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元帥與將軍有什么區(qū)別?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2-09-07 23:18???點擊:296??編輯:匡蕊???手機版

當然是有區(qū)別的。

以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以及十大將領為例,就可以看到差別。

1955年2月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規(guī)定:對創(chuàng)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zhàn)役軍團作戰(zhàn)、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人,是軍團級的高級將領,還要立有卓越功勛。

比如元帥必須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創(chuàng)建者,是重要武裝起義的領導者或者參加者,比如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黃麻起義等等。

另外,還必須是主要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者或者領導者,是中央軍委的主要領導者,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主要領導人。起碼得是八路軍的副師長或者新四軍的副軍長。

解放戰(zhàn)爭各大野戰(zhàn)軍的司令級領導人。

所以這十大元帥都符合這個條件: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其實還有一些人也符合,但都沒有評。

比如元帥最開始入圍的有三人: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

周恩來當然是可以評元帥的,甚至評元帥的話,可能僅在朱德之下,是第二元帥,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 南昌起義的總指揮。也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總政委。尤其是軍隊的政治工作,周恩來可以說是鼻祖之一。

中國革命武裝的早期雛形-孫中山大總統(tǒng)府鐵甲車隊,周恩來就是組織者之一,這個隊伍就是后面北伐軍主力葉挺獨立團。周恩來還領導過多次的工人運動。上了井岡山,也是軍事領導小組的成員。

以這樣的經(jīng)歷,當然是元帥人選。其實在特殊的一段時間里,周恩來是以一位將軍的身份進行工作,這就是解放戰(zhàn)爭剛開始時,周恩來在上海進行統(tǒng)戰(zhàn)工作。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后,不讓周恩來在上海設辦事處。那好,不設就不設,我們搞一個公館。

就是大家熟知的周公館。而這個周公館的英文解釋是:周恩來將軍官邸。

這是跟外國人進行溝通時的名片,外國人報道周恩來的講話,通常也會注明,這是周將軍說的。

第二位是劉少奇。大家的印象,劉少奇是搞工人運動的,好像軍事參與不多,這其實是介紹的不多。劉少奇的軍事也是很厲害的??箲?zhàn)時期,華北的工作就是劉少奇在領導。八路軍在華北的壯大十分顯著,從四萬人發(fā)展到十五萬人。

后面,劉少奇又去了南方,主持新四軍的工作,使皖南之變后的新四軍重新恢復戰(zhàn)斗力。

可以說,劉少奇也絕對是元帥人選,排名應該也相當高,至少在林彪之前。

第三位是鄧小平,張震回憶鄧小平說:“小平同志特別聰明,他從來沒上過軍事院校,但是卻能指揮千軍萬馬。”

鄧小平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發(fā)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chuàng)建第七軍跟第八軍。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淮海戰(zhàn)役指揮兩大野戰(zhàn)軍等等,一直是重要的軍事領導者。

這三位都是原本要評元帥的,但當時劃了一條線,就是已經(jīng)離開軍隊,從事政府工作的就不要評元帥了。所以三位最終都沒有評元帥。

另二位的原因就比較特殊了。

一是粟裕,粟裕是評了大將。以他的戰(zhàn)功,當然評元帥是沒什么疑問的,畢竟他在解放戰(zhàn)爭中的功績跟林彪并行,但是評元帥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

比如粟裕當時的職務是總參謀長,總參的位置跟蘇聯(lián)的總參位置是不同的,職位上可能比直接指揮部隊的方面大將要差一點,而粟裕曾經(jīng)三讓司令,一直以副司令的職位指揮部隊。另外,粟裕當時也不是軍委成員。

第二,粟裕早期沒有林彪等人顯眼,他不是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始人、締造者或者某個革命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者。資歷上差了一些。

所以,粟裕有元帥的戰(zhàn)功,而不能評元帥。

最后一位能評元帥的當然是毛主席,毛主席原本是要評大元帥的,禮服都準備好了,是在天津軍需廠生產(chǎn)的純手工禮服,但是毛主席自己不愿意當大元帥,他說穿上這個元帥服不舒服,以后也不方便到群眾中去,跟群眾溝通起來不方便。

他推辭的同時,順便就問身邊的劉少奇,說你也部隊呆過,你要不要評元帥?

劉少奇當場表態(tài)不評。隨即毛主席又問周恩來跟鄧小平:“你們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

兩人也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毛主席一席話,包括他自己,四個人辭去了元帥的軍銜。

而大將的標準比元帥要低一點,以解放戰(zhàn)爭為例,各大戰(zhàn)略區(qū)部隊的副司令就可以評大將了。

而大將名額有限,有的可能有大將的資歷,但最終也是評了上將。

比如有人說,劉亞樓是元帥的戰(zhàn)功、大將的職務、上將的軍銜。

在紅軍時期,劉亞樓就是林彪的老部下。長征時,林彪是紅一軍團的軍團長,劉亞樓是紅一軍團紅二師的政治委員,參與了紅二師的很多戰(zhàn)斗。而長征途中,很多大戰(zhàn)惡戰(zhàn)就是紅二師打的,最著名的就是飛奪滬定橋。

可以說,在紅軍時期,劉亞樓就是師一級的干部,這個是評上將的硬指標之一。

可是,在抗戰(zhàn)時期,卻很難聽到劉亞樓的名字。為什么呢?因為劉亞樓去了蘇聯(lián)。

在1939年,劉亞樓到蘇聯(lián)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還參加了蘇聯(lián)的衛(wèi)國戰(zhàn)爭。與時同時,林彪因為平型關大捷后受傷,也到蘇聯(lián)來養(yǎng)病,兩人就此再度有了交集。

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探討蘇德戰(zhàn)場,當時兩人準確分析出了德國將從白俄羅斯進攻蘇聯(lián)的計劃,受到了蘇聯(lián)方的重視。據(jù)說,斯大林還想讓劉亞樓入蘇聯(lián)籍。劉亞樓拒絕了。

而劉亞樓則提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信息,就是斯大林愿意用三個師來換林彪。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林彪回到中國,隨后去了東北。而劉亞樓也回了國,他在蘇聯(lián)一共呆了八年,可以說全程錯過了抗戰(zhàn),但同時也有收獲。

經(jīng)羅榮桓介紹,他到東北擔任東北聯(lián)軍的參謀長。林彪親自出門迎接,說你來了,就抵我三個參謀長。

這個話并沒有夸張,因為參謀這個職務在中共早期的軍隊中并不受重視,大家一開始都是運動戰(zhàn),游擊戰(zhàn),參與人員不多,戰(zhàn)斗情況不復雜,都是由軍事長官一人說了算。而到了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斗的人員以十萬,甚至是百萬計,沒有一個參謀部是無法幫到作戰(zhàn)計劃的。

而劉亞樓在蘇聯(lián)學習工作八年,對大兵團的參謀工作得心應手,他一來,就補足東北聯(lián)軍的這一塊最大的短板。

當時,林彪負責大策略,羅榮桓負責政工,劉亞樓負責具體的落實。三人并稱“林羅劉”。

前兩位都是元帥,跟元帥搭檔,評個大將是可以的。所以這是民間一直認為劉亞樓可以評大將的原因之一。

在東北,四戰(zhàn)四平、打錦州,劉亞樓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議。而在解放天津時,劉亞樓獨擋一面,任前敵總指揮,一天結束戰(zhàn)爭,殲敵十余萬。可以說充分展示了其軍事才能。

接下來,就該南下了,可就在這時,毛主席把劉亞樓調(diào)走了,讓劉亞樓當空軍司令。

毛主席為什么調(diào)劉亞樓當空軍司令呢?主要是劉亞樓在蘇聯(lián)呆過八年,懂俄語,空軍的建設又主要靠蘇聯(lián)的幫助。另外,劉亞樓在東北兼任過東北航空學校校長,有工作經(jīng)驗,所以毛主席覺得劉亞樓是個合適的人選。

劉亞樓本人是不愿意的,他還想跟著林彪一起下南方打仗,林彪也暗示他,發(fā)電報:盼不要接受空軍司令一職。

劉亞樓就跟毛主席說,我暈機啊,怎么可以當空軍司令。

毛主席笑了,好啊,空軍司令暈機,海軍司令暈船。

原來,新任命的海軍司令肖勁光是個旱鴨子,還暈船 ,但毛主席還是點了他的將,讓他擔任海軍司令,原因之一,肖勁光也留過蘇。

還有許光達大將,也是留過蘇,擔任了第一任裝甲兵司令。

于是,劉亞樓只好當了海軍司令,失去了劉亞樓這位高參,林彪也似乎大意了,在跟白崇僖的較量當中,在青樹坪吃了大虧,當時的鐘偉被白崇僖吃掉了一個師。這是鐘偉后來沒有評上中將,只評少將的原因之一。

而劉亞樓當了空軍司令,又為他評大將加了法碼,畢竟當時的司令,肖勁光還有許光達都是大將。

而到了評軍銜時,林彪還專門寫信,說評大將是不是多考慮一下井岡山出來的將領。其意思就是暗示可以評劉亞樓大將。

這是很難得的,因為林彪這個人一向不愛出面替人說話,像鐘偉將軍因為評了少將,有點不滿,林彪還被毛主席叫去批評了一頓。

最后,劉亞樓還是評了上將。其實大將里,只有粟裕是特別突出的。其他大將,如果評上將,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行,像肖克在紅軍時期當軍團長,曾跟賀龍一個級別,按資歷可以到元帥里的,都只評了上將。

而在1965年,劉亞樓被查出得了癌癥。在這一年去世,時年才五十歲??梢哉f是英年早逝,跟另一位大將陳庚一樣。如果活得長一點,肯定能做出更大的貢獻。

劉亞樓臨終前,從來不探病人的林彪破例來到劉亞樓的病房,坐在床邊,深深嘆息。

去世后,劉亞樓的葬禮是按國葬的標準來進行的,地點在中山公園中山堂,這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舉辦葬禮的地方;他去世后,有十萬人前往吊唁,這是很少見的。第三,所有的在京領導人,除毛主席之外全部出席并簽到。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賀龍等都有出席。這個簽到薄也創(chuàng)了一個記錄,是領導人簽名最全的一個簽到薄,林彪本人則擔任治喪委員會主任。羅瑞卿致悼詞,靈車則由劉少奇護送。這應該是所有上將中,葬禮規(guī)格最高的一位了。

那他的葬禮規(guī)格為什么這么高呢?

這可能是中央對他的一種特別補償吧,國防大學副教授盧勇說:他是元帥的戰(zhàn)功、大將的職務、上將的軍銜。

還有的評了大將,卻高風亮節(jié),主要要求按上將標準執(zhí)行的。

比如許光達大將。

許光達是湖南長沙縣人,17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來被選派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是第五期學員。畢業(yè)后進入國民黨張發(fā)奎的部隊,南昌起義時,從所部前往南昌參加起義,當時他是一名排長。抵達時,南昌起義已經(jīng)結束了。許光達直到寧都才追上起義軍。

后來,部隊在三河壩分兵,許光達跟大部南下,朱德則率部阻擊。

許光達在戰(zhàn)斗中負傷,留在一個農(nóng)戶家里養(yǎng)傷,就此跟部隊失去聯(lián)系,直到1929才找到組織。此后,他被派往洪湖蘇區(qū),擔任紅6軍的參謀長,成為賀龍的部下。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許光達比較幸運的地方。

首先,他在后面的戰(zhàn)斗中又負傷了,這對他來說,或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因為當時的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搞了四次 “肅反”,殺害了大批軍事將領,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將領,比如湘鄂西蘇區(qū)創(chuàng)建人之一的紅3軍9師師長段德昌、紅3軍政委萬濤、紅3軍參謀長兼紅7師師長孫德清等人。

許光達因為負傷,去蘇聯(lián)治病,可以說躲過了這一輪“肅反”。

在蘇聯(lián)除了治病,許光達還學習了汽車、坦克、火炮的知識。這對他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從蘇聯(lián)學習回來的將軍后來都受到了重用,比如劉亞樓搞空軍,肖勁光搞海軍。許光達則被任命為裝甲兵司令員。當時,周恩來還想讓他去搞外交公司,許光達還是留在了軍隊里。

從蘇聯(lián)回來后,許光達到了延安,參與了抗戰(zhàn)跟解放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中,他也是數(shù)次大難不死。

有一回,他在一堵墻前的豁口觀察敵軍陣地,觀察完后,他離開豁口不到數(shù)分鐘,另一個警衛(wèi)員站到豁口處,也想張望一下,結果敵方機關槍掃射,一個冷彈將警衛(wèi)員打倒。

前線是很危險的地方,劉志丹就是在陣地前打探敵情而犧牲的。

又有一次,許光達躺馬出去,突然敵軍飛機襲擊,一陣掃射,坐騎被掃中,倒地后將許光達壓在身上,過了一會,敵機折返回來又是一陣掃射,坐騎再中數(shù)彈死亡。而許光達安然無恙。

中共早期著名的軍事將領黃公略就是被敵軍掃射而犧牲的。

還有一次,許光達在指揮所打電話,突然敵人的飛機過來,扔下一個炸彈,正好落在屋頂上。許光達連忙撤出,可等了半天,炸彈沒有炸,上樓一看,是個啞彈。

左權就是頭被炮彈的彈片擊中而犧牲的。

可以說,許光達是數(shù)次死里逃生。

最后,再介紹一下許光達評軍銜的事情。

當時,定了許光達是大將,因為許光達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人物。

但許光達覺得自己評得高了。

據(jù)說,他跟老上司賀龍元帥有一個對話。

許光達問:“如果柳直荀、周逸群還在,他們授什么軍銜?”

賀龍答:“他們兩人很可能像總理、鄧小平一樣,搞行政或者黨務工作了?!?/p>

柳直荀是紅二軍團政治部主任,周逸群是湘鄂西蘇區(qū)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要在,如果評,也至少是大將。

許光達又問:“賀錦齋、段德昌要是不死呢?”

賀錦齋是紅四軍軍長,在戰(zhàn)斗中犧牲。段德昌是紅九師的師長,是紅二方面軍軍事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

賀龍答:“那會是大將。”

許光達說:“我跟他們比,德、才、資都不如他們,所以我不能評大將,我請求改授上將。”

許光達甚至推薦了王震來頂替自己的大將位子。

這個請求被毛主席否決了。毛主席表示評大將已經(jīng)定下來,就不改了。毛主席還說道:“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lián)P?!?

許光達知道后,一夜睡不著,念念自語。

“授得太高了”

“上面還有那么多人比我強”

“好多人性命都丟了?。 ?/p>

最后,許光達接受了大將的評銜,但他堅持拿行級五級,也就是上將的工資。

他也是所有大將中唯一拿行政五級工資的人。

還有的網(wǎng)友認為,二方面軍也有資格授大將的是肖克。

這個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肖克上將的資歷是很老的。

肖克上將是黃埔四期的學生,畢業(yè)后在葉挺的部隊任連長,參加過南昌起義,隨后到達井岡山,在紅四軍任連長。到了1934年,就開始任六軍軍團的軍團長。

此后,肖克率部西征,與賀龍會合,創(chuàng)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jù)地。此后開始長征,任紅二方面軍的副總指揮長。地位僅在賀龍之下,所以有的親說,如果紅二方面軍要選一個大將,肖克是個合適的人選。

此后,肖克在抗戰(zhàn)時期任120師的副師長??梢哉f在八路軍三個師的指揮員里,地位很高了。

比如115師的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都是元帥。

129師的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也是元帥。

120師的師長就是賀龍元帥。

一些八路軍的旅長也當上了大將。比如386旅的旅長陳賡。

當時,蔣介石給八路軍的將領授軍銜,授了一個上將是朱德,六個中將:彭德懷、葉劍英、林彪、賀龍、劉伯承,這五位都是元帥,最后一個就是肖克。

還授一些少將,比如徐海東、黃克誠,這些后來都是大將。

可以說,抗戰(zhàn)開始時,在國民黨的眼中,肖克的地位是很高的。

由此來看,肖克評個元帥也不是完全沒可能,評大將完全可以,評上將似乎低了。

其實, 許光達大將當時認為自己評大將高了,推薦了二個人選,一個是王震,另一個就是肖克。

肖克之所以跟大將甚至元帥失之交臂,還是有一些比較客觀的原因。

抗戰(zhàn),沒有趕上大發(fā)展的時期。

腦洞老師介紹過,八路軍三個師的師長是最牛的一群師長。而這三個師的副師長,都是可以派出去獨當一面的,后面也確實這樣做了。比如115師的聶榮臻就到了晉察冀,開辟了敵后根據(jù)地,搞得非常好,這也是聶榮臻能夠評上元帥的硬指標之一。

肖克也迎來了這樣的機會。

1939年,肖克被派去開辟冀熱察根據(jù)地,出任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兼政委。

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肖克也充滿信心,出發(fā)時,寫了一首詩:“建立挺進軍,深入敵心臟。放眼冀熱察,前途不可量?!?/p>

可是,去了之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日本開始回師華北重點對付八路軍。中央考慮如果拉大戰(zhàn)線會被敵人擊破,所以撤消了挺進軍挺進冀東的決定。

這樣一來,肖克的才華就沒有得到施展。

在這期間,肖克寫了一部長篇小說《浴血羅霄》。我們知道,開國將領很多有才,陳毅是個詩人,而像肖克這樣能寫長篇小說的,確屬罕見。

可以說,肖克在抗戰(zhàn)錯過了發(fā)展敵后根據(jù)地的大好機會。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肖克同樣有一個機會。

肖克后來去了晉察冀軍區(qū),擔任副司令。晉察冀成立了一個野戰(zhàn)軍,肖克擔任司令,羅瑞卿任政委。這是肖克跟羅瑞卿的一大發(fā)展機會。如果能夠壯大自己,開辟根據(jù)地,肖羅組合將有可能成為像陳毅粟裕相似的一個組合。

那么,肖克憑戰(zhàn)功再加資歷,評元帥都是有可能的。

因為各種原因,這個野戰(zhàn)軍沒有大發(fā)展起來,肖克后來去了后方辦軍校,楊得志取代了他的野戰(zhàn)軍司令一職。

所以,有時候也要看機遇。

55年評軍銜,普遍認為肖克還是夠評大將的,但因為大將只有十名,所以有一些就不得不放到上將這個級別。

毛主席也是很清楚的。毛主席說 “蕭克授的是上將軍銜,大將沒什么可說的,上將更沒什么可爭的了?!?/p>

而將肖克評為上將,則產(chǎn)生了另一個作用。

當時,也有人對自己的上將軍銜不太滿意,比如許世友上將,心直口快,找到周恩來,表示自己也有資格評大將。

周總理說:你看肖克也是上將啊。

許世友上將就此不說話了。

肖克將軍活了102歲,是壽命第二長的開國上將。第一位是呂正操。

最后為大家介紹一位我很喜歡的大將,這位大將是黃埔畢業(yè)生,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無數(shù),但提起自己的成績,他用一句話形容:我跟毛主席是老鄉(xiāng)兼校友,和彭德懷元師在一個團當過兵,救過蔣介石的命,周總理和鄧大姐結婚我出過力,指揮林彪打過仗。

這個人就是陳賡大將。

陳賡大將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看第一條:跟毛主席是老鄉(xiāng)兼校友。

陳賡是湖南湘鄉(xiāng)人,出身于將門之后,祖父陳益懷是從二品的湘軍將領。而毛主席是湖南湘潭人。

兩個縣是鄰縣,毛主席的外婆就是湘鄉(xiāng)人。陳賡跟毛主席兩人的家相隔不過三十里。當然是正宗的老鄉(xiāng)。

那校友呢?

兩人都在湘鄉(xiāng)的東山高小讀過書,這可是當時的名校。毛主席當然是師兄,他比陳賡大十歲,他離開東山高小五年后,陳賡才進入東山高小,所以是校友,但并沒有在東山高小相逢。

再看第二條:和彭德懷元帥在一個團當過兵。

讀完書后,陳賡被家人安排婚事,他不滿而離家出走,然后去當兵,當時湖南人很盛行當兵,這應該是受了曾國藩的影響。

陳賡當時入的是湘軍第二師3族6團2營。

有一個人因為殺了當?shù)貝喊?,比陳賡早幾個月進來當兵,這個人就是彭德懷。

彭德懷進的是一營。兩個人都是最底層的士兵。

雖然是一個團,兩個人交往并不多。

兩人后來都離開了這個團。彭德懷離隊后加入了粵軍,做了團長,然后在湖南平江發(fā)動起義,此后率部上井岡山,跟毛澤東會合。

而陳賡也離開了湘軍,到長沙鐵路局當一個小領導。巧的是,他所在的長沙鐵路局有一個干雜活的長夫,后來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為了上將。

這個人是王震。

這就是緣份啊。

而陳賡跟彭德懷再一次見面,已經(jīng)是在蘇區(qū)了。

此后,兩人打交道的地方就多了,彭德懷是陳賡的上級,因為彭德懷平時很嚴格,是不多可以鎮(zhèn)住陳賡的人。

陳賡的性格開朗,天不怕地不怕。

另一個能鎮(zhèn)住陳賡的就是周恩來。

那么,我們再說第三條,為什么陳賡說周總理和鄧大姐結婚我出過力呢?

陳賡跟周恩來的關系非常親密,兩個工作上的交集很多。在黃埔軍校時,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陳賡是其手下的黨支部委員。

周恩來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下面有一個特科,陳賡就是科長之一。

而在1925年,周恩來與鄧穎超準備在廣州結婚。周恩來給陳賡一張照片。

“這是你鄧姐的照片,你去接一下她?!?/p>

陳賡拿著照片去碼頭接人,可是一船的人都走光了,也沒有看到鄧穎超本人。

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鄧穎超化了妝。陳賡拿照片根本沒找到人。

陳賡垂頭喪氣回來,以為任務沒完成,結果發(fā)現(xiàn)鄧穎超已經(jīng)到了。

周恩來還告訴他,你遲了一步,我們婚禮都辦完了。

看來,這個幫忙也是沒幫上,陳賡這樣說,也是在調(diào)侃自己。

再來說說救蔣介石。

陳賡進入黃埔軍校后,很受蔣介石賞識,把他調(diào)為自己的秘書。

1925年,蔣介石率部東征軍閥陳炯明,陳賡是他的貼身護衛(wèi)。

在一次交戰(zhàn)中,蔣介石被圍住,屢次突圍都沖不出去。

這個時候,蔣介石有點絕望了,準備掏出槍來自殺。這個時候,陳賡把蔣介石往背上一背,撒腿就跑,堪稱神行太保飛毛腿,連跑幾里地,一直背著蔣介石沖出了包圍。

所以,陳賡對蔣介石是有救命之恩的。

后面陳賡被捕,蔣介石也是知恩的,沒有殺陳賡,而是把陳賡放走了。

最后,再講一下陳賡指揮林彪打仗的事情。

1927年時,陳賡參加南昌起義。當時,他是營長。

起義后,大軍南下廣東,碰到敵軍阻攔。陳賡組織部隊反攻,這個時候,正好一個身影出現(xiàn)在陳賡的面前。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林彪。

那個時候,林彪還是一個排長,職務比陳賡要低二級。

陳賡下令林彪組織進攻,林彪回答:不行啊,陳營長,我們?nèi)颂倭恕?/p>

林彪這個人打仗非常謹慎,不太愿意打危險的仗。

陳賡直接一句話:“再說我槍斃你!”

林彪這才知道嚴重性,率領部隊開始沖鋒。

后來,陳賡說:林彪會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敲打。

大概因為這個原因,林彪這個除了毛主席誰也不怕的元帥還有點怵陳賡這個大將。

首先了解一個重要的歷史細節(jié),1935年國民政府首次銓敘軍銜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成為唯一的特級上將,是為陸??哲娮罡唛L官。但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蔣介石還擔任過僅僅十天的“大元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元帥和將軍在作為尊稱而非“軍銜”使用時,確有相近的一面。

1937年8月20日,“八一三事變”爆發(fā)一周后,南京最高國防會議決定成立戰(zhàn)時大本營,作為抗戰(zhàn)的最高指揮機關,首腦職務為“陸??哲姶笤獛洝?,以蔣介石任之。然而到了8月30日蔣介石又改了主意,仍以軍事委員會為戰(zhàn)爭指揮機構,繼續(xù)當他的委員長,這也是國民黨方面唯一出現(xiàn)的一次“大元帥”稱謂。

要讀懂其中的兩個意思,其一,這個大元帥與委員長是同性質(zhì)的稱謂,是職務而非軍銜。其二,后來美英等國與蔣介石打交道時,稱呼其為“大元帥”或“將軍”都曾有過,含義沒有區(qū)別,即對軍人政治家的尊稱而已。細微之處在于,元帥或大元帥一般稱呼某國最高軍事長官,其它可統(tǒng)稱“將軍”。

需要注意的是,“將軍”有廣義和狹義兩個范疇,廣義是指在沒有軍銜體系的情況下,所有達到一定職權的高級軍官??谷諔?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尚未設立軍銜制度,國民黨將領與我軍高級指揮員會面時,也得互稱“將軍”,比如八路軍最早一批的師長、旅長等;同樣,在古代史上依舊如此,至于這個級別的分界線,那實在太復雜了,完全得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時期而具體分析。

如果按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理解,把兩者作為軍銜來考量的話,區(qū)別就比較明顯了,“將軍”狹義上泛指在軍銜體系下獲得將星的軍隊官員,由于東西方、蘇美式軍銜體系不盡相同,那么所有出現(xiàn)的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大將)等等軍銜授予者,都可以稱謂“將軍”。而在這個范疇里,元帥或大元帥,無論是榮譽的還是實授的,均為一國頂級軍銜,是將軍的最高層次。

“元帥”作為軍職首現(xiàn)于法國軍隊,原來是掌管戰(zhàn)斗隊形的小官,逐漸演化成頂級軍官稱謂。稱呼獲得元帥軍銜的高級軍官為“將軍”亦無不可,反過來可就不行了。比如我們在軍史文章里將林彪元帥寫作“林彪將軍”、彭德懷稱謂“彭大將軍”沒什么問題,歷史進程不同而已;但未被封帥的粟裕大將,稱謂就不可逆了。國外也是如此,蒙哥馬利其實已經(jīng)獲授英軍的元帥軍銜,在60年代來中國訪問期間,經(jīng)常被寫作蒙哥馬利將軍,言簡意賅的話,“元帥一定是將軍,將軍未必就是元帥”。

以我軍的開國將帥為例,1955年實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5人、少將800人(其它是補授和晉升),除十大元帥外,那1000多人在非正式場合都可統(tǒng)稱為“將軍”,而無需稱謂準確軍銜。

十大元帥則是在將軍群體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紅軍時期的三個方面軍、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五大野戰(zhàn)軍等代表性因素,朱總司令、彭副總司令(兼一野司令員)、葉參座和第二野戰(zhàn)軍(劉伯承)、第三野戰(zhàn)軍(陳毅)、第四野戰(zhàn)軍(林彪)、華北野戰(zhàn)軍(聶榮臻),以及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唯一代表政工戰(zhàn)線的是羅榮桓,其實羅帥曾任山東軍區(qū)軍政一把手,資歷非常深厚。

原本我軍也擬設立“大元帥”軍銜,公認獲得者是主席和總理,但最終未予實行??偫碓诳箲?zhàn)期間配戴的是中將軍銜,職務是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但是恐怕沒有人稱呼“中將”,多以“周公”或“周將軍”尊稱之。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