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民國茶文化(民國年代的茶)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3-04-13 12:20???點擊:58??編輯:admin???手機版

1. 民國茶文化

禮茶,是指代表一個國家,因外交事務或友好邦交,以國家禮品的身份,贈送給另一個國家的禮品茶。一般來說有龍井、碧螺春、普洱、祁門紅茶等。

國禮茶的歷史

  1、明朝

  明朝以龍井茶為主,大明太祖常以龍井贈與友邦藩國。這里的藩國即曾經明朝的臣屬國,如越南、老撾、朝鮮、薛羅國等。

  2、清朝

  清朝自雍正起,漸以普洱茶為主,清初有“夏喝龍井,冬喝普洱”一說。清雍正年間鄂爾泰任云貴總督期間,在滇設茶葉局,統(tǒng)管云南茶葉貿易。鄂爾泰勒令云南各茶山茶園頂級普洱茶由國家統(tǒng)一收購,挑選一流制茶師手工精制,并親自督辦,在貢茶上印《鄂爾泰》私寶,進貢朝廷。于公元1732年列入《貢茶案冊》。有鄂爾泰印的頂級普洱茶,深受雍正皇帝喜愛,“譽滿京城”;成為大清帝國贈送給各國皇室的邦交國禮,一度靡歐美,深受英、法、德、意等國皇宮貴族的喜愛,在歐美國家有“東方瑰寶”、“美容茶”、“修體茶”的美譽。伴隨航海貿易的發(fā)達,清朝時期是我國國禮茶的鼎盛時期。

3、民國

  民國初年,軍閥混戰(zhàn),貢茶停貢,天朝對外邦交一度處于停滯狀態(tài)。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制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于中國。茶葉沖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捌凡琛辈坏氰b別茶的優(yōu)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達到一種道通天下的境界。品茶的環(huán)境一般由建筑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jié)。

2. 民國年代的茶

茶葉末釉瓷在雍正時,釉色大多偏黃,在暗綠色的底釉中,閃耀著美麗的黃色星點或細絲紋。

乾隆茶葉末釉釉色偏綠,釉面平靜,有的有棕眼及絲紋,不如雍正瓷器滋潤,但清代茶葉末造型規(guī)整。

清末,民國仿品較多,其中大部分來自景德鎮(zhèn),小部分由山東博山窯仿制,但釉色姜黃,胎質粗松,叩之聲音沙啞。字楷書款,四字楷書款等等。

3. 民國茶文化銅夾子多少錢

茶夾又稱茶筷 ,與茶匙、茶針、茶漏、茶則、茶筒被稱為茶道六君子。其功用與茶匙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可用茶夾夾著茶杯洗杯,既防燙又衛(wèi)生。茶叉并不是茶道里的一種。一套茶道有6種,分別為:茶則、茶匙、茶漏、茶針、茶夾、茶筒。

4. 民國茶文化圖片

分別是: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

、白毫銀針、君山銀針!

1:西湖龍井從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是產自于杭州西湖的一種名茶,龍井一年共產兩次,此茶以雨前龍井為佳品。到現在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在清朝時就已被封為御茶,而現在更是被列為了外交禮品茶,西湖龍井共被分為五個種類

2:碧螺春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的洞庭湖,因此又被稱為洞庭碧螺春,屬于綠茶的一種。此茶芽多嫩香,外形纖細,遍布絨毛,碧螺春屬于較嫩的茶,泡茶時以70度左右為宜,手摸杯微燙即可,過高的溫度會破壞此茶的原本口感;泡入水中約兩分鐘即可舒展開來,碧螺春喝入口中,口齒留香,余香較遠。

3:信陽毛尖產自于河南信陽市以及新縣一帶,發(fā)源于民國初年。屬于綠茶類,信陽毛尖的主要特征,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直,表面光,圓滑,細,多白毫,色澤翠綠,清香撲鼻。沖泡后湯色明亮,香味持久,滋味濃醇,入口回甘。泡茶時要先以85度的水進行洗茶,倒掉后再加水沖泡,泡制半分鐘后即可飲用。

4: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的君山,因其形態(tài)細如針,故被稱為君山銀針,君山銀針發(fā)源于唐朝,在當時被列為貢茶,君山銀針全部由茶芽制成,全身遍布毫毛,色澤鮮亮,內部呈黃橙色,長短均勻,君山銀針共需78小時經歷8道工序才能制成,泡制時好用開水預熱,空水擦杯,在放置茶葉于杯中以70度的開水進行沖泡,沖泡后會茶葉豎于水中三起三落,大約沖泡十分鐘后即可飲用。

5. 民國茶飲

世界最長壽的人——李清云活了256歲!震驚世界 經常看到電視上經常有說有人活了120多、160多歲,其實這個并沒什么, 我國的一位老中醫(yī),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歲,而他是一位素食主義 者! 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歲,是清末民國初年的中醫(yī) 中藥學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長壽老人。

在他100歲時(1777年)曾因在中 醫(yī)中藥方面的杰出成就,而獲=的特別獎勵。在他200歲的時候,仍常去大 學講學。這期間他曾接受過許多西方學者的來訪。李清云一生娶過24個妻 子,子孫滿堂。他認為自己健康長壽的原因有三:一是長期素食;二是內 心保持平靜、開朗;三是常年將枸杞煮水當茶飲

6. 民國時期茶文化

陸羽完成的三卷是《茶經》

陸羽(約733—約804),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1]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唐代茶學家,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唐代陸羽所著。

此書是關于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劃時代的茶學專著,精辟的農學著作,闡述茶文化的書。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術,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

7. 民國茶文化歌曲

安溪西坪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的一個鎮(zhèn),這里有許多優(yōu)秀的人物。以下是一些在當地比較知名的十大人物:

1. 陳慶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和智能電網技術研究。

2. 林寶森:全國勞模、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任職于安溪縣第二中學校長,并為該校做出了突出貢獻。

3. 梁興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文聯委員、安溪縣文聯副主席,擅長楷書和行草字體。

4. 李桂芬: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福建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在社區(qū)志愿服務方面做出了杰出貢獻。

5. 黃麗娟:全國五一巾幗標兵、“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獲得者,在退役后致力于公益事業(yè)并取得了顯著成績。

6. 高明珍:中國民間藝術家協(xié)會理事、福建省非遺傳承人,“閩南刻漆”技藝代表之一。

7. 張偉忠:原任職于北京大學醫(yī)學部教授及博導,在心血管內科領域具有廣泛影響力,并曾擔任過多個重要醫(yī)學期刊編委或審稿專家。

8. 王仕林: 安溪縣政協(xié)原副主席, 曾經擔任過多個企業(yè)高管職位, 并在推進當地經濟發(fā)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9. 吳錦源: 安溪西坪小吃店老板, 開設"吳記肥腸粉"已有20余年歷史, 是當地餐飲行業(yè)的佼佼者.

10.黃永清: 安溪西坪樂器制造廠老板, 主營生產二胡等弦樂器產品,并被評為“中華民族音樂傳承先鋒”。

8. 民國茶藝

我國的十大國粹

1 書法

我國的文字是漢字,而漢字在書寫并逐步演變的歷史當中,我國的漢字逐漸由最初簡單的刻畫,從而發(fā)展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藝術,這門藝術就是書法。而書法同樣也代表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傳承。

2 武術

在我國武術最初只是人們?yōu)榱朔佬l(wèi)和搏擊而誕生的,到了后來逐步地加入了古人的哲學思想?,F在我國的武術可以稱得上享譽世界了。

3 中醫(yī)

我國的中醫(yī)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醫(yī)學,我國的中醫(yī)最早在原始社會的時期就已經誕生了,而到了我國春秋時期便有了自己的基本的理論體系。我國的中醫(yī)可以說歷史非常的悠久。

4 京劇

雖然京劇形成的時間不是很久遠,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是京劇可以稱得上我國戲曲中的領頭者。

5 絲綢 漢服

漢服是我國從黃帝即位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漢族傳統(tǒng)服飾。漢服承載了我國漢族的染 織 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并傳承了三十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到保護的我國工藝美術

6 茶道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我國在七千多年前的神農時代就發(fā)現了茶這種植物。而別的國家例如日本的茶道就是由我國傳過去的。

7 瓷器

我國在世界上被稱為瓷之國,瓷器可以說是我國數千年以來的一張名片。就連我國的英文單詞也是取自china(瓷器)。

8 圍棋

圍棋是我國古代發(fā)明的一種游戲,而到了南北朝期間,圍棋棋盤的樣式便定了下來,雖然說圍棋只是一種游戲但是圍棋講究的卻是一種人生哲學。

9 剪紙

我國的剪紙是一種代代相傳到的傳統(tǒng)手藝,而剪紙這門傳統(tǒng)手藝它有著一千五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而剪紙在民間也廣受歡迎,每當逢年過節(jié)到的時候都會有剪紙的身影出現,而且剪紙也非常具有民間民族特色。

10 刺繡

我國的刺繡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我國便有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名繡,而我國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具有非常高超的刺繡技術了。刺繡更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主要流通商品之一。

四大國粹

中國的四大國粹是指中國武術、中國醫(yī)學、中國京劇和中國書法。

一、中國武術

以中國文化(漢族)為基礎的、停止(止)戰(zhàn)斗(戈)的技術;是消停戰(zhàn)事、維護和平的技術;是物質文明的保障和導向。中國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之一。中國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wèi)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二、中國醫(yī)藥

中醫(yī)藥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四大國粹之一,在國際上有著越來越重大的影響,深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熱愛和歡迎。五十年來中醫(yī)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松花粉是中國醫(yī)學寶庫中的藥食兼用花粉品種,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藥材,其藥食兼用的歷史已逾數千年,從24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到今天的《中華藥典》等歷代醫(yī)藥典籍中都有記載,在民間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為“仙藥”。

三、 中國京劇

中國京劇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于清光緒二年京劇《武則天》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為慶賀乾隆皇帝八十八歲大壽,而留在京城,后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唱念做打,行當考究,流派名家輩出,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四、中國書法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它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年才發(fā)生,但書法藝術當與漢字的萌生同時。為學術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后期(約前14至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從書法的角度審查,這些最早的漢字已經具有了書法形式美的眾多因素,如線條美、單字造型的對稱美、變化美以及章法美、風格美等。

9. 民國茶文化發(fā)展的背景

在中國文明史上,自水壺到酒壺,然后自酒壺發(fā)展到茶壺,是很有趣的生活器物演變的寫照。在今天所見的,自上古到中古的壺,大多是酒壺,因為那些時代,古人的生活與酒是分不開的。

今天看來,在造型上酒壺與茶壺幾乎是相同的。在各種生活器物中,若以陶器為例,壺的造型最為生動可觀,所以也最引人注意。我注意到現代的陶藝家喜歡在壺上動腦筋,創(chuàng)造出各式各樣的形狀來。

壺之妙就在它有一個壺身,一個壺蓋,一個壺嘴,一個把手,共同組成一件器物。形狀、大小、飾物的變化非常豐富,時代的特征也很容易辨別??墒瞧浠拘螤钭阅媳背詠淼浇紱]有改變。今天的人很難辨認酒壺與茶壺之分別,實在是因為兩者極為相似的緣故。

其實宋朝以前是沒有茶壺的。中國人喝茶自南北朝開始,原先是把茶當藥吃,逐漸演變?yōu)榍迤?、提神的飲料,到唐朝與佛教的思想相結合,才有陸羽的《茶經》出現,多方講究起來,當成生活修養(yǎng)的儀式,但是這個傳統(tǒng)到宋代都沒有平民化、普及化。

大家都知道,宋代以前,喝茶是用碗,不用杯。他們把茶葉放在缽子里煮,燒開后倒在茶碗里。所以茶碗是主要的茶具。南宋時福建產的黑釉茶碗,上有兔毫,高級的更有油滴等視覺效果,為日本僧人帶回日本,因此“天目碗”之名大盛,傳世品被日人視為國寶。用黑碗,是因為點茶的細膩泡沫,黑底較能襯出其美感。

茶壺產生于何時?當然是在茶道改變之后的事。但后世的茶壺應該是以酒壺為原型改變而成。古人喝酒的方法有粗、細兩類:以甕為壺,倒酒易傾出,必然用大碗,是水滸英雄之類草莽人物的喝法,豪放為其特色;文人雅士講究氣氛,喝酒時要細酌,就非用酒壺不可。唐朝的酒壺的短流,恐怕是民用陶的傳統(tǒng),貴族人士喝酒應該是用金銀器吧!到了宋代就很明朗了,酒壺有明顯的金屬器的特色,尤其是景德鎮(zhèn)制造的青白器酒壺,非常細致美觀,完全可以反映早期金銀器的原型。它的流細長優(yōu)雅,曲柄也很稱手,蓋上通常做個漂亮的獅紐。這樣的壺被后代人誤認為茶壺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其實宋代酒壺是近代供桌上的錫壺的祖先。鹿港若干年前所生產的錫器有宋器的影子。

中國人為什么改變了喝茶的習慣呢?沒看到什么研究資料。大體說來,中國文化自宋代到明代凡有顯著改變者,大多與金、元兩代文化有關。以陶瓷來說,宋代原是以青、黑、白瓷等原色釉為主的文化,品位淡雅,到了明代竟完全為青花瓷與彩色瓷所取代,瓷畫的內容也通俗化、大眾化。這固然與引進了中東的材料與技術有關,可是在外族統(tǒng)治下,民間的品位逐漸為統(tǒng)治者接受,取代了上流社會的原有的品位,恐怕是很重要的原因。

磨茶為粉,煮熟后倒到碗中飲用的煎茶法,改變?yōu)橛瞄_水沖泡茶葉,飲用茶汁的點茶法,是很根本的改變。以泡茶的方式吃茶,應是王公貴族等有閑階級的享受,不僅考究茶的品質,整個制茶的過程就是一種儀典。所以飲茶的道具很多。我曾為科博館收到一組唐代茶具的小模型,其中甚至包括一只茶碾子,說明自把茶葉碾粉開始,都是茶道的一個步驟,更不用談陸羽《茶經》中對煮水與茶碗的講究了。日本人保持了宋代的抹茶傳統(tǒng),成為僧侶、貴族的生活點綴,逐漸發(fā)展為茶道。因為茶是綠色,所以他們不再用黑色的天目碗,改用灰、白色調的茶碗。至今不用茶壺,只有用來煮水的鐵制水壺。

在中國的北方,喝茶漸漸大眾化,甚至取代了部分喝酒的社會功能。南宋之后,全國出現了茶館。運作方式是由茶博士煮好了茶,倒在客人的碗里。茶道中的儀典性完全被丟棄了,只是為了飲茶。這種方式是飲茶普及化的必然發(fā)展,再返回來影響上流社會的品茶習慣。

為了便于服務顧客,便需要大茶壺。茶壺太大,手執(zhí)曲柄不易,就發(fā)明了提梁壺,也就是手提的柄做在壺的上面。因此后來的茶壺就分為兩類:提梁壺與手執(zhí)壺。

在宋代故事書上就說,“乘曉露剪拂云芽”,自甘泉中汲水燒湯以烹之。這是說現采現泡,其味無窮,既然是新芽,就不可能碾粉了,可知在宋代民間已經有了今天的飲茶法,而且故事發(fā)生在北方的趙州。

在陶瓷器上,茶壺的出現應該是在明中葉以后了。我曾在圖錄上看到明末的萬歷官窯五彩提梁壺,以及民間宜興的提梁壺,都很精彩,可是相對于酒瓶,傳下來的數量并不多。也可以說,提梁壺因為壺上有一提把,在設計上不容易成功。尤其是中、小型的壺,執(zhí)壺的把手在一邊,容易設計為一和諧的整體,也不妨礙使用,實在沒有改為提梁的理由。

明末清初之后,民間使用茶壺的數量大幅地增長,民窯的茶壺就成為常見的器物了。飲酒待客之風漸被飲茶所取代,茶壺、茶杯成為家家必備之物。到了晚清,提梁壺少見了,出現銅把手的瓷壺。壺的肩上做上兩個或四個紐,古人稱系,用來安裝銅把手。

這種壺大概于民國后流行于江南及北方,南方的茶壺大多像個有壺嘴的小罐子,以青花瓷較多,肩上有四個系,造型素樸,所畫山水或花鳥粗獷有力,藝術價值高。

南方的雅人喝茶就考究了。自從江南的宜興生產茶壺以來,似乎配合著中國茶藝邁進了新的一步,那就是用小壺喝濃茶。中國人原本是喝不發(fā)酵的綠茶,慢慢要喝經發(fā)酵的烏龍茶了。茶藝在文人主導下,不但講究茶香,還要講究茶具的美感,壺的造型就成為主要的創(chuàng)造標的。由于宜興的泥非常細致,燒出的陶壺手感良好,在歷代名師的創(chuàng)造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設計,有幾種典型的樣子,可稱得上經典之作,非常精致,令人愛不釋手。這一波茶壺熱在一百年間,使中國人成為最愛壺的民族,也是擁有茶壺造型最豐富的民族。到了18世紀,全世界都在喝茶了。西方文明國家自中國的出口瓷中學到茶具的應用,慢慢也設計出自己的風格。

宜興小茶壺,式樣多,又制作了三百多年,所以數量大,年代不易判斷。只有最高明的鑒賞家才分得出大體的年代。要分也不過分為清早期、中期、晚期而已,而大部分的式樣,為了供應市場的需要,一直做到民國。

臺灣有喝老人茶的文化,我們的包種茶、烏龍茶都是名茶,所以戰(zhàn)后,到上世紀70年代已恢復了喝茶的風氣,茶壺的講究也恢復了。大陸開放后,臺灣人到宜興去買壺,發(fā)現幾位師傅新設計的壺形,就加以控制、炒作,使造型遠不如傳統(tǒng)式樣的新壺,在臺灣收藏市場上賣到數百萬臺幣,一時風靡,熱度過去,就無人問津了。

10. 民國名茶

十大名茶中有六款綠茶(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兩款烏龍茶(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一款黃茶(君山銀針),一款紅茶(祁門紅茶)。

一、君山銀針

君山銀針(因茶芽挺直,布滿白毫,形似銀針得名),是黃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黃茶中唯一的代表,在歷史上曾被稱為“白毛尖”,“黃翎毛”,無論是色香味還是外形都俱佳。

產地:湖南省岳陽市的君山

特點:外形似銀針,芽頭肥壯,金黃有光澤,白毫畢露;毫香明顯,清香迷人;湯色杏黃,明凈透亮;口感甘醇、甜爽,滿口留香;葉底肥厚,均勻整齊,嫩黃清亮。

制作過程:殺青-攤晾-初烘-初包-再攤涼-復烘-復包-焙干,整個流程大概需要3-4天。

二、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是中國傳統(tǒng)工夫紅茶中的精品,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的烏瓦紅茶并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以其獨特的“祁門香”讓人流連忘返。產于安徽祁門一帶,優(yōu)質的祁門紅茶采用祁門櫧葉種進行制作,有香高、味醇的特點。

產地:安徽省祁門縣、東至縣、黟縣、池州市、石臺縣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帶。

特點:干茶緊細勻整,金毫顯露,色澤烏潤;茶湯紅艷明亮,口感醇厚,回味綿長,金圈掛杯;葉底勻嫩,整齊鮮活,紅艷明亮,呈紫銅色。

制作工藝:現在有兩種祁紅工藝,分別是傳統(tǒng)工藝和創(chuàng)新工藝,傳統(tǒng)工藝共有17道工序,分別是采摘-萎凋-揉捻-發(fā)酵-烘干-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切斷-風選-揀剔-補火-清風-拼和-裝箱。創(chuàng)新工藝則是迎合現代化生產的一種工藝,其工序為采摘-萎凋-揉捻-發(fā)酵-做形-烘干。

三、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產于武夷山,因茶樹生長于巖縫中得名武夷巖茶。

根據目前的國家標準,武夷巖茶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不然就不能稱之為武夷巖茶。

1.鮮葉產于福建武夷山市2798平方公里土地上;

2.用巖茶獨特的傳統(tǒng)工藝制作而成;

3.具有巖韻品質特征的烏龍茶。

特點:武夷巖茶根據焙火程度的不同,有輕火、中火、足火。每一種火工都有其喜歡的人群,總的來說,輕火巖茶香高,鮮爽,品種特征明顯,但醇厚程度欠佳,韻味也稍弱;中火巖茶香氣濃郁,有花果香味,茶湯醇厚順滑,顯巖韻,是目前巖茶市場的主流產品;足火巖茶茶湯滋味濃厚,杯底香佳,茶香溶于水,多表現為果香。

制作工藝: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焙-揀剔-分選-勻堆-拼配-復火-裝箱。

最后說句題外話,武夷巖茶知名山場的茶葉價格實在太高,追求實惠的朋友大可不必太在意山場,因為對于巖茶來說,工藝和山場同樣重要,好的工藝,哪怕不是坑澗鮮葉,一樣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安溪鐵觀音

鐵觀音這兩年雖不復當年盛名,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茶,只是鐵觀音好茶難尋罷了,再加上前些年鐵觀音的信任危機,導致現在國內的鐵觀音市場一直不溫不火。

鐵觀音分為清香型鐵觀音和濃香型鐵觀音,現市場上多見清香型鐵觀音,以香高韻長,醇厚甘鮮而聞名海內外。

產地:福建省安溪縣。

制作工藝:采摘-曬青-做青-炒青-揉捻-初培-復培-復包揉-文火慢烤-揀簸。

五、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屬綠茶,因產于浙江省西湖區(qū)龍井村一帶,而得名西湖龍井。西湖龍井與西湖一樣,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結晶,同時也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特點:西湖龍井歷來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等級高的西湖龍井,干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有光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

制作工藝:采摘-攤放-殺青-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

六、洞庭碧螺春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里醉”,太湖洞庭山所產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于一身,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貢茶,茶葉等級之高,一斤干茶就需要茶芽6-7萬個。

特點:洞庭碧螺春干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芽葉幼嫩。沖泡后芽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回甘鮮爽。

制作工藝:采摘-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干-炒制。

七、黃山毛峰

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chuàng)制,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特點:黃山毛峰干茶條索細扁,翠綠中帶有微黃,油潤有光澤,茶葉沖泡后湯色清澈明亮,呈淺綠色或黃綠色,清而不濁,香氣馥郁悠長,茶湯濃而不苦,鮮爽生津,葉底嫩黃肥壯,厚實飽滿。

制作工藝:采摘-殺青-揉捻-初烘-足烘。

八、廬山云霧茶

廬山云霧茶歷史悠久,其種植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在漢朝時就以很出名,到了近現代更是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綠茶。因主要產區(qū)廬山五老峰與漢陽峰之間終年云霧不散,得名廬山云霧茶。

特點:鮮葉肥綠多毫,干茶條索緊湊秀麗,茶湯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回甘鮮爽,湯色清澈透亮,葉底嫩綠勻齊。

制作工藝:采摘-殺青-抖散-揉捻-初干-搓條-做毫-再干。

九、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簡稱瓜片、與其他綠茶講究茶芽完整不一樣,六安瓜片是一種片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無芽無梗茶葉,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在唐代被稱為“廬州六安茶”;在明代以后才開始被稱為“六安瓜片”。

特點:由于六安瓜片去芽去梗,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茶葉的青草味及苦澀度,故六安瓜片的品質特征是濃而不苦,香而不澀。

制作工藝:采摘-扳片-生鍋與熟鍋-毛火-小火-拉老火。

十、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主要產地在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qū)、平橋區(qū)和羅山縣,由漢族茶農創(chuàng)制。于民國初年,因信陽茶區(qū)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毛尖茶,正式命名為“信陽毛尖”。

特點:信陽毛尖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均有獨特個性,其干茶顏色鮮潤,不含雜質,茶湯香氣高雅、清新,滋味鮮爽、醇香、回甘,湯色明亮清澈,葉底肥厚嫩綠。

制作工藝:采摘-篩分-攤放-殺青-揉捻-解塊分篩-理條-初烘-攤晾-復烘。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