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白茶隔年的(白茶哪一年開始有)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3-02-09 06:04???點擊:293??編輯:admin???手機版

1. 白茶哪一年開始有

2004年以后。

白茶直到2000年以前,基本都只有散茶,白茶餅是在普洱茶興起之后的一種新嘗試,在2006年以后才大流行的。

每年的夏天和初秋,是壓餅的季節(jié)。白茶壓餅主要是為了節(jié)省空間,對茶葉本身的品質(zhì)并太多促進作用,反倒是處理不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zhì)。

2. 白茶 幾年

白茶雖說是越陳越好,當然也是要在保存好的前提下,白茶一般是要密封保存的。不然會散失其中的水分或者潮濕。保存得好,才能達到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3. 白茶有一年茶

在六大類茶里,白茶制法簡潔,不炒不揉,湯色清亮,滋味鮮醇,深受大家的喜愛。隨著白茶貯藏時間的延長,白茶由最初的清新、陽光味道,逐步變成一杯湯色紅濃、滋味甘醇、入口滑順、并散發(fā)出特有藥香的好茶。此外,民間有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陳化后的白茶藥用價值也越高,具有比當年白茶更好的保健功效,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yè)界的廣泛認同。隨著大家對白茶的了解逐步加深,老白茶的熱度也在不斷升溫。

一般的茶保質(zhì)期為兩年,因為過了兩年的保質(zhì)期,即使保存的再好,茶的香氣也已散失殆盡,白茶卻不同,它與生普洱一樣,儲存年份越久茶味越是醇厚和香濃,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說,一般五六年的白茶就可算老白茶,十幾二十年的老白茶已經(jīng)非常難得。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越高,因此老白茶極具收藏價值。

兒茶素總量不高,但EGCG、ECG、GCG等酯型兒茶素的比例高,表現(xiàn)為酯型兒茶素/兒茶素總量的比值>0.9。長時間的鮮葉萎凋失水導致EGCG大量異構(gòu)化形成GCG,因此GCG的絕對含量和相對比例均較高。具有比其他茶類更高的嘌呤堿,尤其是咖啡堿和可可堿含量。

陳年白茶在貯藏過程中,兒茶素總量、酯型兒茶素含量及比例均會大幅下降,由此造就了陳年白茶更加醇和回甘的口感。白茶由于獨特的萎凋工藝,使得酯型兒茶素水解,積累了比紅綠茶更高的沒食子酸,陳年白茶隨著年份的延長,沒食子酸的積累量增多,這些生化特征是其品質(zhì)風味及多種保健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

從健康養(yǎng)生角度看,老白茶優(yōu)勢明顯。白茶未氧化,未經(jīng)發(fā)酵,性偏寒。新茶表現(xiàn)尤其明顯,因此,對于很多身體本就偏寒的人而言,不適合大量喝新茶。而老白茶經(jīng)過陳化后,衍生出大量的小分子物,更易于人體吸收。吸附性好的果膠物質(zhì)含量提升,能起到很好的解毒及保護胃粘膜、促進消化。此外,消炎降火、養(yǎng)肝護肝、養(yǎng)心提神等藥用價值也得到明顯提升。

新茶的茶多酚含量較高,這些會讓茶湯苦澀的成分有很多保健功效,比如促消化、抗氧化等,但是同時也是刺激物質(zhì),會對腸胃有少許刺激。尤其是空腹喝濃茶,不管是白茶,還是綠茶、烏龍等,都會感到胃部不舒服。所以要避免這種飲茶方式,而體質(zhì)虛寒的人則需要減量飲茶。

老白茶是由新茶經(jīng)過多年轉(zhuǎn)化而成,茶多酚這樣的刺激成分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茶黃素茶紅素等溫和物質(zhì)。老白茶性溫,對腸胃的刺激非常小,加之咖啡因含量較低,因此尤其適合每日飲用,老人也完全可以喝。

4. 白茶是哪一年開始有的

白茶其實2010年之前就已經(jīng)慢慢得到一些茶友的認可,2012年的時候,已經(jīng)有些小火的感覺。 白茶成茶滿披白毫、湯色清淡、味鮮醇、有毫香。

最主要的特點是白色銀毫,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好的白茶必須日曬(日光萎凋)充足,避開正午烈日,讓茶在早晚舒適、又有微風的環(huán)境下緩緩走水,在一系列氧化、水解等反應(yīng)的作用下,削減其刺激性,轉(zhuǎn)出令人愉悅的香氣滋味,成為一泡真正具有保健身心效果的好茶。

5. 白茶最早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

白茶的起源于東漢。

  白茶,素為茶中珍品,歷史悠久。史載,東漢時期,一個叫尹珍的青年懷揣家鄉(xiāng)生長自制的“荼”, 拜謁著名儒學大師許慎,遭門丁刁難,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許慎整個府邸充溢著濃郁的茗香。許慎踱步而出溯源,隨即便邀尹珍入書房,將其“荼”沖泡相觀,但見其外形優(yōu)美,白色葉底如銀針墜壺,湯色碧綠明亮,品之頓覺味鮮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更激發(fā)其在《說文解字》中對 “荼”的注解,用“槚、茗、蔎” 譯注“荼”字的色、香、味。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陸羽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标悪唇淌谠凇恫枞~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誤。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qū)),系白茶原產(chǎn)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jù)還有待進一步商榷。有的學者認為白茶始于神農(nóng)嘗百草時期,湖南農(nóng)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fā)表的《關(guān)于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xiàn)早于綠茶。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于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jié)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制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里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宋代的皇家茶園,設(shè)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洞笥^茶論》里說的白茶,是早期產(chǎn)于北苑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公元1115年,關(guān)棣縣向宋徽宗進貢茶銀針,“喜動龍顏,獲賜年號,遂改縣名關(guān)棣為政和”。

  清嘉慶初年(1796年)已有白茶生產(chǎn),當時以閩北菜茶品種為鮮葉。清咸豐、同治年間(1851—1874年),政和鐵山鄉(xiāng)人改植大白茶,并于光緒15年(1890年)用大白茶制銀針試銷成功,次年運銷國外。白牡丹始創(chuàng)于建陽縣水吉鎮(zhèn)。1922年政和縣也開始制造白牡丹,運銷香港,價格比普通紅茶和綠茶高出一倍多。

  白茶,屬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農(nóng)創(chuàng)制的傳統(tǒng)名茶。中國六大茶類之一。指一種采摘后,不經(jīng)殺青或揉捻,只經(jīng)過曬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zhì)特點。 屬輕微發(fā)酵茶,是中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主要產(chǎn)區(qū)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云南景谷等地?;竟に嚢ㄎ颉⒑姹海ɑ蜿幐桑?、揀剔、復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藝主要曬青,曬青茶的優(yōu)勢在于口感保持茶葉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zhì)的關(guān)鍵工序。

6. 白茶多少年

三年以上是老白茶都比較合適飲用

一年為茶 ,說的是當年新白茶,白茶屬于微發(fā)酵茶,剛制作出來的頭年白茶,接近綠茶的口感,茶性比較寒涼,香氣清新鮮純,有類似豆?jié){的香味,湯色淺黃明亮,湯感爽口清銳,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對平淡些。

 三年為藏 ,儲藏得當?shù)陌撞?,在兩三年的過程中,茶葉內(nèi)部成分已在發(fā)生變化,青氣褪去,湯色加深,由淺黃變到杏黃或更深黃,會出現(xiàn)“荷葉香”,香氣已漸趨醇和;這個時候的白茶,品藏皆宜,我個人還是更喜歡這個時候的白茶。

       老白茶適合四季品飲,先泡后煮,口感更香醇。

七年為寶 ,一般來說,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六七年,就已算是老白茶了。這個時候的白茶,香氣有清甜花香,細嗅下陳香出現(xiàn),并且伴隨著儲藏時間的推移,會呈現(xiàn)出棗香,乃至發(fā)展成為一種舒適的“藥香”,入口也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真是回味無窮。

十年及以上就十分稀有了,很難尋獲。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