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春秋(隨筆)
一一品讀《人民日報70年散文選》所思
李朝俊
?
一本書,七十年。
作者各行各業(yè),名氣有大有小,文章有長有短,內(nèi)容天南地北,涉及古今中外。
讀《人民日報70年散文選》,如文學里讀哲學,在哲學里讀美學,在美學里讀民族史,在民族史中讀懂大地阡陌,銘記住悠悠鄉(xiāng)愁。
大地副刊散文作品,在咱們國家文學地位是公認的,權(quán)威性更是無庸置疑。且不說一般作者,就是名家大腕兒,若想在這里發(fā)表作品,那也得掂量幾許,慎之又慎。
大地山巒,長的是勁松,翠竹,寒梅;大地田野,生的是谷物是豆類是瓜果;大地江河,流淌的是甘甜是歡樂是幸福;大地副刊,通過文學形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闊讀者視野,傳遞時代聲音。
初讀散文選,是休閑書,再讀是范文書,品讀就成了歷史書;偶讀是幸運的消遣,精讀是享受的福氣,反復讀出哲理,是境界的自然升華。177篇作品,篇篇文章閃金句,作者個個思想家。讀到情深處,愛得難釋手。有種品到上等好茶的甘洌,飲上年份美酒的醇香,吃上特色美食的舒暢。
百花怒放的作品,搖曳在祖國大地上。文章構(gòu)思在航船輪渡上,在機艙舷窗下,在大山中,在農(nóng)田里,在工廠車間,在奔馳的列車,在邊防哨所島礁,在故鄉(xiāng)母親跟前……攜各族兒女勞動的號角,帶著露珠的果實清香,脆甜沁心在讀者的感覺里。
讀著讀著,走進民族史館。文學是民族的秘史,在大地上真真地感受到這句話的份量。況鐘的那支筆,故宮的那些房,趙丹的那幅畫,嚴文井那心的歌,鐵凝那桃花水,肖復興北京的門聯(lián),張首映的宏美國博,袁鷹親歷的七次作代會,王蒙的眷念與憂思,盧新華大師與文化,裘山山從心里走過的文,等等……文短意深,歷史與現(xiàn)實,當下與未來,一一寫出,虛實一體,文史共融。在這些散文篇章,讀者可見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可見時代脈搏和作家心路歷程。
讀著讀著,融進文化根脈。天安門前的駱駝,長江三峽激流,洛陽的燈火,飲食的記憶,歸來重慶,回望延安,鄭板橋的家書,魯迅不死的青春,李季的詩篇,夏衍廢名論存疑,楊絳讀書苦樂,馮驥才的文壇節(jié)日,周大新熱鬧的麥場,王躍文的大地血脈,等等。慢而愈遠,遠而愈慢,化天涯為咫尺。作品在人的靈魂深處,發(fā)現(xiàn)更隱蔽的東西,寫出文化脈動,點出民族精神。進而滋潤讀者心靈,凝聚民眾力量,涵養(yǎng)人文內(nèi)蘊,傳播先進文化。
讀著讀著,踏進文學殿堂。寫情寫景寫意,寫人寫物寫史,寫天文地理,寫軍事政治,寫經(jīng)濟文化,寫外交人文……作家筆法、品格、語言,匯聚成沒有圍墻的大學,圍坐成文學的講習所,浸潤出文學種子,在讀者心田潛移默化生長。高手之高在于不動聲色,引人入勝的開篇,意味深遠的結(jié)尾,字少語妙,信息量大。從這本書里,好像遇到了耳提面命的導師,頓時明白寫作方法路徑,知道了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底根,曉得了文章優(yōu)劣評判標準。清楚了沒有對人民的感情,寫不出言為心聲、不吐不快的文字。作家實為人民的代言者。
讀著讀著,邁進祖國山水。青海太陽的香味,新疆四杰的綠洲白楊,戈壁紅柳,天山雪松,沙漠胡楊。還有哈薩克人的翅膀;仙境般的丹巴藏寨,索布日嘎之夜,蒙古包里的歌聲;白鹿原上原下櫻桃紅,黃河精魂和丑石;南國花市荔枝蜜,西湖上的三個墳;泰山極頂,森林山溪水磨,樟樹贊歌,五臺山隨感;也有鄂州西山,蘇州賦,犁鏵耕耘著宮闕;更有三線老屋,地質(zhì)局長和一頂帳篷,井下新宮,那一片春光,一張老報紙,母親一種歲月,到佛子嶺去,一起去看山,人在草木間,等等。使人從文字間感受山河壯麗,受到美的陶冶。
一本書,七十載,家國情懷,個人感悟,大地耕耘,春夏秋冬,錦繡河山,不屈民族,復興偉業(yè)。讓人讀清了民族獨立的歷史,讀懂了文化自信的底蘊,讀深了文學根植祖國大地的含義。讀得熱淚奔涌,讀得神清氣爽,讀得躍躍欲試,讀得提筆斗膽寫感悟:《人民日報70年散文選》,照耀祖國大地春秋,記錄同胞悲喜人生,承載時代跳動脈搏,是百讀不厭,常讀常新的經(jīng)典文學讀物。(2018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