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中國茶葉種類這么多,推薦給你幾樣好喝的哦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3-01-28 17:09???點擊:108??編輯:admin???手機版

一、中國茶葉種類這么多,推薦給你幾樣好喝的哦

中國的茶葉可以說是聞名于世,很多品種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名,今天特意選取了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品種來進行一個對比。

獅峰牌龍井茶葉

獅峰山的龍井可謂是遠近聞名,因為獅峰山坐落在西湖邊上,所以去西湖旅游的特產(chǎn)選擇了獅峰牌的龍井茶,覺得挺不錯所以就繼續(xù)在網(wǎng)上買了。打開包裝紙,這款茶茶葉扁平光滑,長短大小均勻整齊,且色澤較為翠綠鮮活,從外形看質(zhì)量較高。經(jīng)過沸水一泡,茶散發(fā)出馨香,非常宜人。喝起來味道也很不錯,挺舒服的。

山國飲藝大紅袍茶葉

大紅袍被稱作“茶中狀元”,作為一個愛茶的人,一定會試一下。于是就買了這款產(chǎn)自武夷的茶葉。打開包裝會有一點點茶渣,但想著長途運輸也是難免的。把茶包放進杯中,澆上熱水,先聞到一股很舒服的花果香,喝上一口,那淡淡的香味在嘴里氤氳開來,可謂是入口留香,讓人回味無窮。

新益號普洱茶

中國的茶種類真的很多,其中普洱茶是黑茶里比較出名的一個品種,因為非常喜歡云南的蒼山洱海,所以買了普洱來感受一下。這款茶買來是一個個餅狀的,第一次買這樣的茶,感覺還是很有意思,將茶葉從茶餅中取出,放入杯中,澆上熱水,茶香就隨著空氣慢慢地流動起來。茶的香味很濃,入口甘甜,喝起來非常舒服。

信陽毛尖

毛尖是綠茶的一種,雖然沒有龍井有名氣,但我依舊很喜歡喝,經(jīng)常喝各種地方的毛尖。這款信陽毛尖包裝很精美,茶葉也比較完整,茶泡出來湯色很清麗,也有淡淡的香氣,最特別的是喝完茶會有一點點淡淡的回甘,讓人非常舒服。這款茶不論自己喝還是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1.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是一款烏龍茶,產(chǎn)自廣東鳳凰山,可謂是烏龍茶中的極品,想必愛喝烏龍茶的人都聽過此茶吧,對于喝茶人來說,一般都會被茶香征服,此茶有“以香奪人”的魅力,此茶素有“茶中香水”之美譽,成品茶因“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絕備受茶客的推崇。

2.仙霧鳳茗

仙霧鳳茗是一款四川宜賓的“筠連紅茶”,因為品質(zhì)優(yōu)異,價格實惠在蕓蕓川茶中出類拔萃,此茶的制作工藝是“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數(shù)十道古法技藝,使得制出的茶葉滋味十分清甜滋潤。

沒想到的是此茶原料優(yōu)質(zhì),制作工藝也精良,定位卻十分親民,價格不足100元,是老百姓都喝得起的“口糧茶”,怪不得受到了那么多茶客的偏愛。

3.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產(chǎn)自浙江西湖景區(qū),是炒青綠茶,此茶憑借優(yōu)異的品質(zhì)享譽全國,是中國綠茶中的佼佼者,乾隆皇帝曾到西湖游玩,品飲此茶對其贊賞有加,可見其品質(zhì)優(yōu)越,可謂天然佳茗,值得一品。

二、紅鐵盒包裝,上面寫著中國味的茶葉是什么茶了,大概多少錢?

你好,我是做茶葉包裝的。根據(jù)你的描述,“紅鐵盒包裝。中國味”。應(yīng)該是裝500g左右的茶葉,而且是通貨類包裝,也就是名茶包裝。里面裝各種名茶,所以,具體價格應(yīng)該是根據(jù)茶葉價格不同。平均大約在300元左右

請完善茶葉品種、級別后,好確定價格

您說描述的,只是包裝.

能具體描述下茶葉嗎?

三、建茶的中國茶葉的龍頭——建茶極品北苑御茶

說貢茶,中國朝朝代代多的是。所謂“貢品”,凡民間上好物品上獻朝廷供皇室用者皆可謂貢,有吃的、用的、玩的。如果論中國御茶,歷史上只有兩個,一是顧渚御茶,一是北苑御茶。顧渚御茶產(chǎn)在湖州、常州接壤的長興、宜興邊境一帶,北苑御茶產(chǎn)在建州(今建甌)境內(nèi)。

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志》上說顧渚山紫筍茶采制最多時“役工三萬,累月方畢”。袁高的《茶山詩》更說:“動生千金費,日使萬姓貧?!彼羞@些,確實都說明了顧渚貢茶的規(guī)模很大,耗資不少。這個由州官建立起來的中國最早的御茶苑,到南唐保大四年(946年)因“命建州置的乳茶,號京鋌,乃罷貢”。算來一共存在176年。

北苑御茶和顧渚御茶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首先,北苑最初是閩國朝廷于龍啟元年(933年)辦的御茶苑,其后建州被南唐占領(lǐng),御茶苑又被南唐朝廷(保大初)接管;南唐亡,宋開寶初(968年)北苑被宋朝廷派官員接管,先有丁謂,繼有蔡襄,代有重臣襄其事,成為北宋、南宋以至元代的朝廷御茶苑,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罷造,御焙關(guān)閉,共存在458年,比顧渚、陽羨多存在282年。當然,不論顧渚、陽羨還是北苑在官焙關(guān)閉之后,都像殞落的彗星拖著長長的光芒落入民間,并且仍然由地方官府征集其地民間精品茶入貢,這種情形跟御茶又自當別論了。

御茶從規(guī)模而言,北苑大于顧渚、陽羨?!都尉附▽幐尽份d:宋代北苑官焙有三十二所,小焙數(shù)十所,分內(nèi)園外園,內(nèi)園三十六是專供“玉食”的,外園三十八是采制賞賜大臣的,按宋子安的《試茶錄》等專著,內(nèi)外園面積不少于一百平方公里。每到采制季節(jié),便征召建寧府六縣丁夫上山采制,多則七八萬人,少則五六萬人。這跟顧渚、陽羨派用徭役是一樣的,只是規(guī)模更大,徭役更多。

北苑的最大貢獻是使團茶的采制技藝發(fā)展到頂峰。蘇東坡有一首諷喻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后蔡寵相加,爭相買寵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边@里講的“前丁”即丁謂,北宋太宗朝進士,咸平初(998年)任福建轉(zhuǎn)運使,在建安北苑督造鳳團,精品年產(chǎn)不過四十餅;“后蔡”是指蔡襄,在丁謂漕閩之后相隔42年,即慶歷初任福建轉(zhuǎn)運使,又在北苑督造出小團龍鳳茶,“其品絕精,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大小團茶都是當時極品,除供皇室御用外,只有少數(shù)分賜近臣。到了熙寧年間(約1071年)賈青為福建轉(zhuǎn)運使,又造出比小團更加精奢的“密云龍”,密云龍也是二十餅為一斤,但等級在包裝上加以區(qū)別,雙袋裝的叫雙角團茶,不論大小都用“緋”包裝,用來賞賜大臣,而御用“玉食”則獨用“黃蓋”。《清波雜志》上說宣仁皇帝因為被“戚里貴近”乞賜密云龍鬧得不得安寧,恨嘆說:叫建州今后不要造密云龍算了。當然密云龍仍在采造上供,而名聲卻更大了。到紹圣間(1094―1097年)奉詔把“密云龍”改為“瑞云翔龍”。據(jù)史籍資料,建安團茶最精美、最繁盛的高峰,當是宣和年間鄭可簡漕閩之后的事,他把團茶分成細色茶五綱四十三品種,根據(jù)不同采制時間和茶樹品種,“形制各異”。這五綱的第一綱叫試新,顧名思義,這是最早的試產(chǎn)茶,產(chǎn)區(qū)斗茶常用這種茶;第二綱叫貢新,最早上供的貢品;第三綱有龍團勝雪等十六個品種;第四綱有萬春銀芽等十三個品種;第五綱有瑞云翔龍等十二個品種。這五綱細色茶一旦焙成便速派官員飛騎急馳送入京師,到全部發(fā)完時夏季已過半了。按《宣和北苑貢茶錄》說:第三綱中的白茶和龍團勝雪兩色是在驚蟄前即“興役”采制了,歐陽修所說的“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師三月嘗新茶”,到宣和時上供時間又提前一些。淳熙十四年(1187年)趙汝礪著的《北苑別錄》,與六十年前的《宣和北苑貢茶錄》所列細、粗分綱品名基本相同,這說明“貢綱”制品已成不變之法,換句話說,此時茶采制技術(shù)已達到頂峰。

北苑,可以說是中國茶葉的龍頭。理由有四:

第一,在北苑存在時期,也是中國茶學(xué)研究步入系統(tǒng)化、科學(xué)化時期,而且主要的茶學(xué)專著是以北苑為研究對象的。已知宋代二十多部茶葉專著中接近三分之二講的是北苑,這中間影響較大的有丁謂的《建安茶錄》、蔡襄的《茶錄》、宋子安的《東溪試茶錄》、黃儒的《品茶要錄》、劉異的《北苑拾遺》、周絳的《補茶經(jīng)》、呂惠卿的《建安茶記》、熊藩的《宣和北苑貢茶錄》、趙汝礪的《北苑別錄》、章炳文的《壑源茶錄》、顧元慶的《茶譜》、范逵的《龍焙美成錄》等等,連徽宗皇帝趙佶也參與了研究,寫下《大觀茶論》,這是古今中外所沒有的,更是顧渚、陽羨時期所未見。

第二,正是風盛的茶學(xué)研究,大大促進了團茶制作技藝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推動了茶文化的快速發(fā)展。唐代的劉貞亮,把飲茶的好處加以總結(jié)歸納,提出茶有“十德”、“以茶可行道”的學(xué)說。但是把茶文化升華到一個新境界,比較完整地創(chuàng)立茶道精神的,當推宋徽宗趙佶。趙佶,史稱“善百藝”,創(chuàng)瘦金書法,在音樂、繪畫、詩歌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詣,對茶學(xué)也有頗深研究。他以建安北苑、壑源為研究對象,寫出的《大觀茶論》中,最先提出“清、和、澹、潔”四字的茶品精神,在后來的歲月里被公認為茶道風范。在趙佶提出茶品精神后,茶道之風開始在朝廷內(nèi)外形成,三十年后的紹興十一年(1141年)日本高僧茶西禪師到中國求禪朝佛,帶去了《大觀茶論》,并把趙佶所提的茶道精諦翻釋成“清、和、澹、靜”四字,在日本傳播,引起極大反響,后來武野紹鷗、千利休等人逐漸完善,形成了日本茶道。因此,我們有理由認定建安是我國茶文化的發(fā)祥地并不過分。

第三,帶有濃厚的東方文化色彩的斗茶活動,始于唐而盛于宋。陸羽的《顧渚山記》寫到斗茶;但把斗茶豪情和宏大場面描寫得淋漓盡致的則是范仲淹的《斗茶歌》和唐庚的《斗茶記》。他們寫出了斗茶的文化氛圍,更寫出了東方文化的特色。據(jù)一些史籍資料記載,斗茶文化是丁謂、蔡襄在建安主持漕務(wù)、監(jiān)造龍茶時,將斗茶引向上層社會、引進宮廷、播向各地的。與此同時因斗茶應(yīng)運而生的是建窯所產(chǎn)的黑釉瓷茶盞,日本僧人到我天目山拜求佛禪帶回建盞,稱為“天目瓷”,被視為“稀世之寶”。據(jù)史籍資料載:在宋代和斗茶形成姐妹篇的“分茶”游藝,也由北苑茶官傳入上層社會。分茶法是茶文化中的一種絕技,后來隨著團茶的消失而消失。

第四,對茶的關(guān)注、贊頌、以茶會友、以茶交際,并付之以詩文的風盛時代,當推宋朝。宋朝文人中吟茶詩詞歌賦,相互傳唱,十分普通。特別是在宋代古茶詩、茶詞中幾乎有一半以上是褒贊頌揚北苑貢茶和建茶的,其作者之廣、篇幅之多為歷史所罕見,也是其他茶類所未有的。茶詩茶詞增大了茶文化氛圍,也是茶文化的巨大助推器。建安北苑正是引領(lǐng)宋代茶文化的龍頭,其詩詞之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關(guān)于建州北苑御茶的地位問題,1990年5月,南京農(nóng)大教授朱自振、中國茶葉博物館主任張子華兩位專家到建甌考察北苑御茶的歷史文化,到東峰鎮(zhèn)裴橋村林垅山察看宋慶歷間所刻的記錄龍鳳貢茶始創(chuàng)年代、焙址的鑿字巖后,發(fā)表了權(quán)威性論斷,爭論至此劃上句號。1995年元月,日本前東京博物館副館長、茶史專家林物晴三等專家實地考察了北苑遺址和鑿字巖,高興地叫道:“找到了中國茶的龍頭啦!”并捐款二百萬日元建立鑿字巖保護亭。

北苑御茶設(shè)官衙督造,掠民山、役民力,不惜工本,用徭役丁夫血汗凝聚起來而標榜封建王朝皇冠上的這顆耀眼明珠,也植下了勞動者的憤恨之根,招來了一撥又一撥的抗爭。宋元改朝換代的戰(zhàn)亂,元初黃華在建安樹旗反元,一次又一次給北苑御茶以沉重打擊,元成宗大德初(1297年)被迫在武夷山籌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御茶園正式移置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溪旁,北苑則交給建安縣地方官府營辦。這便是史志上記載的北苑官焙為什么轉(zhuǎn)移到武夷山的緣故和過程。武夷官焙產(chǎn)量少,不足以供上御用,原來北苑所轄的茶園仍由地方官府承辦,生產(chǎn)龍鳳團茶上貢。因此,同屬于建寧府的建安縣北苑官焙和崇安縣武夷官焙,一樣地打上龍鳳團茶的牌子上貢。這種兩縣官府營辦御茶的情形,很有點像本文開頭所說的顧渚與陽羨共辦紫筍御茶一樣。建安與崇安,直至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朱元璋下令罷造龍鳳團茶而同時結(jié)束了官府營辦御茶的歷史。

北苑有金燦燦的歷史,也有茶工茶農(nóng)的血淚,但不管怎么說,它卻是中國茶葉史上一顆最耀眼的明珠,是茶葉的龍頭,是研究茶史不可忽視的最最重要的篇章。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