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弘茗道汝窯質量咋樣?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2-16 12:49???點擊:218??編輯:admin???手機版

一、弘茗道汝窯質量咋樣?

弘茗道茶具質量還不錯,屬于二線品牌,弘茗道茶具不僅是品種多樣,而且品質在同類茶具里面性價比是最好的。

弘茗道茶具主要售賣電木茶盤,玉石茶盤,茶道六君子,紫砂壺,玻璃杯,陶瓷杯,建盞,茶葉罐頭,木質茶葉罐一切和泡茶有關系的器具。其中茶道六君子和紫砂壺是賣得最好的

二、東道汝窯茶具

這個我比較了解,東道汝窯茶具,不少人一般都會問東道汝窯茶具相似的問題,我推薦大家看看汝窯茶具在網(wǎng)絡上的出售情況: ,銷量最大和反饋最棒的汝窯茶具全都在這,如果有需要挑選的人可收藏好呢這個網(wǎng)址,最重要的就是查看銷量和購買者的評論,你只需看這兩點就可以了;要是好的話,第1在銷量上一定會占有優(yōu)勢,另外是購買者的評論;上面的網(wǎng)址寫得很好,名稱,價格,賣家誠信度全部寫的很清楚,希望對其他網(wǎng)友挑選汝窯茶具也有幫助。2012-7-19 4:54:27,你說是不是啊這樣如果真的有可行的就取消掉你的懲罰不過要看那是我心情好不好了

三、求推薦 在哪里買汝窯茶具好

從宋徽宗崇寧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統(tǒng)治者認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選為皇室御用珍品,亦稱汝官瓷。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平水銀瓷,汝窯瓷里再鑲銀

汝瓷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贊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云破處之美妙,溫潤古樸。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谭钊A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四、中國五大名窯瓷器?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銅金屬,經(jīng)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磁器名窯。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笨梢娙旮G是繼定窯之后為宮廷燒制貢瓷的窯場。其器物多仿青銅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樽、洗。胎體細潔如香灰色,多為裹足支燒,器物底部留有細小的支釘痕跡。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汝窯燒宮廷用瓷的時間僅20年左右,約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寧五年(1106年),故傳世品極少,被人們視為稀世之珍。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jù)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后,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tǒng)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宋代北方著名瓷窯。窯址在河北曲陽澗磁村。始燒于晚唐、五代,盛燒于北宋,金、元時期逐漸衰落。北宋定窯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紋飾以蓮花、牡丹、萱草為常見,畫面簡潔生動。定窯除燒白釉外還兼燒黑釉、綠釉和醬釉。造型以盤、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見在器底刻“奉華”、“聚秀”、“慈福”、“官”等字。盤、碗因覆燒,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淚痕之特點。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這里所說的哥窯是指傳世的哥窯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yōu)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

傳世哥窯瓷器不見于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fā)現(xiàn),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長期以來,人們主要是根據(jù)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對其進行研究。南宋人葉寘的《坦齋筆衡》明確指出南宋官辦瓷窯有兩個:一是郊壇下官窯,其窯址已在杭州烏龜山被發(fā)現(xiàn);另一個是修內司官窯,其窯址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學者根據(jù)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論》中對修內司官窯特征的記載,認為傳世哥窯即宋代修內司官窯。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