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蔡襄簡介(北苑貢茶 銀絲水芽 瑞云祥龍)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2-17 12:55???點擊:288??編輯:admin???手機版

蔡襄簡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漢族,興化軍仙游縣(今楓亭鎮(zhèn)青澤亭)人 。北宋著名書法家、政治家、茶學專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先后任館閣??薄⒅G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 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贈吏部侍郎,后加贈少師。南宋干道(1165年―1173年)年間,追謚忠惠,故稱“蔡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時,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任福建路轉運使時,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驛道松;在建州時,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龍團”,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jīng)驗。所著《荔枝譜》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蔡襄工書法,詩文清妙,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蔡襄(1012――1067),字君謨,漢族,原籍福建仙游楓亭鄉(xiāng)東村,后遷居莆田蔡村,1030年(天圣八年)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主持建造了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正楷端正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傳世碑刻有《萬安橋記》,書跡有《謝賜御書詩》等。

蔡襄曾出為福建轉運使,奏減五代以來丁口稅。主持建造萬安橋,全長三百六十丈。后知杭州任上卒。官至端明殿學士。工書法,學習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渾厚端莊,雄偉遒麗。為“宋四家”。楷書端重,行書溫媚。著有《蔡忠惠集》等。字君謨,仙游縣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世居仙游縣楓亭驛,初務農,曾為泉州吏員。母親盧氏,惠安縣德音里(今后龍鄉(xiāng))圭峰村名士盧仁之女。蔡襄童年受到外祖父的嚴格教育。15歲參加鄉(xiāng)試,18歲游京師,入國子監(jiān)深造。天圣八年(1030年),參加開封鄉(xiāng)試獲第一名。天圣九年登進士第十名,次年授漳州軍事判官,任職四年。慶歷三年(1043年),蔡襄主持諫院衙署,遇事從不回避,奏疏忠誠懇切,大都關系天下利弊、一時緩急。他認為國家安危取決于人事,國君要知人善任、辨別邪正。由于有蔡襄這樣的人直言敢諫,那些權貴心懷畏懼,多有收斂。慶歷四年,蔡襄調任福州知州,慶歷六年秋改任福建路轉運使。慶歷八年,因父親去世而離職?;蕍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參加政事。

皇v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參加政事?;蕍四年,遷任起居舍人、知制誥兼判注內詮。嘉v元年(1056年),蔡襄再知福州。在任上勸學興善,傳播醫(yī)治蠱毒的藥方,教育民眾遵法為善,改變陋習,監(jiān)督官吏深得民心。嘉v年間(1056年――1063年),蔡襄奏請減免漳、泉、興三州身丁錢一半,大大減輕民眾負擔。至和、嘉v年間(1054年――1063年),蔡襄兩次知泉州,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v元年六月,第二次自嘉v二年七月至嘉v五年秋。蔡襄在泉州任上,首先整頓吏治。當時晉江縣令章拱之貪贓枉法,蔡襄奏疏彈劾,把他革職為民。后朝廷發(fā)現(xiàn)這是冤案,蔡襄因而被貶。他又修建沿海州縣城池,加強軍事防備,教習舟船熟記水勢,防備???。泉州城東郊有洛陽江,下游出??诮鎸捨謇铮卸煽诿f安渡。“每風潮交作,數(shù)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無算”?;蕍五年(1053年),王雋首倡建造石橋,蔡襄主持這項工程,費時6年8個月,至嘉v四年(1059年)十二月完工,橋長360丈(折1105.92米),寬廣1丈5尺(折4.6米),釃水(排水孔)47道,稱名萬安橋,又稱洛陽橋。于是“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為安,民莫不利”。

洛陽橋建成后,蔡襄親自撰寫《萬安渡石橋記》,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簡約,書法遒勁,鐫刻傳神,被譽為“三絕”。蔡襄知泉州時期,連年發(fā)生旱災,他調動民力,加強水源管理,制定《龜湖塘規(guī)》,制止用水糾紛。他任轉運使期間又在郡南小烏石山訪得一泉,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供民眾飲用和灌田。治平年間(1064年――1067年),晉江縣令王克俊在摩崖刻“蔡公泉”三字以為紀念。嘉右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寫成《荔枝譜》一書,分3卷7篇,內容包括荔枝的產地、生態(tài)、功用、服食、加工、貯藏、運銷,介紹荔枝品種32種。嘉右五年(1060年),蔡襄奉詔還京,嘉右六年拜翰林學士權理三司使。嘉右八年,仁宗去世,英宗即位,正式任命蔡襄為三司使。這年蔡襄又寫成《茶錄》一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論茶道,包括辨茶、煎茶、品茶等10個問題;下篇論茶器,包括制茶工具、飲茶器具等9件器物,生動詳盡。史家說:“蔡君謨善辨茶,后人莫及?!敝纹蕉辏?065年),蔡襄出知杭州,拜端明殿學士后才去上任。治平三年十月,母親盧氏去世,蔡襄護喪南歸。治平四年八月,

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歲,贈吏部侍郎,葬在楓亭蔡嶺,歐陽修撰《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干道年間(1165年――1173年),贈謚忠惠。慶元年間(1195年――1200年),在洛陽橋南街尾建蔡襄祠。

古書記載

《宋史?蔡襄傳》稱他:“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許將《蔡襄傳》說:“公于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敝扉L文《續(xù)書斷》:蔡襄書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尺牘,人皆藏以為寶。仁宗深愛其跡……及學士撰《溫成皇后碑》文,敕書之,君謨辭不肯書。

從以上三段記載中,可以知道,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另外可以看出當時書壇的風氣已完全轉向了詩文尺牘,而書碑則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為士大夫所不屑為,甚至連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這與唐代以前的情況有著根本的不同。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傮w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chuàng)新的意識略遜一籌。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fā)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

書法藝術

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八嗡募摇敝校叭曳謩e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齡輩份,應在蘇、黃、米之前。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guī)規(guī)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shù)蘇東坡、歐陽修。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龍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薄睔W陽修對蔡襄書法的評價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保ā稓W陽文忠公集》)黃庭堅也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保ā渡焦任募罚┍彼慰茖W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評論蔡襄的草書曰:“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存張旭懷素之古韻,有風云變幻之勢,又縱逸而富古意?!薄端问?蔡襄傳》稱他:“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許將《蔡襄傳》說:“公于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敝扉L文《續(xù)書斷》:蔡襄書頗自惜重,不輕為書,與人尺牘,人皆藏以為寶。仁宗深愛其跡……及學士撰《溫成皇后碑》文,敕書之,君謨辭不肯書。

從以上三段記載中,可以知道,蔡襄書法從當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頗自惜,不妄為人書,所以傳世作品較少。另外可以看出當時書壇的風氣已完全轉向了詩文尺牘,而書碑則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為士大夫所不屑為,甚至連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這與唐代以前的情況有著根本的不同。不是一個開宗立派的大師??傮w上看,他的書法還是恪守晉唐法度,創(chuàng)新的意識略遜一籌。但他卻是宋代書法發(fā)展上不可缺的關紐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備的書法成就,為晉唐法度與宋人的意趣之間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橋梁。蔡襄傳世墨跡有《自書詩帖》、《謝賜御書詩》,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跡多種,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及鼓山靈源洞楷書“忘歸石、”“國師巖”等珍品。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北宋著名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龍團茶和撰寫《茶錄》一書而聞名于世。而《茶錄》本身就是一件書法杰作。

在書法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宋四家“蘇黃米蔡”中的“蔡”,應該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惡”,后來人們用蔡襄取代了蔡京。這一點值得商榷。

水利貢獻

蔡襄天圣八年(1030)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薄⒅G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并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今河南開封市)和杭州府事。古今中外,論蔡襄者必先提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安橋(洛陽橋),它是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被稱作“福建橋梁的狀元”(茅以升)。它的建成,是蔡襄的一個貢獻,對福建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文化蔡襄與洛陽橋福建文化民間保護網(wǎng)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唐后期起,泉州已成為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泉州港灣區(qū)帆墻林立,百艦爭流,中外商賈薈集,各地貨物集散。然而,萬安渡成了福建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極大障礙,交通問題遠遠適應不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因此,萬安渡建橋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

這萬安渡并不“萬安”,在暴風狂潮襲擊下,經(jīng)常發(fā)生船沉人亡事件,人們認為這一現(xiàn)象是“水怪”搗亂,故望而生畏。傳說蔡襄跟隨仁宗皇帝下江南,沿途不斷為民請命,賑糧災民,賑款扶貧,受到百姓深切愛戴。當他巡至泉州與惠安的萬安古渡,看到水深流急,白浪滔天,每當漲潮時,更是波濤洶涌,游船搖撼,過往客人時有溺斃,不禁潸然淚下,當即又運籌建橋的雄心。他吩咐手下買來蜂蜜,在海岸上寫著“君命蔡襄建造洛陽橋”?;实勐街链耍娒鄯鋼頁涞匾捠?,好不美麗壯觀,湊近一看,朗朗誦起“君命蔡襄建造洛陽橋”。蔡襄聽罷馬上跪地領旨?;实郾慌谜啥饎偯恢^腦,我分明在看群蜂排字,怎么會變成了下旨?這又是愛卿設下的圈套讓我鉆,愛卿戲朕也!蔡襄伏地力諫,吾皇恕罪,皇上金口玉言,怎能有戲于臣。蔡襄略施小計,使皇帝吃了啞巴虧。鑒于蔡襄愛民心切,也不十分計較。諭批他任泉州太守領款督建洛陽橋。蔡襄知難而上,挑起這副前所未有的重擔。

九百多年前的科技狀況,要建一座跨江橋梁,海神也懼怕三分。蔡襄面對放肆翻滾的大江,無法下椿,心如刀絞,一急之下頭發(fā)白了一半。他拳拳愛心感動了興風作浪的龍王。傳說有一天,呂洞賓托夢對蔡襄說:“此事無需過慮,我給東海龍王寫封信,讓他停潮一天,就可以把橋基砌起來了?!辈滔迓牶蟠笙?,從夢中醒來,只見桌上果然放著一封信,上書“面呈東海龍王”。于是他在堂上問道:“誰下得海?”差役夏德海連忙叩見說:“小人便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吩咐?”蔡襄一聽大喜,便道:“你既下得海?那就把這封信面呈東海龍王吧!”原來這夏德海是他的名字,并不諳水性,下不了海,但上命難違,只好硬著頭皮去了。夏德海領命回到家中,把下海投書之事告訴了妻子,其妻不禁失聲痛哭,但也無可奈何,只得給夏德海置酒餞行。夏德海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來到海邊,癱倒在海灘上,被巡夜的蝦兵蟹將發(fā)現(xiàn),將其捉入龍宮,把信交給龍王。東海龍王與呂洞賓交情頗深,便讓夏德海帶回一信。黎明時分,夏德海從昏睡中醒來,看見有一封信,上寫:“面呈蔡襄收”,急忙將信交給蔡襄。蔡襄將信打開,只見信中只有一個“醋”字。他琢磨了好一會兒恍然大悟,立刻下令二十一日酉時開始搶修橋基。原來“醋”字可拆為廿一日、酉。到了那天,果然海潮退落,水底 *** ,橋工們晝夜施工,橋基得以牢固下奠。

這巨大的工程,朝廷撥款力不應支,蔡襄又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身體力行,忍受家庭變故(喪子亡妻)的痛楚,在其母的支持下,把他家僅有埭田二百“捐一百六十石助役”。該橋共投資一千四百錢,卻不用國庫分文,都是靠集資募捐而來的。傳說天庭這邊發(fā)現(xiàn)蔡襄的壯舉,就讓觀音菩薩下界助一臂之力。觀音受旨下凡,先在岸上張貼告示:“某日有一才貌雙全少女別具一格要在洛陽江上蕩舟擇婿,叟少不分,貴賤無欺,只要能夠用錢擲中她身上,就嫁與誰。”蔡襄不識玄機,可從中得到啟示,若能找一女子蕩舟索銀資助建橋,不正是一件好事。但是當時社會婦女從不涉足社會。能讓誰去拋頭露面出這洋相?無奈之下他只能“大義滅親”,舍妻冒險。他把妻子認真化妝一番倒也美若天仙。購選一艘特大船只進行精心包裝,船四周放上磁鐵,充夫人的擋兵之箭。當蔡夫人瀟灑地出現(xiàn)在江上時,人們認為是告示上的女子擇婿,一時洛陽沸騰,上至官家子弟,下至平民百姓,兩岸人山人海,爭先恐后,把一串串銀錢往她身上擲去,皆被強磁鐵吸住。蔡襄神機妙算,早已森嚴壁壘,保護大賢大德的蔡夫人安然無恙。觀音菩薩在云端看得真切,贊嘆人間竟有這般奇女子。她怕蔡夫人萬一有個閃失,馬上脫下繡花鞋化作一艘大船,乘舟而至,人們神魂顛倒,轉向新目標傾囊投擲。觀音滿載銀錢駛向蔡夫人與她結為金蘭之好,并把一艘銀錢作為見面禮幫助建橋,而后消失在茫茫的云霧之中。蔡襄夫婦仰望天際,感慨萬千,真是失道寡助,得道神助。

得此銀錢,蔡襄力排艱難險阻,建成了洛陽橋。蔡襄集思廣益,與大橋建設者們一起科學地解決橋梁建筑及固基問題。他們先在江底沿著橋梁中線拋置了大量的大石塊,形成一條橫跨江底的矮石堤,作為橋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橫、一排直的條石筑橋墩,這種石基的開創(chuàng),是橋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近代稱之為“筏型基礎”。他并種海蠣以固橋基,于橋上下兩側灘涂上,植石以附蠣,以減緩江流速度,使不致動搖橋墩兩側基礎。被認為是世界上生物學運用于建筑上的先例。橋成之后,蔡襄擬訂了千古傳誦的《萬安橋記》并刻石立碑,它真實地記載了建橋情況和橋的規(guī)模。

“渡實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全文共150多字,文辭極優(yōu)美,同時它又是中國書法史上頗為著名的蔡襄書法珍品福建文化民間保護網(wǎng)植樹綠化重農惠民f蔡襄曾組織人馬,從福州始沿途栽植樹至泉州、漳州,計長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過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時,免受驕陽曝曬之苦。它成為洛陽橋的配套工程,此即《宋史》本傳所說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一事。近一千年前的蔡襄已能注意到保持生態(tài)平衡,保護水土,確是高人一等。時人為此作詩贊之:“夾道松,夾道松,問誰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萬古搖清風?!?/p>

蔡襄在泉州積極組織群眾抗旱,興修水利,生產自救,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負擔。嘉v三年(1058年),適泉州一地春夏之交久旱不雨,他特地三次帶領官員到泉州飛陽廟祈雨,自責干旱不稔,是“郡守不德之故”。還寫下《乞雨題西方院(有序)》:“年年乞雨問山神,羞見耕耘隴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蒼何事罪斯民?!彼且源伺e來勸告各僚屬要關心民瘼,組織農民抗旱自救。不久恰好天降大雨,旱情解除,歲以大稔,王十朋因此贊他“愛民心有彼蒼知”。晉江龜湖塘可灌田數(shù)千畝。但是,沿塘百姓常為用水及管理維修堤岸等問題爭吵、斗毆。加上土豪、無賴好事之徒插手攪渾,沿塘百姓冤冤相報,問題久而不能解決。蔡襄深入民間,詳為考察,為更好地保護這一水利工程,加強排澇抗旱作用,以利農耕,相應加強相鄰各鄉(xiāng)林、黃、蘇、鄭、吳、蔡六姓的聯(lián)誼,特制定《龜湖塘規(guī)》(后世稱為《先宋塘規(guī)》),使龜湖有法可依。它明確規(guī)定六姓用水及管理維修問題,保證農田能及時得到灌溉。他在制定《龜湖塘規(guī)》時,按規(guī)定執(zhí)行管禁,遇有重大違規(guī)者,則由陂首呈縣府懲處。正因為有蔡襄的《龜湖塘規(guī)》在,龜湖塘維護了近千年,為瀕湖農民流澤至今。據(jù)《晉江縣志》載:“自蔡襄定塘規(guī)至明朝的五百年間,糧食產量往往二、三倍于他鄉(xiāng)?!边@是對泉州水利建設的貢獻,后人因此為之立《德政碑》。蔡襄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八月十六日,享年56歲。時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其曾孫蔡彩慮字列娓覆滔迨攀背⒉⑽藪挖趾牛傷嗲胗誄筒滔邐爸一蕁保⒁馕劍褐抑翟渙秸換葜翟灰牛諉?。翁襄窛下肪R叮氡錚磧漚瘢咽競筧耍萄魷認汀

發(fā)展茶業(yè)

蔡襄是北宋一代名臣,他不僅是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而且也是茶學家。他為官清正,以民為本,注意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為福建茶業(yè)及茶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一定貢獻。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園,就是在建州,舊時又稱建溪,建安(今在建甌縣)。種茶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唐代孫樵《送茶蕉刑部書》,書中記載:“晚甘侯”(唐代名茶中的一種)產于“建陽碧水丹山之鄉(xiāng),系月澗云龕之品”。當時建溪流域所產品茶統(tǒng)稱“建茶”、“建茗”。五代時期,王審知在福建建閩國,北苑茶園成為專門生產貢茶的官家茶園。閩國滅亡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員專程到建安設立“龍焙”,監(jiān)制“建茶進御”。指定專制“龍茶”。歷史發(fā)展到了宋代。丁謂任福建轉運使,監(jiān)制御茶時,尤重御茶采摘制作的“早、快、新”。如“社前十日即采其芽,日數(shù)千工繁而造之、逼社即入貢”。由于采制甚精,在丁謂手中,北苑茶已譽滿京華,號為珍品。到了慶歷年間(1041―1048年),蔡襄創(chuàng)造小龍團以進,被旨仍歲貢之”(《熊蕃北苑貢茶錄》)?!盾嫦獫O隱叢話》也說北苑茶大小龍團“起于丁謂,而成于蔡君謨”。的確,蔡襄為福建轉運使,把北苑茶業(yè)發(fā)展到新的高峰,他從改造北苑茶品質花色入手,求質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團茶為小團茶、品質上采用鮮嫩茶芽作原料,并改進制作工藝。為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貴于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慶歷中蔡君謨?yōu)楦=ㄞD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絕精,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歐陽修對蔡襄制作貢茶有非議,但他不得不承認蔡襄制作茶業(yè)的工藝之精。蔡襄之侄兒、蔡京之子蔡絳在謫貶廣西白州(今廣西博白縣)寫一部著名筆記《鐵圍山叢談》,文中對蔡襄在發(fā)展北苑御園茶過程有較為詳細而客觀的記載,這里肯定蔡襄負責監(jiān)制北苑之茶制作精巧,形質至極,呼聲最高還是“小龍團”的“密云龍”和“瑞云翔龍”。對于茶葉制作達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窮極新出、而無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時指出做茶要抓住季節(jié)“又茶茁其芽,貴在于社前則已進御”的新鮮感。可見“好茶爭相品、蓋因品質珍”。就蔡襄本人,對于建安之茶,他也在自己著作《茶錄》中有專門論述建安之茶。其“點茶”條云:“建安斗試以水痕者為負,耐久者為勝”。同朝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斗茶歌》也提到“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輕醒醐,斗茶香兮薄蘭芷”??梢姳痹酚鶊@茶在北宋時期極負盛譽。這些如此輝煌時期是得益于蔡襄為福建轉運使時的監(jiān)制而精益求精的創(chuàng)新工藝。這茶業(yè)發(fā)展功績是不可湮沒的。

蘇東坡在著作《荔枝嘆》中說,“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寵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yǎng)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這首七言古詩,作為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晚于蔡襄在福建轉運使二十五年,蘇東坡正被謫貶在廣東惠州(今惠陽縣)。作者初次嘗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龍眼,極為贊賞,就差點兒將“荔枝”比作“佳人”。但作者能浮想聯(lián)翩,不禁聯(lián)想到漢唐時代進貢荔枝給百姓帶來了災難。在詩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窮奢極欲、官吏媚上取寵、各地名產都將進貢的弊政。他筆鋒又一轉,對當時宋代的進茶、進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諷刺。這首詩給蘇東坡帶來了許多聲譽,但給蔡襄蓋上了一頂“買寵”的帽子,這是不應該的。

總之,蔡襄在任福建轉運使時,監(jiān)制北苑貢茶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爭新。他先從改造北苑茶的品質花色入手,將“大龍團”改制為“小龍團”,提高貢茶的質量,達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術革新、茶與茶藝術融為一體。蔡襄制好茶,致使蘇東坡喜歡“龍鳳團茶”,產生千古名句。“從來佳茗似佳人?!碧K東坡應該感謝蔡襄有了好茶才產生出千古名句。蔡襄的督辦,促進了北苑茶的發(fā)展。也促進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這種技術創(chuàng)新,使福建茶葉在北宋時期名列首位,應功歸于蔡襄。蔡襄不愧是一位茶學家。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熱門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