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茶馬古道的發(fā)展歷史是怎樣的?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2-05-31 22:12???點擊:143??編輯:皇甫茜???手機版

元朝興于漠北,不缺戰(zhàn)馬,廢除了茶馬法,統(tǒng)一實行茶引法。中央戶部主管全國茶務,并置印造茶鹽等引局印制茶引。官府在江州(今江西九江)置榷茶都轉運司,總江淮、荊湖、福廣之稅。在產(chǎn)茶地區(qū)設榷茶轉運司或茶鹽轉運司,產(chǎn)茶地設榷茶提舉司、榷茶批驗所和茶由局等機構散據(jù)賣引,規(guī)辦國課。戶部主印引,地方茶務機構主賣引征課。廢除長引專用短引,每引計茶九十斤。凡商人販賣茶葉,必須繳納引稅,于指定山場買茶。引之外又有茶由,每由計茶九斤,后改為三斤至三十斤共十等,以給賣零茶者。商人憑引、由運賣。茶過批驗處所不交驗者,杖七十,賣畢三日內(nèi)不赴官司繳納引目者,杖六十。商人轉用茶引、涂改字號,增添夾帶斤重,引不隨茶,茶園磨戶不按引、由夾帶多賣,運茶車船主知情夾帶,均按私茶治罪。凡犯私茶,杖七十,茶一半沒官,一半付告發(fā)人充賞。偽造茶引茶由者斬,沒收家產(chǎn)付告發(fā)人充賞。官司查禁不嚴,致有私茶發(fā)生,罪及官吏。其茶課稅率,初時尚輕,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每引收鈔四錢二分八厘,全國征收茶稅不過一千二百余錠。以后逐年提高稅率,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每引征稅為十二兩五錢,全國茶課已達二十八萬九千二百多錠。四十多年間,茶課增加近三百倍。

折疊明

明朝中央戶部主管全國茶務,確定課額,并設巡察御史以懲辦私茶;設茶課司、茶馬司辦理征課和買馬;設批驗所驗引檢查真?zhèn)?。其茶法分商茶和官茶。榷茶征課曰商茶,貯邊易馬曰官茶。商茶行于江南,官茶行于陜西漢中和四川地區(qū)。商茶允許商人買引販賣,官茶必須保證買馬需要。 商茶均實行引法。中央戶部將茶引付產(chǎn)茶州縣發(fā)賣。凡商人買茶,赴官具報所賣斤重,行茶地區(qū),納錢買引,許向茶戶買茶出境貨賣。

每引茶一百斤,不足一引者,謂之畸零,另發(fā)茶由,許行茶六十斤。官府按行茶地區(qū)遠近,定以程限,于經(jīng)過批驗所依例批驗,將引、由截角,別無夾帶方許放行。茶與引必相隨,有茶無引,多余夾帶,按私茶治罪,許人告捕。茶園戶將茶葉賣給無引由的商人者,倍追原價沒官。商人將茶運至賣茶地,還需向稅課司按三十取一繳納銷售稅。賣茶完畢,即以原給引、由向所在州縣官司繳引,封送原批驗所、匯解戶部查銷。若過期不繳引者,批驗茶引所于每季查出商名貫址,引、由數(shù)目,轉所在地巡按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提問追繳,送戶部注銷。

四川商茶,政府還按不同的銷售對象、范圍,以及茶葉的品質(zhì)、制法和傳統(tǒng)的供銷關系,將茶引分為邊引和腹引。

邊引行銷今四川甘孜、阿壩,青海果洛和西等藏族地區(qū),腹引行銷內(nèi)地,形成了川茶的兩邊一腹的引岸制度。

官茶貯邊易馬是明朝茶法的重點。國家重馬政、故嚴茶法,設茶馬司以主其政。

政府曾先后設置秦州(后遷西寧)、河州(今甘肅臨夏)、洮州(今甘肅臨潭)、莊浪(今甘肅永登)、岷州(今甘肅岷縣)、永寧(今四川敘永)、雅州碉門(今四川天全)茶馬司,而以西寧、河州、洮州、碉門茶馬司為主要茶馬貿(mào)易機構,壟斷與藏族的茶馬互市。政府對與西北、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走私茶葉防范極嚴,定期派遣官員巡查關隘,捕捉私茶。對私茶出境與關隘失察,都處罰極重。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駙馬都尉歐陽倫由陜西運私茶至河州,就被賜死伏誅,茶貨沒收。到明世宗嘉靖年間,才減私茶通番之罪,止于充軍。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