,而且這時它的產(chǎn)量也達(dá)到相當(dāng)?shù)臄?shù)量。自然而然宋人的茶書必須把建茶的出產(chǎn)作為他們紀(jì)錄、研究的主要對象。這是宋朝的茶書不同于前代茶書的緣由,也是宋代茶書區(qū)別于前代的特點。

大家知道趙佶是個昏聵的皇帝,他在朝廷中曾重用過蔡京、童貫等貪官*臣,讓他們權(quán)傾一時,弄得朝政腐敗,民怨沸騰,最后落得個國破家亡。不過徽宗其人在書畫藝術(shù)方面卻有超群的天賦,勤奮的業(yè)績,卓絕的成就,堪稱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藝術(shù)家之一。他寫作《茶論》正在青年時期,也是他親自執(zhí)政的早期。他自認(rèn)為當(dāng)時是“海內(nèi)晏然,垂拱密勿”,“世既累洽,人恬物熙”。他說:“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競為閑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雖下士于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清尚也。”可以看出,嗜茶之風(fēng),在當(dāng)時已蔚為風(fēng)氣,而茗飲之好也是徽宗自己的雅尚之一,是他在政余、畫余、書余的癖好之一,茶飲的“沖淡閑潔,韻高致靜”,也是他寫字作畫,凝神構(gòu)思,搦管揮毫中不可或缺的伴侶與薰染,因而他利用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而寫為此書。(引語均見《茶論》自序)

青年時代的趙佶,他作為國君,身居幽宮,過著奢華靡費、歌舞升平的生活。然而他對茶確有一番潛心研究,我們讀他的《茶論?自序》與全文,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談,卻可以撲克出他意識中的一點亮色。

《茶論》將其內(nèi)容分為20目,分別論及地利、天時、采擇、加工、鑒別、品類、器用、水質(zhì)、點茶、品味、藏焙等諸多方面?!恫枵摗返那鞍氩糠?,從地理、天時說到水質(zhì)、點茶,似乎都是一般的茶學(xué)知識或理論,但是從后半部分來撲克,他的論述還是從建茶(如北苑、壑源之茶)出發(fā)的。在它之前及其后的宋代茶書,作為建茶的系列論叢,正可以起到互相補充,共同闡發(fā)的作用,而成為人們研究宋茶的基礎(chǔ)與依據(jù)。在《茶論》中出現(xiàn)唐代茶書中未見的許多新名詞、新術(shù)語,如蒸壓、擊拂、白合、烏蒂、茶膏、靜面點、一發(fā)點、粥面、茶面、外焙、內(nèi)焙、正焙、淺焙之類,如果我們要深入研究宋茶或當(dāng)時貢茶的制作工序與技藝,對這類術(shù)語還非作進(jìn)一步的研究不可。

二、次說白茶

在唐代的茶書中,沒有提到過白茶。陸羽《茶經(jīng)?七之事》中,引《永嘉圖經(jīng)》曰:“永嘉東三百里,有白茶山?!边@是山名,山上是否長白茶,如今則不可知。實際上宋代書中說的白茶出于宋建茶。宋名書法家蔡襄撰寫的《茶錄》,分為茶論與器論兩部分。茶論的首條專論茶色,他說:“茶色貴白,而餅條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黃紫黑之異。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視人氣色也,隱然察之于內(nèi),以肉理潤者為上。既已末之,黃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詳明。故建安人斗試,以青白勝黃白?!边@里所說的“茶色”,從上下文看,當(dāng)指茶色,而非指湯色。他最后的結(jié)論是建安人斗茶時,以青白勝黃白。在器論中,他又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杯微厚,燃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边@里的“茶色白”,在我看來既指茶色,也指湯色。裝在黑盞中,黑白對比鮮明,所以斗茶中用黑盞不用青白盞。

蔡襄(1012-1067)寫《茶錄》在11世紀(jì)中期(1049-1053),此前他曾任福州路轉(zhuǎn)運使。在他去世前兩年,即1065年,他還寫過一篇散文叫《茶記》,這篇文章專記建安一家王姓的茶農(nóng)種白茶的故事,全文不足200字,引錄如下:

王家白茶聞于天下,其人名大詔,白茶唯一株,歲可作五七餅,如五銖錢大。方其盛時,高視茶山,莫敢與之角。一餅值錢一千,非其親故,不可得也。終為園家以計枯其株。予過建安,大詔垂涕為余言其事。今年枯輒生一枝,造成一餅,小于五銖錢。大詔越四千里,特攜以來京篩見余,喜發(fā)顏面,予之好茶固深矣。而大詔不遠(yuǎn)千里之役,其勤如此,意謂非予莫之省也??蓱z哉!乙已初月朔日書。

文章說到王家的白茶樹在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厥仟氁粺o二的,產(chǎn)量也不高,制成的成品茶時價卻很高。因而被人算計,使得這株茶樹變枯萎了。可見當(dāng)時茶農(nóng)中的競爭也是激烈的,甚至使用不可告人的非法手段。到了乙已年(1065)這株白茶樹終于復(fù)活了一棵椏枝,采摘焙制,造成一餅。王大詔不顧路遠(yuǎn)迢迢四千里趕赴京城,將其送給在京的蔡襄品嘗,這真可謂是千里送白茶,禮輕情意重了??梢娭骺蛢扇藢Π撞璧目粗卣鋹哿恕?/p>

到了趙佶時,他在《茶論》中專列一條以記白茶:

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茶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從這一節(jié)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白茶與普通的茶樹不一樣,它的枝條長得很茂盛,葉色光亮。它是“偶然生出,非人力所可致”,所以數(shù)量稀少,芽茶不多,制作不易,在建茶之中,它是無與倫比。后來熊蕃在《宣和北苑貢茶錄》中也說:“至大觀初,今上親制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者與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于是白茶遂為第一。既以制之已細(xì)茶,及試新胯貢新胯,自三色細(xì)第出,而瑞云翔龍顧為下矣。……蓋茶之妙,至勝雪極矣,故合為首冠,然猶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惫蕰羞€記載政和二年(1112)焙造白茶進(jìn)貢之事。

宋代的白茶固然出名,但是它到底是什么模樣,何種品味,今人已無從目睹親嘗??墒侨缃窀=ǖ陌撞鑵s是可以親見親嘗的?,F(xiàn)在福建的白茶品牌中叫銀針白毫、叫白芽茶。它們?nèi)~色濃綠,富光澤,嫩葉綠色,或黃綠略帶紫紅,葉面披滿白色茸毛。宋代的白茶經(jīng)過蒸焙而成,現(xiàn)代的白茶經(jīng)過萎凋、炒焙兩道工序,不加揉捻,屬于輕微發(fā)酵茶,它的香味醇和,湯色淺黃澄明。

白茶是茶葉中單獨的一種,和一般普通的茶樹不同,它的枝條柔軟易鋪散開,葉片呈淺黃白玉石一樣的顏色,而且薄。只在山崖之間才能偶然生長,不是一般人工可以栽培的,所以一般貢茶產(chǎn)地的中心地帶有白茶的最多不過四五家,生長也不過一二株,最后也不過能得到二三而已,新發(fā)出的芽葉也不多,餅茶加工尤其的難,煮水點茶稍有不恰當(dāng),便會使泡出來的茶和平時的茶水一樣尋常,制造時必須拿捏的好,泡茶掌握得當(dāng),則湯色清澈,就好像一塊白玉鑲嵌在礦石中,其他茶葉無與倫比,白茶除了在貢茶中心的其他地方也有,但質(zhì)量就遠(yuǎn)遠(yuǎn)不及了。

(這是我自己翻譯的文章,你可以參考一下,而且看完文章之后我還想說,白茶是茶中極品,自然是極好的)

發(fā)表評論

條評論

我要留言(留言后專人第一時間快速對接)

姓 名:

聯(lián)系電話:

留言備注:

首頁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站聲明|正在咨詢|聯(lián)系我們 |網(wǎng)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