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樂縣美食
江孜縣美食有將樂擂茶、將樂大卷、碧玉卷、將樂卷筋團(tuán)、將樂米發(fā)等。
1、將樂擂茶:將樂擂茶是將樂縣傳統(tǒng)名點,以普通茶葉為主,加入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放在一個特殊的大缽中。用一根木棍擂動,擂動時發(fā)出“隆隆”的聲音。制作好的擂茶香味醇厚,飲用后神清氣爽。
2、將樂大卷:將樂縣客家傳統(tǒng)宴席上的主菜。把豆腐搗碎,拌入切成丁狀的蘿卜、瘦肉、筍等原料,調(diào)入適量的地瓜粉,放籠內(nèi)蒸熟后切塊裝盤,再淋上醬油、麻油,灑上少許蔥花,其味鮮美。
3、碧玉卷:碧玉卷是大源特有的美食,外皮由加入韭菜汁兒、蘭姑粉手工磨制的米漿在平底鍋上小火慢煎而成。里面加入鮮香的筍餡兒和爽口的酸菜餡,韭菜的香味伴隨著煎餅?zāi)勰鄣目诟?,令人一吃還想再吃!
4、將樂卷筋:團(tuán)卷筋團(tuán),又叫卷筋,就是芋泥,撒上地瓜粉或木薯粉,制作成的芋子團(tuán)。好吃的卷筋團(tuán)首先選材很關(guān)鍵,芋必須是好芋。其次煮卷筋必須用豬油,越新鮮口感越好,用植物油,口感的滑膩和香潤方面是會大打折扣的。
5、將樂米發(fā):豬在將樂方言稱其為“”,米發(fā)的原料主要是米漿和豬血。殺豬時主人先用石磨磨好兩到三斤的米漿,待屠夫把一盆生豬血取出,撒入少許鹽,把米漿水倒入還冒著熱氣的豬血中,然后用瓢舀一瓢起來,舉到米余高的位置下沖到盆中。一遍遍地舀,一遍遍地沖,待米漿和豬血完全融合,凝結(jié)成塊。再把結(jié)塊的米漿血,切成一大塊一大塊,放入沸水鍋中煮熟,便成了“米發(fā)”。這還是半成品,要吃時還得加工。依據(jù)來客的多少,取一塊或幾塊“米發(fā)”切片,放韭菜、辣椒、姜絲,用旺火炒,即可做主食吃飽,也可以作為開胃小菜上桌。
茶道用香的選擇使用方法
自古以來,香道和茶道就是一體,古人日常的休閑生活便是聞香品茗。如今市場上各種各樣的香有很多,喝茶時品什么樣的香最適宜。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用香的選擇 方法 ,一起來看看。
茶道用香的選擇方法
所有香款中,與鐵觀音、普洱、紅茶等百茶最百搭的便是沉香。天然的沉香氣味清雅,端莊醇厚,味甘悠遠(yuǎn),醇美若蜜,直沁肺腑,用之有舒適飄逸之感,對品茶有較好的意境襯托。
沉香作為“香中之王”是十分珍貴的,不同的產(chǎn)地,不同的結(jié)香環(huán)境下,植物發(fā)生的生物化學(xué)反應(yīng)不一樣,所產(chǎn)的沉香味道也會不一樣。選用時最主要還是看個人嗅覺感官的偏好。其中,以越南和印尼的沉香最受追捧。由于地理位置氣候優(yōu)勢,甜、涼兩味以越南沉香最佳,因而普遍認(rèn)為越南的香會比印尼的品質(zhì)高。
不過,需要提醒各位茶客的是,購買時最好注意辨別假沉香。天然香品才能達(dá)到凈化空氣、調(diào)養(yǎng)身心的目的。而使用劣質(zhì)的香精香品,那是最忌諱的了。假沉香燃燒時,香味多半帶香水或者香精味,有些還有酒精散發(fā)性的氣味,也有完全沒有香味的,但與真正沉香燃燒的香味完全不同。
茶道用香使用方法
茶席中的香品,總體上分為熟香與生香,又稱干香與濕香。熟香指的是成品香料,一般可在香店購得。少量為香品制作 愛好 者自選香料自行制作而成。生香是指在作茶席動態(tài)演示之前,臨場進(jìn)行香的制作(又稱香道表演)所用的各類香料。
熟香樣式有:柱香、線香、盤香、條香等。這些都是常見的熟香樣式。另有片香、香末等作熏香之用。
生香臨場制作表演,既是一種技術(shù),又是一種藝術(shù),具有可觀賞性。對于香道 文化 的傳播,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
中國的茶道介紹
茶源于中國,中國歷史最久,因此,也最懂得情趣。盡管,在中國歷史上,富貴之家,過的是“茶來伸手,飯來開口”的生活;貧困之戶,過的雖是“粗茶淡飯”,但都離不開一個“茶”字??傊坝星宀枰槐?,便可隨遇而安”。所以,中國人在生活中習(xí)慣于“一日三餐茶飯”。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地域的差別、民族的不同,使得國人的可謂千姿百態(tài)。這就是通常所說“千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
茶藝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稱其為茶道、茶禮的。首見于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xiàn)“茶道”一詞,表明中國是茶道的發(fā)祥地。從中可知,唐時茶道已在王公貴族中廣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代貢茶的發(fā)展,又對推動宮的形成與完善,提供了條件。據(jù)《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時的貢茶地區(qū)已發(fā)展到十六個郡,可見規(guī)模之大。唐代李肇《國史補》載,當(dāng)時各地為了使進(jìn)貢的茶能趕上宮廷 清明 宴,還出現(xiàn)了日夜兼程將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1987年,陜西扶地宮出土的唐代宮廷使用的金銀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過記載的茶類珍貴歷史文物,它更幫助人們了解了唐代皇宮 飲茶 的豪華與飲茶的具體方式。所以,道乃是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從長期的飲茶實踐過程中,根據(jù)茶的特性,以及與飲茶緊密相關(guān)的飲茶環(huán)境、茶具配置、沖沏技能、品飲藝術(shù)入手,再結(jié)合地方風(fēng)俗、文化特點, 總結(jié) 出來的一套飲茶禮法。它代表了主人對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種親和與敬重。自唐以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慢慢走向社會,為人類交往和經(jīng)濟(jì)發(fā)展服務(wù)。
在中國古代,如唐朝宮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以及現(xiàn)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來敬茶”、廣東、福建的“客家功夫茶”,還有少數(shù)民族形形色色的飲茶習(xí)俗,里面都蘊含著茶的“道”和“藝”,但與生活緊切結(jié)合,所以比較接近實際,不像日本茶道那樣過于程式化。
中國現(xiàn)代,發(fā)展成為規(guī)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臺灣。臺灣陸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藝,通過多年的教學(xué)與實踐已經(jīng)形成了百姓積極參與,并與眾多館緊密結(jié)合的一種大眾飲茶消費的形式。應(yīng)用的器具包括 、茶萼、茶船、茶巾、茶湯、茶檔、茶盤、茶盂、水壺等。
中國更多的是以表演形式出現(xiàn)的,如陜西仿唐宮廷、上海仿清文人、云南三道茶、福建烏龍、浙江龍井茶、湖南擂茶、江西禪茶、山西五臺山佛茶等等。
茶道用具的選擇
1、主茶具
(1)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壺蓋有孔、鈕、座、蓋等細(xì)部。壺身有口、延(唇墻)、嘴、流、腹、肩、把(柄、扳)等細(xì)部。由于壺的把、蓋、身、形的細(xì)微差別,茶壺的形態(tài)就有幾百種。
根據(jù)壺把造型可分為:
側(cè)提壺:壺把成耳狀,在壺嘴對面。
提梁壺:壺把在壺蓋上方成虹狀者。
飛天壺:壺把在壺身一側(cè)上方、呈彩帶飛舞。
握把壺:壺把如握柄,與壺身成直角。
無把壺:無握把,手持壺身頭部倒茶。
根據(jù)壺蓋造型可分為:
壓蓋壺:壺蓋平壓在壺口之上,壺口不外露。
嵌蓋壺:壺蓋嵌入壺內(nèi),蓋沿與壺口平。
截蓋壺:壺蓋與壺身渾然一體,只顯截縫。
根據(jù)壺底的不同造型可分為:
捺底壺:茶壺底心捺成內(nèi)凹狀,不另加足。
釘足壺:茶壺底上有3顆外突的足。
加底壺:茶壺底加一個圈足。
根據(jù)茶壺形態(tài)特征可分力:
圓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線構(gòu)成的茶壺。骨肉勻稱、轉(zhuǎn)折圓潤、雋永耐看。
方器:主要由長短不等的直線構(gòu)成的茶壺。線面挺刮平整、輪廓分明,顯示出干凈利落、明快挺秀的陽剛之美。
塑器:仿照各類自然動、植物造型并帶有 浮雕 半圓裝飾的茶壺。特點是巧形巧色巧工,構(gòu)思奇巧、肖形而不落俗套;理趣兼顧,巧用紫砂泥的天然色彩,取得神形兼?zhèn)涞男Ч?。如樹癭壺、南瓜壺、梅樁壺、松干壺、桃子壺等等。
筋紋壺:茶壺壺體作云水紋理,口蓋部份仍保持圓形。如魚化龍壺、蓮蕊壺等。
此外根據(jù)有無內(nèi)膽,茶壺分為普通壺(無內(nèi)膽)與濾壺(壺口內(nèi)安放直桶形的濾膽,令茶渣與茶湯分開)。
(2)茶船
放置茶壺等的墊底茶具。既增加美觀,又防止?fàn)C壞桌面。其主要形狀有:
盤狀:邊沿低矮,呈盤狀,可使茶壺線條完全展現(xiàn)出來。
碗狀:邊沿高聳形似大碗,茶壺被保護(hù)在中間。
雙層狀:茶船制成雙層,上層底部有許多排水小孔,下層有儲水器。沖泡時棄水由排水孔流入下層。
(3)茶盅
又名茶海,是分茶器具,將泡好的茶湯全部倒人。因有均勻茶湯濃度的作用,又叫公平杯。其種類有:
壺形盅:即用小茶壺作為茶盅使用。
無把盅:將壺把省略、壺口向外拉出一個翻邊,用以代替把手。
簡式盅:無蓋,從盅身拉出一個倒水口,有把或無把。
(4)小茶杯
盛放茶湯用以品茗者。其種類有:
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狀。
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稱盞形杯。
直口杯:杯口與杯身同大的桶形杯。
收口杯:杯口直徑小于杯身的鼓形杯。
招杯:帶有把柄的杯子。
蓋杯:帶有蓋子的杯子,有把或無把。
(5)杯托(又稱茶托)
杯托是承托茶杯所用的器具。其形態(tài)有:
盤形:托緣低矮呈淺盤狀。
碗形:托緣高聳形似小碗。
高腳形:杯托底部有圓柱狀高腳。
復(fù)托形:高腳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個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多配合盞形杯或茶碗使用,茶盞或茶碗的底部由小托承托。
(6)蓋置
承托壺蓋、盅蓋與杯蓋等物的器具,以保持蓋子的清潔并避免沾濕桌面。其形態(tài)有:托墊形:如碟形杯托。
支撐形:小的圓住狀器具,支在蓋子中心;或圓筒狀器具,支撐蓋子。
(7)茶碗
大碗形品茗器具,或直接放茶葉沖泡。其形態(tài)有:
圓底形:茶碗底部呈圓球形。
尖底形:通常稱為茶盞,茶碗底部呈錐形。
(8)蓋碗
由杯蓋、茶碗與杯托三件組成的泡飲組合用器,或用以盛放泡好的茶湯。
(9)大茶杯
多為直圓長桶形,有蓋或無蓋,有把或無把,玻玻或瓷質(zhì)。
(10)沖泡盅、沖泡器
沖泡盅是指用以沖泡茶葉的杯狀器具,杯口有倒水口。前述的蓋碗與茶盅有時可當(dāng)作沖泡盅使用。沖泡器是指杯蓋連接有一濾網(wǎng)令茶渣與茶湯分離,中軸可上下提壓如活塞,可令茶湯均勻的器具。
(11)水注
一般是壺嘴細(xì)長、壺身較長直的水壺。主要用于盛放冷水,注入煮水器加熱?;蚴⒎砰_水,溫具時用來注水或者等水溫稍降沖泡茶葉。
2、輔助用品
1、奉茶盤
盛放茶杯、茶碗或茶食等,奉送至賓客面前供其取用的托盤。
2、茶盤
泡茶時擺放茶具的托盤。其形態(tài)有:
規(guī)則形:茶盤呈對稱的幾何形狀,如方、圓等。
自然形:仿照木頭、石頭等形態(tài) 雕刻 而成。
排水形:茶盤底部有孔,可使棄水流入下層的儲水器中。
3、茶巾
一般為小塊正方形棉、麻織物,用于擦拭茶具、吸干殘水、托墊茶壺等。
4、泡茶巾
一般為大塊長方形棉、麻、絲綢織物,用于覆蓋暫時不用的茶具;或鋪在桌面、地面上用來放置茶具泡茶(如舉辦無我茶會時)。
5、茶荷
敞口無蓋小容器,用于賞茶、投茶與置茶計量。
6、茶匙
長柄、圓頭、淺口小匙,將茶葉由茶樣罐中取出時使用,不可以沾水。
7、渣匙
長柄小匙,可以沾水,用于去除茶渣。
8、茶針
細(xì)長、一頭尖利的竹、木制長針,用于通單孔壺流或撥茶用。
9、茶箸
用于夾出干茶茶渣的筷子。或作攪拌配料茶湯用。
10、計時器
鐘,表等,用于掌握沖泡時間。
3、備水器
1煮水器
包括熱源和煮水器。
2、保溫瓶
貯存開水泡茶,或貯存冷水備用。
3、水方
敞口較大容器,用于貯存清潔的冷水。
4、水盂
敞口較小容器,用于盛放棄水與茶渣。
4、備茶器
1、茶樣罐
有蓋小罐,由鐵,錫,竹等制成。
2、茶甕
陶瓷大甕,用于大盆貯存茶葉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