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亦如是普洱茶(亦如此和亦如是有什么區(qū)別)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2-12-31 03:52???點擊:110??編輯:admin???手機版

1. 亦如此和亦如是有什么區(qū)別

家訓其三意思見到別人的善行要廣泛贊揚、宣傳,見到別人的惡行要盡量掩藏,不宣揚。他對我的事,也能如此做。就能養(yǎng)成和諧的社會氛圍。

2. 亦如是什么意思?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樣說,是對美好事物逝去的無奈惋惜留戀之情,金庸寫下這句的時候,應該也是想到了這一詩句,王國維說觸景生情,以我之心觀景,則寫出來想出來的景物都帶有我此時的情感,秋天有悲落葉飄零自身命途多舛的,也有感慨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后再無花的,戀人久別重逢,始嘗溫馨,卻又要不得不分別,心中苦悶憂愁煩惱,百感交集,金老此處借小龍女語言側(cè)寫雪花景色,景本不帶感情,雪卻被尋常人所常見常感,讀者讀來,卻又別有一番心酸無奈感同身受,之前金老逝世,網(wǎng)上流傳有小龍女說云的一段話,讀者更可看做是作者于事間諸事中自己的感觸想法,而又有哪一個普通人沒有經(jīng)歷過感慨云雨霧雪的經(jīng)歷呢,娓娓道來,卻又貼近人心,貼近故事

3. 亦皆如之的如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都是這樣子的,都是相同的情況。體現(xiàn)了一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和為人處世的價值觀念,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表面看上去是相同,有很多結(jié)果也是不盡相同。但我們要客觀理性的去看待這個問題,凡事都不要一概而論,不要輕易對某個人和事下結(jié)論,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才不會讓自己輕易犯錯誤。

4. 亦如此和亦如是有什么區(qū)別呢

意思是你的子孫也又是如此

5. 亦如是是的意思

意思是也應該是這樣子的

6. 亦如是的如是什么意思

亦如是也像的意思。

解析:“亦”是也的意思,“如”是“像”的意思。

某事件跟另外相似,說亦如什么….

當舉事例是也使用亦如,說完一個事件,還有相似的事例時,也可以說:“亦如什么什么…”。

說一物相似它物時也常說:“A物怎么怎么,亦如B如何如何…”。

所以說“亦如”的意思就是”

“也像”的意思。

7. 如是亦如是

悠悠如是出自《林語堂散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jīng)·鄭風》。這首詩寫一個人在城樓上等候他的心上人,急得他來回走個不停,一天不見面就像隔了三個月似的。

全詩三章,采用倒敘手法。前兩章以“我”的口氣自述懷人?!扒嗲嘧玉啤?,“青青子佩”,是以戀人的衣飾借代戀人。對方的衣飾給他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見其相思縈懷之情。清代的程廷祚就認為《鄭風·子衿》一章就是描述戀人之間相互愛戀的詩。一日不見,如隔三月,可見已經(jīng)熱烈到了何等程度。

詩的第一句采用賦的手法,直接抒發(fā)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你知道嗎,這些天來我無時不在想你,眼前總浮現(xiàn)出你的影子。既然十分想念,為什么不去找他呢?“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兩句背后的隱情又是什么呢?這就要靠我們大膽地想象來補充了。

8. 一如和亦如的區(qū)別

一如”是同某種情況完全一樣,可以是一個比方。 “亦如”是也像什么一樣,強調(diào)“也”。 “一如” 讀音:[yī rú] 引用:《三國演義》第八回:“離長安城二百五十里,別筑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

造句:我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們的工作。 “亦如” 讀音:[yì rú] 引用:《金剛經(jīng)》:“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p>

造句:人生就像一首江南雨巷的詩,如夢亦如幻。

9. 亦如云什么意思

回答:徐愛錄全文讀音:xú ài lù quán wén

徐愛錄

《徐愛錄》是明代文學家王守仁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徐愛錄

愛問:“‘在親民’,朱子謂當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jù)。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jù)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jù)?‘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親’字義。下面治國平天下處,皆于‘新’字無發(fā)明。如云‘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绫3嘧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親之也。堯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xié)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藜骸闶恰髅鞯隆??!舶傩铡闶恰H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yǎng)意。說新民便覺偏了”。

愛問:“‘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與先生之說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至善是心之本體。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忠嗖豢刹徊臁?。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個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個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個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fā)之事父便是孝。發(fā)之事君便是忠。發(fā)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愛曰:“聞先生如此說,愛已覺有省悟處。但舊說纏于胸中,尚有未脫然者。如事父一事,其間溫凊定省之類,有許多節(jié)目。不知亦須講求否”?先生曰:“如何不講求?只是有個頭腦。只是就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講求。就如求冬溫,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講求夏清,也只是要盡此心之孝,恐怕有一毫人欲間雜。只是講求得此心。此心若無人欲,純是天理,是個誠于孝親的心,冬時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求個溫的道理。夏時自然思量父母的熱,便自要求個清的道理。這都是那誠孝的心發(fā)出來的條件。卻是須有這誠孝的心,然后有這條件發(fā)出來。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枝葉。須先有根,然后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后去種根。禮記言‘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欲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須是有個深愛做根,便自然如此”。

鄭朝朔問:“至善亦須有從事物上求者”,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試說幾件看”。朝朔曰:“且如事親,如何而為溫清之節(jié),如何而為奉養(yǎng)之宜,須求個是當,方是至善。所以有學問思辨之功”。先生曰:“若只是溫清之節(jié),奉養(yǎng)之宜,可一日二日講之而盡。用得甚學問思辨?惟于溫清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奉養(yǎng)時,也只要此心純乎天理之極。此則非有學問思辨之功,將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繆。所以雖在圣人,猶加精一之訓。若只是那些儀節(jié)求得是當,便謂至善,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清奉養(yǎng)得儀節(jié)是當,亦可謂之至善矣”。愛于是日又有省。

愛因未會先生知行合一之訓,與宗賢惟賢往復辯論,未能決。以問于先生。先生曰:“試舉看”。愛曰:“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shù)苷撸瑓s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正是要復那本體。不是著你只恁的便罷。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只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后,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只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后,別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著實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么意?。某要說做一個,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愛曰:“古人說知行做兩個,亦是要人見個分曉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先生曰“此卻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嘗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說一個知,又說一個行者,只為世間有一種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個冥行妄作。所以必說個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種人,茫茫蕩蕩,懸空去思索。全不肯著實躬行。也只是個揣摸影響。所以必說一個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補偏救弊的說話。若見得這個意時,即一言而足。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講習討論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來已非一日矣。某今說個知行合一,正是對病的藥。又不是某鑿空杜撰。知行本體,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時,即說兩個亦不妨。亦只是一個。若不會宗旨,便說一個,亦濟得甚事?只是閑說話”。

愛問:“昨聞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覺功夫有用力處。但與宋子格物之訓思之終不能合”。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即知格物矣”。愛曰“昨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說,似亦見得大略。但朱子之訓,其于書之‘精一’,論語之‘博約’,孟子之‘盡心知性’,皆有所證據(jù)。以是未能釋然”。先生曰:“子夏篤信圣人。曾子反求諸己。篤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舊聞,不求是當?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處,亦何嘗茍從?精一博約盡心,本自與吾說吻合,朱子格物之訓,未免牽合附會。非其本旨。精是一之功,博是約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可一言而喻。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養(yǎng)性事天,是學知利行事?!矇鄄毁E,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錯訓格物。只為倒看了此意,以盡心知性為物格知至,要初學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愛問:“盡心知性,何以為生知安行”?先生曰:“性是心之體。天是性之原。盡心即是盡性?!┨煜轮琳\為能盡其性,知天地之化育’,存心者,心有未盡也。知天如知州知縣之知,是自己分上事。己與天為事天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須是恭敬奉承,然后能無失。尚與天為二。此便是圣賢之別。至于夭壽不貳其心,乃是教學者一心為善。不可以窮通夭壽之故,便把為善的心變動了。只去修身以俟命,見得窮通壽夭,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事天雖與天為二,已自見得個天在面前。俟命,便是未曾見面,在此等候相似。此便是初學立心之始,有個困勉的意在。今卻倒做了,所以使學者無下手處”。愛曰:“昨聞先生之教。亦影影見得功夫須是如此。今聞此說,益無可疑。愛昨曉思,格物的‘物’字,即是‘事’字。皆從心上說”。先生曰:“然。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親,即事親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愛物,即仁民愛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視聽言動,即視聽言動便是一物。所以某說無心外之理,無心外之物。中庸言‘不誠無物’,大學‘明明德’之功,只是個誠意。誠意之功,只是個格物。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天理即是明德。窮理即是明明德”。

又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fā),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理。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則意誠”。

愛問:“先生以博文為約禮功夫。深思之未能得略。請開示”先生曰:‘禮’字即是‘理’字。理之發(fā)見可見者謂之文。文之隱微不可見者謂之理。只是一物。約禮只是要此心純是一個天理。要此心純是天理,須就理之發(fā)見處用功。如發(fā)見于事親時,就在事親上學存此天理。發(fā)見于事君時,就在事君上學存此天理。發(fā)見于處富貴貧賤時,就在處富貴貧賤上學存此天理。發(fā)見于處患難夷狄時,就在處患難夷狄上學存此天理。至于作止語默,無處不然。隨他發(fā)見處,即就那上面學個存天理。這便是博學之于文,便是約禮的功夫。博文即是惟精。約禮即是惟一。

愛問:“‘道心常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聽命’。以先生精一之訓推之,此語似有弊”先生曰:“然。心一也。未雜于人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矢其正者即人心。初非有二心也。程子謂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語若分析,而意實得之。今曰‘道心為主,而人心聽命’,是二心也。天理人欲不并立。安有天理為主,人欲又從而聽命者”?

愛問文中子韓退之。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儒也。后人徒以文詞之故,推尊退之。其實退之去文中子遠甚”。愛問何以有擬經(jīng)之失。先生曰:“擬經(jīng)恐未可盡非。且說后世儒者著述之意與擬經(jīng)如何”?愛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無。然期以明道。擬經(jīng)純?nèi)魹槊?。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曰:“孔子刪述六經(jīng),以明道也”。先生曰:“然則擬經(jīng)獨非效法孔子乎”?愛曰:“著述即于道有所發(fā)明。擬經(jīng)似徒擬其跡??钟诘罒o補”。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美其言辭,而徒以譊譊于世也?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則六經(jīng)不必述。刪述六經(jīng),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畫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間言易、如連山歸藏之屬。紛紛籍籍,不知其幾。易道大亂。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風日盛,知其說之將無紀極,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說而贊之。以為惟此為得其宗。于是紛紛之說盡廢。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書詩禮樂春秋皆然。書自典謨以后,詩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蕩之詞,蓋不知其幾千百篇。禮樂之名物度數(shù),至是亦不可勝窮??鬃咏詣h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說始廢。如書詩禮樂中,孔子何嘗加一語?今之禮記諸說,皆后儒附會而成。已非孔子之舊。至于春秋,雖稱孔子作之,其實皆魯史舊文。所謂筆者,筆其舊。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鬃邮隽?jīng),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wù)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經(jīng)。若當時志在明道,其諸反經(jīng)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漸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時擬經(jīng)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為圣人復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入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wù)修飾文詞,以求知于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者有以啟之”。愛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經(jīng),若無左傳,恐亦難曉”。先生曰:“春秋必待傳而后明,是歇后謎語矣。圣人何苦為此艱深隱晦之詞?左傳多是魯史舊文。若春秋須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愛曰:“伊川亦云:‘傳是案,經(jīng)是斷’。如書弒某君,伐某國。若不明其事,恐亦難斷”。先生曰:“伊川此言,恐亦是相沿世儒之說。未得圣人作經(jīng)之意。如書弒君,即弒君便是罪。何必更問其弒君之詳。征伐當自天子出。書伐國,即伐國便是罪。何必更問其伐國之詳?圣人述六經(jīng),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于存天理去人欲之事,則嘗言之?;蛞蛉苏垎?,各隨分量而說。亦不肯多道??秩藢G笾哉Z。故曰‘予欲無言’。若是一切縱人欲滅天理的事,又安肯詳以示人?是長亂導奸也。故孟子云:‘仲尼之門,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此便是孔門家法。世儒只講得一個伯者的學問。所以要知得許多陰謀詭計。純是一片功利的心。與圣人作經(jīng)的意思正相反。如何思量得通”?因嘆曰:“此非達天德者未易與言此也”又曰:“孔子云:‘吾猶及史之闕文也’。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鬃觿h書,于唐虞夏四五百年間,不過數(shù)篇。豈更無一事,而所述止此?圣人之意可知矣。圣人只是要刪去繁文,后儒卻只要添上”。愛曰:“圣人作經(jīng),只是要去人欲,存天理。如五伯以下事,圣人不欲詳以示人。則誠然矣。至如堯舜以前事,如何略不少見”?先生曰:“羲黃之世,其事闊疏,傳之者鮮矣。此亦可以想見。其時全是淳龐樸素,略無文采的氣象。此便是太古之治。非后世可及”。愛曰:“如三墳之類,亦有傳者。孔子何以刪之”?先生曰:“縱有傳者,亦于世變漸非所宜。風氣益開,文采日勝。至于周末,雖欲變以夏商之俗,已不可挽。況唐虞乎?又況羲黃之世乎?然其治不同,其道則二,孔子于堯舜,則祖述之。于文武,則憲章之。文武之法,即是堯舜之道。但因時致治。其設(shè)施政令,已自不同。即夏商事業(yè),施之于周,已有不合。故周公思兼三王。其有不合,仰而思之,夜以繼日。況太古之治,豈復能行?斯固圣人之所可略也”。又曰:“專事無為,不能如三王之因時致治,而必欲行以太古之俗,即是佛老的學術(shù)。因時致治,不能如三王之一本于道,而以功利之心行之,即是伯者以下事業(yè)。后世儒者許多講來講去,只是講得個伯術(shù)”。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復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

愛曰:“先儒論六經(jīng),以春秋為史。史專記事。恐與五經(jīng)事體終或稍異”。先生曰:“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jīng)。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jīng)。五經(jīng)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

又曰:“五經(jīng)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善可為訓者,特存其跡以示法。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愛曰:“存其《跡》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欲于將萌否”?先生曰:“圣人作經(jīng),固無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著文句”。愛又問:“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獨于詩而不刪鄭、衛(wèi)?先儒謂‘惡者可以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然否”?先生曰:“詩非孔門之舊本矣??鬃釉疲骸培嵚?,鄭聲淫’。又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嵭l(wèi)之音,亡國之音也’。此是孔門家法??鬃铀ㄈ倨?,皆所謂雅樂。皆可奏之郊廟,奏之鄉(xiāng)黨。皆所以資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安得有此?是長淫導奸矣。此必秦火之后,世儒附會,以足三百篇之數(shù)。蓋淫泆之詞,世俗多所喜傳。如今閭巷皆然。惡者可以懲創(chuàng)人之逸志。是求其說而不得,從而為之辭”。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