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如果要了解茶應(yīng)先從哪入手?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3-02-05 18:46???點擊:174??編輯:admin???手機版

從維基百科入手巴

茶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定向自茶)

跳轉(zhuǎn)到: 導航, 搜索

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制的“涼茶”等。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

馬來西亞茶園

放大

馬來西亞茶園

目錄

[隱藏]

* 1 起源

* 2 種類

o 2.1 中國名茶

* 3 產(chǎn)地與栽培

o 3.1 產(chǎn)地

o 3.2 茶葉的栽培

* 4 茶的植物化學

* 5 茶文化

o 5.1 茶葉選取

o 5.2 沏茶之水

o 5.3 中國茶藝

+ 5.3.1 工夫茶

+ 5.3.2 綠茶

+ 5.3.3 茉莉花茶

+ 5.3.4 奶茶 / 酥油茶

+ 5.3.5 豆子茶

+ 5.3.6 蓋碗茶

+ 5.3.7 三道茶

+ 5.3.8 紅茶菌

+ 5.3.9 茶泡

+ 5.3.10 其他

+ 5.3.11 飲茶的場所

o 5.4 臺灣茶藝

o 5.5 日本茶道

o 5.6 其它國家及地區(qū)

* 6 茶的應(yīng)用

o 6.1 茶葉與烹飪

o 6.2 茶食品

* 7 茶的名稱

* 8 相關(guān)閱讀

* 9 外部連接

[編輯]

起源

中國自古有神農(nóng)發(fā)現(xiàn)茶葉的傳說,成書于公元2世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傳神農(nóng)嘗百草后感到不適,躺于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因此后人便開始喝茶的習慣?!对娊?jīng)》中亦有“誰謂荼苦,如甘如薺”?!恫杞?jīng)》有“茶之為飲, 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钡挠涊d

中國俗語中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亦表明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黑色茶

放大

黑色茶

茶葉的起源還有其他傳說,比如印度佛教創(chuàng)始人發(fā)現(xiàn)茶葉的傳說。印度和中國是最早飲茶的國家。茶葉從中國向東傳到朝鮮,日本,向北傳到蒙古,俄羅斯,后來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亞,西亞和歐洲。

[編輯]

種類

能制作茶的只有茶樹春季發(fā)出的嫩芽,中國的茶品質(zhì)最好的在每年4月上旬的清明以前采摘,稱為“明前茶”,只是剛抽出尚未打開的嫩芽尖,叫做“蓮心”,因為很輕,所以產(chǎn)量低,價格也昂貴;在清明以后至4月下旬谷雨以前采摘的茶,為“雨前茶”,已經(jīng)打開一片嫩葉和抽出的另一個新芽,叫“旗槍”,形狀類似一支槍和一面旗;谷雨以后至5月上旬立夏以前采摘的茶叫“三春茶”,由于有兩面小葉和中間一個嫩芽,所以叫“雀舌”;立夏以后一個月內(nèi)采摘的茶質(zhì)量較差,是“四春茶”也叫“梗片”,一般用于制作較低級的加工茶。再以后茶葉老化,不能用于制作飲用茶。

茶可以依照加工方式略分為:

綠茶

經(jīng)殺青、揉捻、干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綠湯綠茶,中國大部分名茶為綠茶,如龍井、碧螺春 等。

紅茶

經(jīng)過發(fā)酵的茶,有工夫紅和紅碎兩種,有利于消化,西方人比較喜歡紅茶,名茶有祁紅,滇紅等。

白茶

新采摘的茶,只經(jīng)過殺青,不揉捻,白毫顯露,名茶如白牡丹等。

黃茶

經(jīng)殺青、揉捻、悶堆、干燥,葉已變黃,浸泡黃湯黃葉,名茶如君山銀針等。

青茶

又名烏龍茶,是經(jīng)過部分發(fā)酵,綠葉紅邊,既有綠茶的濃郁,又有紅茶的甜醇,名茶如福建鐵觀音、大紅袍、臺灣的凍頂茶、東方美人茶。

黑茶

經(jīng)過后發(fā)酵的茶,顏色深,著名的有普洱茶。

加工茶

用以上各種種類的茶經(jīng)過加工,制成的茶,有:

* 花茶,一般選用綠茶與新鮮茉莉花窖制的茶,除茉莉花茶以外,還有珠蘭花茶。

* 緊壓茶一般選用紅茶或黑茶,經(jīng)過蒸汽熏蒸變軟再壓縮成型、干燥,以便于運輸、貯藏。如用普洱茶制成的沱茶和磚茶深受蒙藏地區(qū)青睞。

再加工茶

近年來,出現(xiàn)了為符合現(xiàn)代人消費習慣制成的再加工茶,可以用上述任何種類的茶制作。如袋茶、速溶茶、液體罐裝茶等。

[編輯]

中國名茶

參見:中國十大名茶

* 西湖龍井

* 黃山毛峰

* 碧螺春

* 君山銀針

* 祁門紅茶

* 太平猴魁

* 鐵觀音

* 大紅袍

* 武夷巖茶

* 六安瓜片

* 凍頂烏龍

* 普洱茶

* 顧渚紫筍

* 信陽毛尖

* 廬山云霧

* 都勻毛尖

* 屯溪綠茶

* 恩施玉露

* 青城雪芽

* 鳳凰水仙

* 六堡茶

[編輯]

產(chǎn)地與栽培

[編輯]

產(chǎn)地

* 大陸:茶葉源于中國,生活在氣候比較溫暖的地方,在中國有18個省種植生產(chǎn)茶,如浙江的西湖龍井,福建的武夷巖茶,鐵觀音,安徽的祁紅,黃山毛峰,河南的信陽毛尖,湖南的君山銀針、云南的普洱茶和滇紅等等。

20世紀初在格魯吉亞茶園的中國技術(shù)人員

放大

20世紀初在格魯吉亞茶園的中國技術(shù)人員

* 臺灣

* 大吉嶺(印度)

* 阿薩姆(印度)

* 爪哇(印度尼西亞)

* 蘇門達臘(印度尼西亞)

* 格魯吉亞(前蘇聯(lián))

* 日本

* 巴西

* 錫蘭(斯里蘭卡)

* 肯尼亞

* 孟加拉國

* 日澤(土耳其)

[編輯]

茶葉的栽培

[編輯]

茶的植物化學

已知茶葉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具有生理作用的有很多

* 多酚類化合物

茶多酚,也稱鞣質(zhì),茶葉中有含量很高的各類多酚類化合物,從茶葉中提取出的多酚類化合物粗產(chǎn)物被稱為茶多酚,臨床上可以用于腎病的治療,包括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等,據(jù)研究,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抗血凝、促纖溶、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作用于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及紅細胞免疫機制,抑制自身免疫反應(yīng)。另據(jù)研究茶多酚可能與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DNA具有親合作,從而干擾DNA的生物合成和核酸代謝,因此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可以防治齲齒。

茶中的苦澀味道即來源于這種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具收斂性,有解毒的作用,也是造成便秘的主要物質(zhì)。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清除生物體內(nèi)的超氧自由基。此外,還有抗變態(tài)反應(yīng)、抗炎、驅(qū)蟲、降血壓等作用。

茶多酚中最后重要的成分是兒茶素(一種黃烷醇類物質(zhì))。

* 生物堿

生物堿是一類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質(zhì),茶葉中含有含量較高的咖啡因、茶堿等具有中樞興奮作用的生物堿類化合物,是提取咖啡因和茶堿的重要原料。

* 萜類揮發(fā)油

茶本身具有獨特的清香,這種清香來自茶葉中所含有的萜類揮發(fā)油成分。這些香氣成分,已知有協(xié)調(diào)情緒的作用。揮發(fā)油成分的保存與茶葉的加工工序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據(jù)研究這種香氣成分在烏龍茶和紅茶中的含量要比綠茶多,分析認為這是由于萜類揮發(fā)油在新鮮茶葉內(nèi)是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不易揮發(fā),烏龍茶和紅茶在加工過程中工序較多,使糖苷鍵在一定程度上水解釋放出游離的萜類物質(zhì)所至。

* 黃酮類化合物

黃酮類化合物是廣泛存在于各類植物中的一大類化學物質(zhì),現(xiàn)在普遍認為,黃酮類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對治療和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相當?shù)墓π?。研究發(fā)現(xiàn)紅茶與綠茶的黃酮類物質(zhì)含量接近;茶湯中的槲皮素、山萘醇等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高于果汁、酒類。通過對紅茶和綠茶中黃酮類化合物成分分析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在綠茶和紅茶中黃酮的含量較少,而同屬于黃酮類化合物的異黃酮、黃烷酮和黃酮醇等比較高。而比較紅茶和綠茶,發(fā)現(xiàn)黃酮在紅茶中種類較多,據(jù)分析這可能是由于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一些黃酮類物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

* 氨基酸

茶中含有的氨基酸主要是茶氨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昧。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種、部位而變動。即使同是綠茶.在香茶、焙烤茶中含量少,在玉露炒茶中含量多。

* 維生素

茶葉中所含的維生素包括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以及脂溶性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其中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在茶中含量較高。一般而言,綠茶中維生素含量多,鳥龍茶和紅茶中含量少。研究人員還在茶葉中發(fā)現(xiàn)14種類胡蘿卜素,并知道β胡蘿卜素對形成紅茶的風味有很大影響。

有趣的是,茶中所含的維生素類物質(zhì)甚至還曾對世界歷史產(chǎn)生了影響。歐洲人長途航海時,感到最大的困難是海員經(jīng)常因為缺乏維生素C而患壞血病死亡,因為長途航海無法補充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但明朝時鄭和率領(lǐng)如此龐大的船隊長途航行,卻沒有記載有一個船員因為患壞血病死亡,西方人研究的結(jié)果認為就是因為中國船員經(jīng)常喝茶。因此茶也解決了歐洲人長途航海的困難,對地理大發(fā)現(xiàn)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編輯]

茶文化

從茶葉的栽培,采茶,制茶,到品茶都有很多文化內(nèi)涵的內(nèi)容。從廣義上講,是以茶作為載體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則是茶藝或是茶道,是茶的一種藝術(shù)文化。

[編輯]

茶葉選取

一般綠茶的選擇,應(yīng)注重“新、勻、干、香、凈”五個字。

新――當季甚至當年采制的茶葉稱新茶

勻――指茶葉的粗細和色澤均勻一致

干――指茶葉含水分量低于6%,保持干燥,用手可以碾成粉末

香――抓一把茶葉先哈一口熱氣,再置鼻端嗅干香。聞到板栗香、奶油香或鍋炒 香者,則為好綠茶

凈――指凈度好,苛葉中不摻 雜異物

[編輯]

沏茶之水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若用井水,則宜取深井之水

在無大氣污染的情況下,雨水和雪水本身就是潔凈的天然蒸餾水。

[編輯]

中國茶藝

參見中國茶文化

在悠長喝茶的歷史中,中國發(fā)展出獨特的喝茶文化。

古有唐代茶圣陸羽所寫的《茶經(jīng)》,乾隆所命名的碧螺春等。

除了講究茶葉收成季節(jié)、出產(chǎn)地,如雨前龍井,中國茶藝也注重水源、水溫以及茶具的選擇,如紫砂壺等。

中國各地由于氣候、地理、人文環(huán)境不同,風俗習慣不同,喝茶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區(qū)別。

[編輯]

工夫茶

廣東和福建的人們喜歡喝“功夫茶”,一般是用小茶壺泡烏龍茶。 工夫茶以泡茶的步驟繁多而聞名。工夫茶也是中國茶藝的一個代表。

工夫茶首先需要用熱水將茶壺和茶杯燙過,以提高茶具的溫度。 然后將一些烏龍茶放入茶壺,茶葉的量約為壺體積的四分之一。 然后用沸水沖泡,并倒出,曰洗茶。再倒入沸水沖泡。沖泡時水壺做上下運動,名為鳳凰三點頭,然后用壺蓋拂去茶末,名為春風拂面。倒茶時,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采用直接把茶倒入茶杯中的方法,通過關(guān)公巡城,和韓信點兵的方式,使茶能夠均勻地分給每一個人。 還有一種方式是把幾次沖泡的茶水倒入茶盅,在茶盅里混合均勻后再分給每一個人。

* 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當屬潮州工夫茶最優(yōu),步驟分為泡器、納茶、侯湯、沖點、刮沫、淋罐、灑茶,加上專門的器皿,泡出的茶能格外清香。

[編輯]

綠茶

長江流域人一般喜歡喝綠茶,第一道沏泡的水稱為洗茶,是因為茶葉在制作過程中有雜質(zhì)污染茶葉,且茶葉沒有完全泡開,所以第一泡一般倒去;重點在第二泡,第二泡茶能很好的還原出茶葉的原味,湯色好、口感佳;第三道沏泡的茶,味道清淡,比之第二泡要淡的多,故有“頭泡不搶、二泡不讓”之說。綠茶有清火的作用,而且對水的質(zhì)量要求也很高,同樣的茶在不同的水溫和不同的水質(zhì)下的口感不同。通常是先倒水后放茶葉,水溫在80攝氏度。浙江、江蘇等地區(qū)是主要產(chǎn)區(qū)。

[編輯]

茉莉花茶

北方人更喜歡茉莉花的香氣,泡上一大杯茉莉花茶,看到茶葉在沖泡下徐徐舒展,一股茉莉清香隨縷縷熱氣飄散開。 在夏天,茉莉花茶晾涼了喝更能消暑。過去,在北京的街頭有擺茶水攤賣大碗茶的,用水壺泡上很多茶,倒在大碗中出售, 是街頭一種廉價的飲料;現(xiàn)在,北京的出租車司機喜歡帶上一個帶蓋的大廣口瓶子的茉莉花茶,可以喝一天,味道濃釅。

[編輯]

奶茶 / 酥油茶

蒙藏游牧地區(qū)喜歡喝磚茶(藏文叫作???????????ja-dkrugs-ma 或者 ?????????bsrubs-ja)。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后,加入牛奶、羊奶或酥油;有些地區(qū)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幫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取自藏語詞匯索引

[編輯]

豆子茶

湖南一些地方有用炒香的黃豆,芝麻,姜絲,鹽與老清茶一起沖泡的的豆子茶。

[編輯]

蓋碗茶

寧夏回族喜歡用傳統(tǒng)的蓋碗喝“蓋碗茶”,將茶和棗、冰糖以及寧夏特產(chǎn)枸杞一起沏泡。 蓋碗有三部分托盤,茶杯(無把),蓋子。

[編輯]

三道茶

云南白族用“三道茶”招待客人,頭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甜酸苦辣具備)茶;

[編輯]

紅茶菌

紅茶菌飲料是用紅茶煮水加糖,加菌種發(fā)酵培養(yǎng)的一種菌液,味道酸甜。 紅茶菌在中國曾經(jīng)流行一段時間,據(jù)說有益于健康。

[編輯]

茶泡

茶泡一般用南瓜或者木瓜精雕,經(jīng)過糖水浸煮涼曬而成。飲食茶水時隨開水放入杯中。主要有方形,圓形等形狀,中間雕刻成傳統(tǒng)中國圖案如福字、壽字等。有甚者能將整個瓜體刻成渾然一體的鏤空花瓶,制為茶泡。主要流行于嶺南地區(qū)。

[編輯]

其他

現(xiàn)在紅茶也成為年輕人進茶藝館或咖啡屋常點的時髦飲料,和西方人一樣加牛奶和糖飲用;現(xiàn)代賓館、旅店和會議廳流行比較方便的袋茶,同樣在北方大部分是花茶袋茶,在南方大部分是綠茶袋茶。

[編輯]

飲茶的場所

中國飲茶的場所在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名稱和風俗,有北京茶館、四川茶館,天津茶社,杭州茶室,廣州茶樓等等,形成了中國的茶館文化。

* 俄國與中國的茶

北京茶館

北京的茶館是北京的一個特色,老舍先生曾經(jīng)有話劇茶館刻畫茶館里的眾生百相?,F(xiàn)在在北京前門西,開設(shè)了老舍茶館,里面有一些曲藝節(jié)目表演。

四川茶館

天津茶社

杭州茶室

廣東茶樓 廣東茶樓的特色是喝茶時同時吃點心。到荼樓品茗粵語稱之為飲茶。參看飲茶。

[編輯]

臺灣茶藝

參見臺灣茶藝

* 臺灣飲茶的歷史甚早,早在西元17世紀以前臺灣原住民便已有采野生山茶制茶飲用的習慣。但茶在臺灣真正的興盛,主要是18、19世紀間,由柯朝、林鳳池、張乃妙與張乃干兄弟等從福建一帶逐步引進茶苗與技術(shù),于臺灣北部瑞芳、木柵與中部鹿谷凍頂山一帶辟園植茶、制茶;之后,19世紀中葉,來自英國的茶商約翰杜德的寶順洋行首度將臺灣烏龍茶引介至海外并獲得成功與口碑后,正式展開了臺灣百余年以外銷為主的制茶史。1970~1980年代臺灣經(jīng)濟起飛,人們對于生活與飲食有了新的追求,于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 現(xiàn)今知名度最高的臺灣十大名茶是:凍頂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松柏長青茶、木柵鐵觀音、三峽龍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龍泉茶和日月潭紅茶。

* 座落于坪林的茶業(yè)博物館是一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座茶業(yè)博物館。主要館藏有茶事、茶史、茶藝等,涵蓋茶葉的成份、茶樹的品種、茶葉的分類、茶葉的產(chǎn)銷、臺灣茶園的分布、唐宋制茶器具、各代制茶法、現(xiàn)代制茶的過程等知識。

* 鶯歌為現(xiàn)今臺灣茶具制造的重鎮(zhèn),其轄區(qū)內(nèi)的陶瓷博物館則是全臺灣唯一一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甚具特色。

[編輯]

日本茶道

參見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

放大

日本茶道

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并在日本得以傳承及發(fā)展。

日本文化亦對泡茶非常講究,喝茶之道成為日本傳統(tǒng)中的重要禮儀。

日本制茶方式來源于中國唐代,和現(xiàn)在中國的制茶方式不同,將采摘的茶葉蒸汽殺青,然后干制碾碎,制成綠茶末飲用。由于茶末表面積大,具有較大的表面張力,容易在水面漂浮,因此泡制時必須用竹子特制的茶帚攪拌,使其沉入水中,然后用竹舀將茶液舀出飲用。由于泡制茶葉的手續(xù)比較復雜,逐漸演化出一整套儀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個流派。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綠茶為主的煎茶,還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與綠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麥的麥茶。

[編輯]

其它國家及地區(qū)

韓國茶具

放大

韓國茶具

其它地區(qū)如韓國、印度、斯里蘭卡、香港、英國以及歐洲諸國等皆對喝茶文化有獨特的發(fā)展。

* 俄國與中國的茶

除了中國以外,朝鮮的喝茶歷史最悠久,有自己的茶道傳統(tǒng)和飲茶用具。

19世紀的俄羅斯茶坎

放大

19世紀的俄羅斯茶坎

在西方,最早從中國傳入茶葉的是俄羅斯,俄羅斯人發(fā)明了煮茶的“茶坎”,類似一個小鍋爐,一般用銅制,中間生炭火,上面有一個煮茶的茶壺,下面有一個龍頭,煮好的濃茶用龍頭中的水沖稀,加糖和檸檬汁飲用。隨時可以提供熱茶水,是寒冷的俄羅斯氣候下,家庭必備的設(shè)施?,F(xiàn)在一般用電加熱,也有用不銹鋼制造的。由于非常普及,所以可以設(shè)計制造成各種裝飾花樣,是俄羅斯家庭比較顯眼的家具。

在歐洲,茶葉原來是一種經(jīng)過艱難運輸,從中國輸入的貴重藥材,鴉片戰(zhàn)爭后,英國人將茶移種到他們的印度殖民地,可以生產(chǎn)廉價的茶葉,所以在英國和其美洲殖民地,茶的消耗大為普及,并因此發(fā)生了“波士頓茶葉事件”導致美國的獨立。英國人發(fā)明了帶把的茶杯,美國人發(fā)明了袋茶/茶包。

* 俄國與中國的茶

目前消耗茶最多的西方國家仍然是俄羅斯和英國。但他們的年輕一代開始流行喝咖啡,認為喝咖啡更“時髦”。

在歐洲本土,很時興將香草泡茶喝用,作為一種享受香薰的方法。像薰衣草、玫瑰等都是歐洲大陸常喝的香草茶。

在英國和愛爾蘭,“茶”(tea)不僅指這種飲料的名稱,而是有下午便餐的意思,即下午茶(英國以外稱為high tea,在英國則是指晚便餐),名稱來自使用的“高”腳桌。茶通常伴有牛奶和糖。英國人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English Breakfast Tea)和格雷伯爵茶(Earl Grey),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準部分。

英國人發(fā)明了將牛奶拌入茶喝,這就是奶茶。在英國殖民統(tǒng)治香港期間,香港人將英國人的奶茶大為改良。以女士穿著的絲襪為濾網(wǎng)沖泡出很濃的紅茶,再拌以淡奶,這就是有名的絲襪奶茶。一般而言,可以在街頭巷尾的茶餐廳喝到,是香港人的日常飲料。

香港人除了發(fā)明奶茶,還很愛直接把檸檬片放入茶中變成檸茶,這種制法,與西方主流把檸檬汁混進茶中的做法大為不同。

而英國紅茶的另一旁支是馬來半島印度裔人的拉茶,當?shù)氐挠《纫崛税鸭t茶和奶混合后,不斷拋來拋去,就像拉出來一般,因此稱作拉茶。而拉茶也是馬來半島一種表演方式。

印度有一種辣茶,在茶水中加入牛奶、糖、姜、胡椒和各種香料,如豆蔻、桂皮、丁香等,這種茶已經(jīng)由印度裔人傳入美國。

[編輯]

茶的應(yīng)用

[編輯]

茶葉與烹飪

茶葉也可以用于烹飪,比如用樟樹葉和茶葉熏制的樟茶鴨,用龍井茶做的龍井蝦仁,用茶做的粥,茶葉蛋等等。

[編輯]

茶食品

茶食品是用茶水或茶粉為原料加工的風味獨特的食品。

[編輯]

茶的名稱

由于中國各地方言對“茶”的發(fā)音不盡相同,傳到各國對茶的叫法也不同,大抵有兩種。比較早從中國傳入茶的國家語言依照漢語比較普遍的發(fā)音叫“cha”,如日本、朝鮮、越南、阿拉伯、土耳其,印度、 俄羅斯及其附近的斯拉夫各國,以及比較早和阿拉伯接觸的希臘和葡萄牙。俄語和印度語更叫“茶葉”(чай、chai);而后來由于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后占據(jù)臺灣,從閩南方言中知道茶叫“te”(來自“荼”),所以后來了解茶的西歐國家將茶稱為te,尤其是相距很近,互相之間完全可以用自己語言交談沒有問題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茶的名稱卻完全不同。

[編輯]

相關(guān)閱讀

* Hobhouse, Henry: Sechs Pflanzen ver?ndern die Welt. Chinarinde, Zuckerrohr, Tee, Baumwolle, Kartoffel, Kokastrauch. Klett-Cotta : Hamburg 4. Auflage 2001, 401 S., ISBN 3-608-91024-7 (spannend zu lesende Geschichte mit komplett anderer Perspektive)

[編輯]

外部連接

* 中國茶葉網(wǎng)

* 中國茶網(wǎng)

* 茶顛話茶

* 茶經(jīng)

* 俄國與中國的茶

維基共享資源圖標

您可以在維基共享資源中查找與此條目相關(guān)的多媒體資源:

茶葉

取自%E8%8C%B6%E5%8F%B6

頁面分類: 茶 | 飲料 | 開門七件事

喝茶就該了解茶的歷史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茶樹最早出現(xiàn)于我國西南部的云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qū)。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chǎn)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zhàn)國時代寫起,成書于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搜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親而解之”。據(jù)考證: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nóng)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fā)現(xiàn)有利于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nèi)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夸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jù)考察,“茶”字最早出現(xiàn)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jù)它的味道,把它歸于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qū)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chǎn)生了。

茶與糧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墒?,“由于氣候等原因,當?shù)夭⒉划a(chǎn)茶,官府為了增強控制少數(shù)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yīng),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shù)的戰(zhàn)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為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成為當?shù)厝嗣裆畹谋匦杵罚耙蝗諢o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茶葉從發(fā)明到利用,經(jīng)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歡迎,除了可作為飲料被人們飲用外,還因為它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三國時代,諸葛亮帶兵南征北戰(zhàn)。一次,兵至云南勵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諸諸亮命令士兵采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直到現(xiàn)在,當?shù)厝嗣襁€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chǎn)地。然而,中國在茶業(yè)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于最早發(fā)現(xiàn)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并把它發(fā)展形成為我國和東方乃 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恒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為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為“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 “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 “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chǎn)和貿(mào)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后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后,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fā)展起來的。

你應(yīng)該先知道什么茶,生長在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品種,

然后再知道什么茶是什么功效

最后就是品茶了。

從茶鋪入手.

從茶字結(jié)構(gòu)入手,了解古人為什么這樣寫茶。

我只知道草字頭說明它是一種植物。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