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南風(fēng)涼哩哩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2-17 09:15???點擊:281??編輯:admin???手機版

冬,對仗夏。

總有一些夏的熱度持續(xù)到冬。

今冬一檔《我們的歌》,新老搭檔,再卷《樂夏》高潮。

那期李克勤、周深重新演繹《大會堂演奏曲》,“瀟瀟颼颼悄悄夜靜無人,伴我行是寂寥。絲絲點點細(xì)雨串串落下,迷離撲朔飄渺。冰冰冷冷滴著微微柔黃,是霧燈的苦笑。飄飄涼風(fēng),輕吻浪潮……”

深情款款處細(xì)數(shù)全曲,共使用了23處疊詞,此情此景全在這別致的韻腳處,很難想象李克勤填詞而就時,僅21歲。

如果說穿插小夜曲、即興幻想曲作為《情非首爾》、《大會堂演奏廳》的引子,是編曲的創(chuàng)意。那么曾填詞百首的李克勤,不僅是現(xiàn)場超贊的“零瑕疵歌手”,更是一位文人氣質(zhì)的吟誦者。

這份詞賦功底的書卷氣,和鄭中基的萊卡攝影相似,嶄露在外的是某一方面的才華,凝聚在內(nèi)的則是嶺南文化背景給予的支撐。

才華,是點的破壁;文化,是面的依托。

溯及嶺南文化,廣東潮汕地區(qū)是其重要支體。

有人說潮州城破,汕頭城舊。老城廂走一走,生出了疑問:不是僑鄉(xiāng)嗎?不是經(jīng)濟特區(qū)嗎?為何沒有想象中現(xiàn)代化,不合邏輯!

穿過牌坊街的僧人,青布衣、黑布履,雜色一片中踏出沉寂。

賣水果的老嫗,辛勞的五角錢。穿戴、表情、場景,老電影的畫面令人追憶起吃糧用計劃的年代。

小小的茶屋閣樓

踽踽獨行

人類和生靈保持著常態(tài)化的一致――提防、戒備;迷茫、孤獨。

期盼

這張照片或者可以為訪客解開疑惑。

窄窄舊巷,淺淺背影――許是深夜加班結(jié)束,許是辦事回還,許是……縱然沒有了更夫的鑼點、拉長的調(diào)子,長夜歸人,終是往溫暖的家的方向。

早年因貧困,大批潮汕人遠涉重洋謀生,再以鄉(xiāng)土為紐帶,形成了龐大的“潮商”群體。無論境況如何,閑云野鶴總會思鄉(xiāng),倘若巢穴被連根拔起,城市面目全非,歸家還有何意義?

街角的一個攤頭;落座的一杯茶水;街坊的一句俚語;甚或被打鬧的小孩撞一滿懷,都讓游子皈依在故園的懷抱里。

一杯解鄉(xiāng)愁,那破樓殘垣、舊里窄巷,正是地域文化的根基。

手藝人

國內(nèi)共有“西湖“36處,也曾去過幾個。潮州西湖公園小而靜,更接近八零年代市立公園的感覺。

店鋪

侄兒幼年寄居在奶奶家一段日子。有時想媽媽了哭鬧,奶奶拿玩具和吃食哄他。侄兒不哭了,噙著淚坐在小板凳上。

“奶奶,我還是想媽媽。”

“那你在心里想?!?/p>

從前的娃娃都懂事,就這樣坐著,心里想著媽媽。

牛丸、蠔烙,炸魚豆腐……潮汕人愛吃的美食。小時候累了,餓了,受欺負(fù)了,只要吃上一口媽媽做的味道,就全解了。

揭陽、潮州、汕頭共用一個機場,可見三城的區(qū)位關(guān)系,潮汕更如手足般密不可分,兩城相隔不過百十公里。

汕頭C石碼頭,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匯合出海處。

一處,一日,三時。

其實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干擾,迷失在洗腦與被洗腦、暗示與被暗示中的人們?nèi)鄙偎伎嫉陌察o空間。那些煽情激勵如劣質(zhì)酒,會讓人膨脹自我、麻痹神經(jīng)。

碰到“醍醐灌頂”,謹(jǐn)慎繞行。

元旦放假,成批金山中學(xué)的寄宿生從C石搭輪渡返回市區(qū),與慣娃成性的江浙滬不同,學(xué)生來往無人接送。

行李箱加一支煙是男生的標(biāo)配。每一個分鏡頭都有特寫,那是少年的你浪蕩于江湖,乘風(fēng)處泛起漣漪。

濱海長廊步道

青苔綠欄、黃門紅窗。

老宅,掉了色的彩漆畫。

C石和鼓浪嶼有某種相似――與市區(qū)隔水相望,丘陵綠植,曾有大批西方人居住……

地方舊了,貴氣依然。

博尚雅?獅泉,聚會中的老人,幸福的晚年時光。

南澳漁村

“文化”的命題太大,聊起來難免拘束。潮州載陽茶館邊呷茶、邊聽?wèi)?,讓文化氣息在一盞茶的湯色飄搖里,不經(jīng)意地?zé)岷蹰_來。

從1958年的人藝,到1992年的北影,再到2019年的人藝,《茶館》被三代演員搬上話劇舞臺和銀幕,年代跨度60年,演出場次700余場,成就了于是之、藍天野、楊立新、濮存昕等知名表演藝術(shù)家。

九零年代初參觀北影,正逢管老爺子(管宗祥)簽名售書,聽聞老爺子低沉沙啞又麻溜利索的北京官話,再往《茶館》片場舊址里提溜一轉(zhuǎn),渾然有了就著大碗茶,觀曲藝雜耍的代入感。

上述非題外話,因為這般感覺隔卻幾十年,在阡陌大地的另一端、暖陽普照的粵東小城得以重覓。

北京前門有“老舍茶館”,潮州竹木門有“載陽茶館”。

如此,北方,對仗南方。

一圈舊巷、幾掛燈籠、兩層小樓,載陽茶館兼具民國騎樓與西式琉璃瓦建筑風(fēng)格。

一樓天井搭成戲臺和茶座,木制方桌配短椅,簡單有質(zhì)感。樓上三面圍坐,設(shè)有包房,文玩字畫齊整整點綴其間。

進得館來,水壺茶盅、糖果小吃好生伺候。喝茶聽?wèi)颍鹊氖堑禺a(chǎn)單樅,聽的是鄉(xiāng)音潮劇。

琵琶、二胡、揚琴等演奏著傳統(tǒng)絲竹民樂。

廣東音樂多為結(jié)構(gòu)單一的小品,擅長于描摹自然景物和生活小境。曲調(diào)富有裝飾音型,俗稱“加花”,色彩明亮、華美,旋律跳躍、活潑,恰是應(yīng)了南方明媚的天氣。

清麗的民國倩影

潮州講古,類似于南方的評話,盡管需要借助解說詞才能略懂一二,但神韻和腔調(diào)完全領(lǐng)會。

邊廳墻上的圖片,記錄著“載陽”從茶館、客棧逐漸壯大為包含文化學(xué)堂、藝術(shù)團體在內(nèi)的發(fā)展沿革。

偌大一個地方,把建筑文化、茶文化和戲曲文化糅合一體,成為潮州老城的一處文化地標(biāo)。

好茶知味,好曲知韻,真是“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p>

誰說茶館只是喝茶而已?由北至南,茶水里流淌五調(diào)音律,茶香間夾雜百態(tài)人生。

說起功夫茶,想起深圳御姐家的公子,當(dāng)年初入職場二十出頭的小帥,泡起茶來已有幾分老道。

“沒事兒總和潮汕同事喝茶,看也看會了?!?/p>

早在唐代已有工夫茶,中原移民把它帶到閩、潮一帶,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茶道工藝。

潮汕人的日子浸潤在茶湯里,以茶會友,品茶論道??v使經(jīng)濟發(fā)達,又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外來茶種圍剿之下,本土的鳳凰單叢亦從未失色。

茶館、茶莊遍布老城,茶文化藏龍臥虎于坊間。

東門街韓陽元大茶莊,320平。

店家的特別之處是潮州唯一的體驗式茶館,免去了茶客不好意思只喝不買、或擔(dān)心未經(jīng)試喝不知購回何味的麻煩。

茶樣,10元體驗包,自泡自飲。

小老板種茶、制茶、賣茶。算是比較投緣,親自泡茶與我們聊天。

單叢沖泡宜用朱泥、白瓷蓋碗,每一泡都要洗茶,再用“韓信點兵”把茶汁瀝盡。

鳳凰單叢產(chǎn)自粵東第一高山潮州鳳凰山,那里有一片古茶林,存3000多株珍稀古茶樹。其中的茶王為“宋種”,植于四百年前,現(xiàn)存僅一棵,每年產(chǎn)量不過5斤。

問及價格,小伙兒抿嘴一樂――“無價”。

品嘗了兩款香型:蜜蘭香和大烏葉。前者綿長,后者濃郁。

單叢極耐泡。

取6-7克,可泡40遍,5~20泡口感和純度最佳。正常飲茶量一個月只需半斤,若以500-600元一斤折算,較之普洱等,是未經(jīng)炒作、親民又好喝的良心茶。

“韓陽元茶莊”在茶藝界美譽無數(shù),小老板桌上擱著最近一次的收獲――深圳第九屆“中茶杯鼎承茶王賽”38個國家參賽人員中,單樅“雞籠刊”奪得烏龍茶類金獎。

除了制茶工藝精湛,店家的用心之處還在于聘請專人設(shè)計茶標(biāo)、茶罐、茶盒等一系列衍生品。

取之把玩,每件都可稱之為養(yǎng)眼的工藝品,是嗅覺、味覺享受之外的手作之美。

最早接觸單叢,喝的是“鴨屎香”。“鴨屎”二字雖不雅,卻是烏龍茶里的佼佼者,也是大眾接受度較高的香型。

關(guān)于名稱的由來頗有些戲謔,一說生長在“鴨屎土”的茶園里;一說葉片形似鴨腳木;一說是茶農(nóng)的小心機……至于何為正版,不費工夫探究了。

初訪“韓陽元”,不覺聊了數(shù)小時,讓人流連的不知是茶氣的持久回甘,還是小伙的敦厚好客。

現(xiàn)今有種亂相,把茶從哲學(xué)層面推入玄境,似乎愈能把你聽迷糊的,身價愈發(fā)金貴。其實茶不過是一片樹葉,是自然之母給了它一點靈性。讓茶跳出吹捧,回歸無華,才是每一個愛茶人的養(yǎng)心之道。

公園、街頭、居家,細(xì)碎的日子因了茶的純粹,活出了真滋味。本是普通百姓,知曉一點通識性常識,不出笑話,足矣。

牌坊街老街客棧,店面再小也辟出一方茶室,為異鄉(xiāng)人的短暫停留送去溫情。

小老板口中的“無價”乃昂貴之意,而我理解的“無價”為天下奇珍不盡以價值衡量,就像老友常掛嘴邊的那句“適口為珍”。

幽蘭生于野嶺,好物不問出處。

“適口為珍”,對仗“好茶無價”。

薄禮贈知己。老友置曬紅入罐,擺于茶桌,裝飾效果奇好。

談到地域文化的厚重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歷史積淀,潮州自古即是一座有底蘊的城,外地人對它的了解還不夠。

和茶莊小老板聊天時,問過他“韓陽元”茶莊名稱的由來,是祖上姓韓嗎?經(jīng)過介紹以及在韓文公祠的游覽,算是補上了這檔歷史知識的空白。

當(dāng)年韓愈被貶潮州刺史,以戴罪之身在潮七個多月,把中原先進文化帶到嶺南,辦教育,驅(qū)鱷魚,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

潮人將筆架山改稱韓山,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

如此話來,茶莊也可以說姓韓。出于膜拜,出于討彩頭,和祖宗姓氏全無干系。

韓文公祠

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風(fēng)格的騎樓建筑引入老城,與明、清遺留修葺的石牌坊共存,形成了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qū)。

最盛時,潮州曾有牌坊91座,后歷經(jīng)歲月滄桑,保留修復(fù)22座,是國內(nèi)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牌坊街。

太平路、東門街一帶的牌坊

下水門,舊時潮州府七座城門之一,引韓江水入城的水利設(shè)施。

老潮州人贊賞某處、某事很熱鬧,常常說“熱過下水門”。

廣濟門,也稱廣濟樓、韓江樓、東門樓,建于明代,是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一座。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