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公公好招待只要有肥肉就夠了

來源:www.hztdqczl.cn???時(shí)間:2023-02-10 11:18???點(diǎn)擊:174??編輯:admin???手機(jī)版

土家族,就說一下土家族打招呼的常用語。

最常用的同漢語一樣“nif keirbox hheif?”(你到哪里去?)

“nif zir gaf gaf dax?”(你吃飯了沒有)

鄉(xiāng)下早上見面一般說:“nif laivhuanxlanx zuf xix zaov.(尼乃慌啷阻西壓早)”(你今天起來得早。)回答一般說:“l(fā)aivxir zaov war…….(什么早啊)”

現(xiàn)在城鎮(zhèn)一般都同漢語一樣說你好,即“nif caf!(尼查)”

打招呼的方式很靈活,看見別人在洗衣服,可以說:“nif sixbax zaf lax.”等等

1、 蒙古族: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畲新啡耍ú徽撜J(rèn)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jìn)入蒙古包后,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讓坐時(shí)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是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diǎn)也行。獻(xiàn)哈達(dá)也是蒙古族的一項(xiàng)高貴禮節(jié)。獻(xiàn)哈達(dá)時(shí),獻(xiàn)者躬身雙手捧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yīng)躬身雙手接過火躬身讓獻(xiàn)者將哈達(dá)掛在脖子上,并表示謝意。

2、 :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之間的問候,問者要說“色倆目爾來孔”,答者要說:“安色倆目”,也可簡化為只說“色倆目”。在宗教場合或晚輩見到長輩,在問“色倆目”的同時(shí),還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腿藖碓L,要先沏茶,還要端上瓜果點(diǎn)心或面點(diǎn)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要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shí),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對遠(yuǎn)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zhèn)才分手。

3、 藏族:十分重視饋贈,凡遇喜慶,必互相送禮致賀。哈達(dá)是必備的高貴禮物,多為絲織品,白色居多,也有淡黃色和淺藍(lán)色的。 在相互交往中,必?zé)崆榭畲?,送別親友,常敬青稞酒,唱酒,把哈達(dá)掛在親友的脖子上,然后相互親切的碰額、親臉,以示熱情致意良好祝愿。說話很講禮節(jié),用語分普通語、敬語和最敬語。為尊重對方,一般都用敬語、最敬語,如有疏忽,則會被認(rèn)為不懂禮貌。

4、 爾族:在路上遇到長者或朋友時(shí),習(xí)慣把右手掌放在左胸上,身體前傾,并連說“牙克西姆斯孜”(您好);當(dāng)行路人無處進(jìn)餐或住宿時(shí),只要說明來意,雖不相識,主人也會熱情招待;走路讓長者走在前面,談話讓長者先談,如坐讓長者坐上座,吃飯先端給長者;小輩在長者面前不喝酒、不吸煙;老人騎馬出門,年輕人要為老人備鞍,扶老人上馬,而且,卸鞍、飲馬、喂馬的事都由年輕人去做;家里來了客人,全家都出來歡迎,然后由女主人用盤子端來茶水、瓜果點(diǎn)心招待。

5、 苗族: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鵝盛情款待,若是遠(yuǎn)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候。吃雞時(shí),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級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xí)俗,即由家里年紀(jì)最大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如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qiáng),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6、 彝族:招待客人以酒為上品,凡有客人到家,都要熱情勸酒,傾心相談,有“無酒不成敬意”之說。如果主人敬酒不喝,則會被認(rèn)為看不起主人。每逢過年過節(jié),彝家的姑娘、婦女就把“桿桿酒”(在酒壇里插入用細(xì)竹子做成的吸桿,通過吸桿飲用)放在家門口,熱情勸過往行人吸飲,因而人們常說:“甜不過彝家桿桿酒、好不過彝家人的心”。

7、 壯族: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shí),需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后才能開飯;長輩未拈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后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gè)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完飯。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負(fù)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fù)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其代負(fù)并送到分手處。

8、 布依族:對待客人,無論認(rèn)識與否,都要遞煙端茶,殺雞殺鴨盛情款待。用餐時(shí),長輩、客人坐上方,晚輩坐下方;給長輩、客人端茶、盛飯都是雙手捧給,客人也要雙手接過,否則會被認(rèn)為不懂禮貌。若迎面碰上長者或客人,要主動招呼并讓其先過。

9、 朝:晚輩隊(duì)長被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吃飯要先給老人盛,并為其擺單桌,待老人舉匙就餐了,全家才開始吃飯,吃飯時(shí),匙要放在湯碗里,若放在桌上則表示已吃完;與長輩同路時(shí),年輕人需走在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輩說明原委。

10、 滿族:孝敬長輩,注重禮節(jié),不但晚輩見了長輩要施禮,在同輩人中年輕的見了年長的也要施禮問候。在路上遇見長輩,要側(cè)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長輩走過后再行,親友相見,除握手互致問候外,有的還行抱腰接面禮。過春節(jié)時(shí)要擺兩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

11、 侗族:客人來訪,全家老少都要起來讓座,并用家里最好的酒飯款待客人;路上相遇,即使素不相識也要互相打招呼問候,謙讓對方先走;出嫁的新娘若在路上相遇,要解下身上的花帶或頭帕互贈對方,以示相互尊重和祝福;趕路人若遇上天黑,可隨意進(jìn)入村寨討火把照明,若借宿,主人會熱情接待,不取分文;寨中不管誰家孩子出門上學(xué),全寨的人都帶著禮物前往祝賀;冬天,在鼓樓的火塘里生有柴炭火供人取暖。夏天,在風(fēng)雨橋、涼亭中備有清泉水供行人飲用。

12、 瑤族:家中來客,必盛情款待,一般是男女分桌進(jìn)餐。進(jìn)餐時(shí),不能讓老人和客人自己盛飯,須由晚輩盛飯;餐畢,要雙手舉筷說聲“慢吃”,以示敬意;凡給老人、客人東西,都要雙手捧上,以示尊敬。路不拾遺,非己莫取,是瑤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們常常把自己一時(shí)帶不走的東西放在路旁,打下草結(jié)作記,不管放多久,別人也不會取走。

13、 白族:對客人,無論是否認(rèn)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招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講究的茶禮,即斟茶三道:第一到為純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紅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幾顆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diǎn)。進(jìn)餐時(shí),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并隨時(shí)要為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侍候。

14、 土家族:見面要互相問候,家有來客,必盛情款待。若是逢年節(jié)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還會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的兩面金黃開花時(shí),吹拍干凈,往里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有的地方給客人吃糍粑還有些講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給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就咬,這時(shí)主人會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再給客人。

15、 哈尼族:重禮好客,在路上遇到熟人或陌生人,總是有禮貌的含笑問候并讓路,還熱情邀請到家里做客??腿诉M(jìn)家后,主人首先邀請客人喝一碗友誼酒,之后再敬上一杯香濃茶,若客人逢節(jié)日來訪,主人在給所有客人斟完酒后,還要給最先斟過酒的客人再斟一次,表示源源不斷,幸福長久。席間,老人還要唱勸酒,青年人要向老人和客人敬酒。當(dāng)客人接酒一飲而盡時(shí),全家人會“ ”“ ”的喝彩。團(tuán)結(jié)互助是哈尼族的傳統(tǒng)風(fēng)尚,如一家建,全寨的人都要去幫忙;獵手的獵獲,見著不論老少均可得一份,表示互相祝福。

16、 哈薩克族:重視友誼,熱情好客,對來訪和投宿的客人都要拿出家里最好的食品殷勤招待,對待貴客,還要宰殺黃頭白身的羊款待。進(jìn)餐時(shí),主人先把羊頭用盤盛著獻(xiàn)到客人面前,以示尊敬,客人則要用刀先割下一片羊頭右頰面上的肉捧給在席的長者,再割下一塊羊耳給在座的幼者,然后自己隨便割下一片羊頭肉吃,再把羊頭原盤捧還給主人。路遇熟人、長輩和尊者,均要以右手貼胸欠身問好,以示尊敬,在結(jié)對乘騎行進(jìn)中,年長的在前,年輕的在后,喝茶、吃飯,也總是要先敬老人,把最好的食品讓給或留給老人和孩子。

17、 傣族:尊敬老人,晚輩從長輩面前經(jīng)過,要彎腰細(xì)步;村中辦紅白喜事都要專門送飯菜給老人;說話和氣,家庭、鄰里關(guān)系十分和睦,很少發(fā)生爭執(zhí)和吵架;熱情好客,凡過往客人,都會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有的家庭還專門備有招待客人的被褥,比自己用的還漂亮。

18、 黎族:客人來訪,主人要在門口迎接,并拿出煙葉、煙筒、火種請客人在門外抽煙、休息,然后請客人入內(nèi)飲酒。酒席上賓主對坐,若是男客,則先喝酒后吃飯,女客則先吃飯后喝酒,若是要好的朋友,則邊喝酒邊對飲。喝酒時(shí),主人先雙手舉起酒完向客人表示請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飲而盡,接著把一碗碗的酒捧給各位客人,客人必須接下,表示領(lǐng)情。

19、 僳僳族:客人來訪,總是要用家中最好的東西招待,飲雙人酒是僳僳族待客的最高禮節(jié),常常用于貴客來臨或簽訂盟約和結(jié)拜兄弟等場合,飲時(shí)由主人斟一碗酒,然后主客各用一手捧起,同時(shí)喝下,以示主客親密無間,情同手足。重團(tuán)結(jié),講互助,一家有難,大家相幫,“自己有飯吃就不能看著別人挨餓”,是僳僳族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

20、 佤族:喜歡以酒待客,“雞肉爛飯”是招待客人的一道佳肴。請客人飲茶、喝酒,主人先喝一口,以示衛(wèi)生、無毒,然后再雙手捧給客人,敬給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佤族人很講究團(tuán)結(jié)互助,鄰里有事,大家相幫,獵獲野獸,見者有份,正如俗話說的,“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有活大家干”。

21、 畬族:用好酒好飯菜款待客人,是畬族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凡客人或鄰里來訪,都要以茶相待,一般要喝兩碗。有種說法:“喝一碗是無情茶”。做以,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要喝第二碗。如果口很渴,就先說明,可以任意喝,再重沏也行。有些地方,酒席上還煮著大塊肉,讓客人散宴后帶回去。凡獵獲較大的野獸,獸肉大家平分,過路人若在野獸四蹄捆好之前看到,也同樣能分得一份。

22、 高山族:尊敬老人是高山族普遍的社會風(fēng)氣。凡有重大事情,都要先征求老年人的意見。孤身老人受到尊敬和特殊照顧。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鄰里之間相互關(guān)心,相互幫助,互通有無。過節(jié)時(shí),人們還要帶上好酒好菜進(jìn)行聚會,開懷暢飲,載載舞,以示團(tuán)結(jié)和友愛。

23、 拉祜族:對尊貴的客人,主人要?dú)㈦u,熬雞肉稀飯招待。吃飯時(shí),家長盛飯,接著是客人,其余則按年齡大小的順序拿取。團(tuán)結(jié)互助是拉祜族人的傳統(tǒng)美德,如村里有人要蓋子,只要備好材料,全村人就會無條件的幫助。

24、 水族:客人來時(shí),主人熱情讓座、敬煙、端茶。對一般客人待以豆腐和肉類,對上客則殺雞、鴨款待,對貴客則殺豬招待。雞頭象征尊貴,所以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待客以酒為貴,客人不醉主人一般不罷休。逢年過節(jié),出嫁的女子回娘家,鄰里都趕來看望并贈送食品,以示關(guān)心。水族有互相幫助的傳統(tǒng),無論誰家有婚嫁、建和喪葬等,大家都要結(jié)伴送禮表示關(guān)懷。

25、 納西族:尊重婦女,愛護(hù)兒童,關(guān)系老人,熱愛父母,是納西族的傳統(tǒng)美德;注重禮節(jié),講究信義,謹(jǐn)慎行事,是納西族人的處世方法。在社會生活中,十分重視對自己和他人的勞動成果和生態(tài)的保護(hù),凡踐踏莊稼、毀壞森林、污穢水源等,都會遭到公眾的反對,并視其情節(jié)輕重予以懲罰。

26、 東鄉(xiāng)族:尊敬老人,晚輩出門歸來,見老人需躬身問安;對老人無論倒茶、遞食都要雙手呈送;老人坐炕必居中,食必先??腿藖碓L,請其到炕上就坐(男客上炕須脫鞋,女客可不脫),用家中最好的茶飯招待;如用雞肉待客,則必將雞尾讓首席客人吃,表示尊敬;男客由男主人招待,女客由女主人招待,女客可與男客同吃同坐;主人陪客時(shí),一般是站在桌旁給客人盛飯、拈菜,自己不坐也不吃。

27、 景頗族:對客人來訪,無論生人或熟人,都要熱情的留食留宿;若客人來訪,而主人又不在家,客人只要把自己的掛包等物掛在客里便可先去辦事,主人回家看見客人的東西就會備上豐盛的酒飯,等客人回來享用。與人見面,尤其是親朋好友相遇,必將自己筒帕里裝的酒、沙枝、草煙等相互傳遞,請對方品嘗,表示敬重和親熱;在農(nóng)閑時(shí)或節(jié)日里,人們通常帶一些禮物互相拜訪,以示團(tuán)結(jié)祝賀友好往來。對孤兒寡母或生產(chǎn)生活上有困難的,大家都會關(guān)心和幫助。

28、 柯爾克孜族:好客,講禮貌。凡有客人來訪,不論相互與否,都要拿出家中最好的食品熱情招待,而以羊頭待客為最尊敬;在請客人吃羊肉時(shí),先請吃羊尾油,在請吃胛骨肉和羊頭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給主人家的婦女和小孩,表示回敬。在遷居時(shí),鄰里之間要相互招待,以示告別好迎送。

29、 土族:尊老敬長,在路上遇到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好,對朋友忠實(shí)守信;熱情好客,對來訪和登門投宿的客人都熱情招待,常說:“客來了,福來了!”客人臨門,主人要先敬酒三杯,叫“臨門三杯酒”;席上,主人要向客人先敬酒三杯,叫“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告別起程時(shí),主人在門口還要向客人敬三杯酒,叫做“上馬三杯酒”。若客人不能喝酒,只要用中指蘸酒三滴,對空彈三下,稍稍喝一點(diǎn)即可。對貴客來訪,主人還再席上加擺一個(gè)插著酥油花的炒面盆,端上大盤手抓肉塊,上插一把五寸刀子,酒壺上系一撮白羊毛,以示尊敬。

30、 達(dá)斡爾族:以敬老、互助和好客為佳風(fēng)。對長者,無論是在路上行走,還是出入門,青年人都要讓路;兒女外出歸來,要給老人請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歡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給老人或給老人留下一部分。客人來訪,主人都要遞煙、敬酒、端出奶制品熱情招待,若是貴客臨門,還要添做“瓦奇”(豬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31、 仫佬族:尊老重禮,老人進(jìn)餐,都由晚輩爭著盛給;冬天圍爐取暖,讓老人坐背風(fēng)的地方;如一家有老人去世,全村的人都要前往吊唁。男女青年在郊外相逢,不論相識與否,均可邀請對唱,若拒絕邀請,則被視為不禮貌。

32、 羌族:宴席的上座須請老人坐,待其就座后,其他人才能坐下,飲酒時(shí)也必須由最年長的先飲;老人進(jìn)屋,屋內(nèi)的人都要起立相迎;路與老人,要側(cè)身讓路,如騎馬遇老人,要下馬行禮;舞時(shí)要有老人領(lǐng)頭;兒女不得隨便說父母的名字。村寨里有人蓋,大家都無償?shù)娜兔?;遇有婚事,親友鄰居都前往慶賀;遇有喪事,鄰里都要幫忙料理,前往吊唁。

33、 布朗族:對遠(yuǎn)方的來客,總是要熱情的用水酒、清茶等予以款待。相互幫助和協(xié)作是布朗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村寨里一家有事,大家都要相幫;逢年過節(jié),親戚朋友都要相互拜訪,請客吃飯、送禮,以示團(tuán)結(jié)友好。

34、 撒拉族:講究禮節(jié)和饋贈。見人不論相識與否,都要客氣的說“色拉姆”(你好嗎?);在婚喪、生育、遠(yuǎn)行看望尊長時(shí),都要送禮;對來客都以豐盛的飯食款待,宴請賓客時(shí),不炒菜,只吃燴的碗菜。

35、 毛南族:路遇老人和小孩,招呼之后要親切攙扶讓路。如遇挑擔(dān)負(fù)重者,必替其挑負(fù)一程,囑其慢行。吃飯時(shí),要讓老人坐上座,有好吃的,首先要給老人,晚輩要給老人斟酒添飯,敬茶獻(xiàn)煙。對過路人不論認(rèn)識與否,必打招呼并邀其進(jìn)家喝茶、吃飯;對遠(yuǎn)道而來的客人,招待熱情而有禮貌,客人留宿時(shí),比拿出最好的被子、蚊帳,讓出廂給客人。誰家有婚喪或建等事,不需請求,村里各家都會自動出人幫忙。

36、 仡佬族:客人來訪,全家人要起立迎接;主人與客人談話時(shí),如果想從它們之間穿過,必須說聲:“對不起,過一下”。村寨中的老人年滿60歲時(shí),其子女、親戚和相鄰都要為其祝壽,并殺狗設(shè)宴進(jìn)行慶賀。

37、 錫伯族:晚輩路上遇見長輩要問安并讓路;平輩見面要相互問好??腿藖碓L,兒媳要出來裝煙、倒茶,若裝煙、倒茶的與客人輩分相等,客人應(yīng)起立或欠身雙手接;客人告別時(shí),全家要出來送至大門口。

38、 阿昌族:講究禮貌,尤其對老年人非常尊敬,人們無論或在家里,只要有老年人走過來,都要站起來讓座,表示尊敬和歡迎??腿藖碓L,必以家中最好飲食熱情款待。

39、 普米族:普米族熱情好客,客人若在盛夏來訪,主人當(dāng)著客人的面宰殺豬、羊、雞、鴨、以示誠心;客人離去時(shí),主人要送客人一塊豬腿肉,稱為“散份子”;在婚喪和時(shí),要用牛角杯盛酒敬客,并以客醉為體面。蓋新時(shí),親友鄰里前往幫忙,主人只待以酒飯,不給報(bào)酬。

40、 塔吉克族:男子相見,一般都親切握手,親密的要互吻彼此緊握的手背,最親密的還要相互擁抱;女子相見,長者吻幼者之眼,并撫摸其頭頂,幼者吻長者手背,平輩則互吻面頰,親密的則吻唇;男女相見,行握手禮,有親戚關(guān)系的則多由女方吻男方面頰。如有客人投宿,無論認(rèn)識與否,都盛情款待。、

41、 怒族:善良樸實(shí),樂于助人,熱情好客。客人來訪,主人都要熱情款待;打到獵物,全村每人都有一份;誰家修子,只要告訴日起,全村人都會前去幫忙,不計(jì)報(bào)酬。

42、 烏孜別克族:好客,注重禮節(jié)。幼者尊重長者,有話讓老人先說,走路讓老人走在前面;外出騎馬時(shí),若二人共乘,則長者再前,幼者在后,男在前女在后。平輩婦女相見,手放胸前鞠躬后可擁抱,長者可以吻幼者臉頰。男的見面,手放胸前鞠躬后握手。對來訪客人都熱情招待。

43、 族:相識的人每天第一次見面要問好;向陌生人問事,要先問好再問事,問過事以后要表示感謝;見到吃飯的人,要說“祝您胃口好”;見人出遠(yuǎn)門,要說“一路平安”;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要帶頭貼,以示尊重;客人來訪必?zé)崆榻哟?,有用面包和食鹽迎接客人的傳統(tǒng)。

44、 鄂溫克族:青年人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路與長輩須下馬請安;對老弱孤寡者尤為關(guān)心,照顧。對客人或不相識的過路人,都以禮相待。在牧區(qū),對客人敬奶茶和手扒肉是普通的禮節(jié)。在獵區(qū),獵民則以奶茶和鹿的胸脯肉為上品招待客人。團(tuán)結(jié)互助,路不拾遺,是鄂溫克人的傳統(tǒng)美德。

45、 德昂族:把尊重、愛護(hù)與贍養(yǎng)老人視為美德,每當(dāng)年節(jié),年輕人都要把家里最豐美的飯菜送一份給村里的高壽老人,以示敬意。過潑水節(jié)時(shí),幼輩還要給長輩洗手洗腳禮;吃飯時(shí),請老人坐上座,給老人送東西須雙手捧給,見面時(shí)要互相問好,并敬奉煙茶;客人來訪,比熱情接待;誰家有困難,親友鄰居都要前往幫助。

46、 保安族:保安族的禮儀同周圍的回、東鄉(xiāng)、撒拉族很相近,見面都要互致“色倆目”,年輕人見到長輩還要鞠躬。保安族注重鄰里友善,視和睦團(tuán)結(jié)為民族生存的根本,祖祖輩輩同周圍的漢、回、撒拉等民族相親相愛,和睦友好。

47、 裕固族:熱情好客,當(dāng)家里來客時(shí),先用奶茶招待,即在碗里放上炒面,酥油奶渣、奶酪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喝完茶,便以手抓羊肉和青稞酒款待,對貴客,主人還要給客人抬羊背子作為帶走的禮物。

48、 塔塔爾族:親友相見要握手問候,婦女見面多握雙手;走路讓長者走在前面,談話由長者先談,吃飯時(shí),也要先把飯送給長者;對遠(yuǎn)道投宿的客人,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款待;如親友鄰居有困難,大家都會予以援助,直到困難解決。

49、 獨(dú)龍族:始終保持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古老而純樸的社會風(fēng)尚。人們出行,常把食物掛在沿途的樹枝上或放在舉目可見的巖洞里,來往行人即使饑餓難也不會擅自取食。如果拾到錢物,他們總是想方設(shè)法尋找失主或是原封不動的存起來,以特定的標(biāo)志,出示招領(lǐng)。注重互助,一家有難,全村都會解囊相助。如果過路人斷糧挨餓,向他們求援,哪怕素不相識,他們也熱情招待。

50、 鄂倫春族:落座讓長者先坐,喝酒讓長者先喝,吃肉請長者先動刀,起程讓長者先行,在行獵中遇到長輩,相距老遠(yuǎn)就須下馬,牽馬迎上前去并問;行獵歸來或久別重逢,都要向長輩請安??腿藖碓L,總是以豐盛的酒肉款待,對投宿的過路客人,也會奉為上賓。

51、 赫哲族:敬老好客,長幼相見,晚輩要向長輩行禮;小輩遠(yuǎn)行歸來,要依次向父母、兄嫂問安。客人來訪,常常以殺生魚(赫哲人稱“塔拉卡”熱情款待。

52、 門巴族:熱情好客,樂于助人。客人來訪,家里人要上前相迎,給客人鋪上花墊或獸皮墊請客就座,客人坐下后,男主人陪客,女主人敬酒;主人請客人喝酒,可人不論會喝不會喝都不能拒絕,即使不能喝或不想喝,也必須多少喝一點(diǎn),否則,會被認(rèn)為失禮;不能再客人面前走動,要從客人身后繞行;晚上客人未睡時(shí),主人不能先睡,家里殺了牛,要向親友及同村各家送一點(diǎn)牛肉,受到牛肉的人家要回敬一竹筒酒,并于主人共飲;有人出遠(yuǎn)門或歸來,親友都要送酒去,以示歡送或歡迎。

53、 珞巴族:有客人進(jìn)村,都恭謙的拉手邀請到家做客,請客人坐火塘邊的上座,然后拿出干肉、竹筍、奶渣、蕎麥餅和酥油茶等親切待客;請客人用飯時(shí),主人要先喝一口酒,先吃一口飯,以示無毒和真誠,端出的飯菜,客人要吃完,主人才高興;遇到獵獲野物,客人也同樣能分得一份;遇上婚嫁,客人要和村里人一起前往祝賀、飲酒唱。珞巴人生男孩子,親友們要相贈弓箭為禮物,祝福孩子長大成為勇敢的獵手。

54、 基諾族:客人來訪,全家都會高高興興,并準(zhǔn)備最豐盛的酒菜款待,待酒足飯飽后,主人端上普洱茶請客人品嘗,并為客人唱一支支吉祥祝福的;不打人、不罵人、不拿別人的東西;集體圍獵時(shí),參加者平均分配獵物;尊敬老人,晚輩從不違抗長輩。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熱門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