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茶葉萎凋程度分類(紅茶萎凋程度判斷)

來源:hztdqczl.cn???時間:2022-12-06 00:48???點擊:190??編輯:admin???手機版

1. 紅茶萎凋程度判斷

紅茶的顏色什么樣子

紅茶干茶的顏色偏烏,烏黑油潤,或黑褐、黑色,且整體勻整無雜,部分茶品金毫顯露,而紅茶的湯色根據(jù)茶品不同,亦有所區(qū)別,沖泡之后的紅茶,湯色橙紅、橙黃、金黃或紅亮。紅茶的色澤與它茶葉所含的茶紅素、茶黃素與茶褐素的比例有關。紅茶制作的基本工藝有四種,分別為萎凋、揉捻、發(fā)酵與干燥…

顏色特別紅的是什么茶

顏色特別紅的茶葉是普洱熟茶、紅茶,普洱熟茶的外觀色澤為紅褐色,且光潤,而湯色為紅艷明亮、紅濃明亮、深紅明亮等,紅茶的外觀則比較復雜,部分紅茶為紅褐色(顯黑),湯色呈紅艷、紅濃,且明亮通透。紅茶的特點:外形細緊,苗鋒良好,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亮,香氣濃郁帶糖香,滋味醇和回甘…

茶是什么顏色的

茶葉的色澤根據(jù)茶類、茶葉品種的不同,色澤不同,常見的綠茶一般為嫩綠、黃綠、翠綠;黃茶為金黃、嫩黃;黑茶為黑褐色、紅褐色;紅茶為黑褐、紅艷、金黃黑相間等;烏龍茶為砂綠、青褐;白茶為銀灰、灰綠色等。茶葉分為六大茶類,白茶、紅茶、綠茶、烏龍茶、黑茶、黃茶。

紅茶泡水是什么顏色

紅茶泡水為紅色、金黃色,如祁門紅茶、滇紅茶等,沖泡之后茶湯為紅艷明亮,而金駿眉紅茶沖泡后,其茶湯呈現(xiàn)金黃明亮,這主要與紅茶的發(fā)酵(氧化)有關,但一般情況下,紅茶湯色色調(diào)以紅色為主。紅茶中的茶紅素和茶黃素不僅使紅茶湯色通透、紅(黃)亮,滋味甜醇,也具有一定的好處。

紅色的茶水是什么茶

紅色的茶水是紅茶,紅湯紅葉是紅茶的顯著特征,紅茶是我國六大茶類之一,是經(jīng)過完全發(fā)酵制成,制作時會產(chǎn)生茶紅素、茶黃素等物質(zhì),因此呈現(xiàn)紅茶紅湯或者金黃色茶湯的特點。紅茶茶湯的亮度是由茶黃素提高的,茶黃素是紅茶內(nèi)質(zhì)重要成分之一,它的含量越高

2. 紅茶凋萎時間

可紅茶對胃沒有刺激。 紅茶是用新鮮茶葉經(jīng)過凋萎,揉捻,發(fā)酵,干燥,烘培等工序製成。對胃沒有刺激,而且有一定暖胃,促消化的作用,但對胃其他的沒有具體的保健作用。紅茶主要對心血管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果喝綠茶出現(xiàn)胃不舒服的人,可以改喝紅茶

3. 紅茶萎凋過度

1. 綠茶加工中揉捻過度、在制品液汁流出過多,致使茶多酚過多氧化。

2. 綠茶初干溫度偏低,炒干時間過長。

3. 茶葉在潮濕環(huán)境中放置時間過長,致使茶葉受潮。

4. 紅茶萎凋過度。

5. 紅茶加工揉捻不足或發(fā)酵過度。

6. 紅茶、青茶干燥溫度過高,足干時間偏長。

7. 紅茶中粗老原料過多。

8. 青茶茶青偏嫩、曬青過度。

9. 青茶做青過度。

4. 紅茶萎凋程度判斷標準

那要看天氣、溫度、濕度,還要看揉捻前萎凋程度和揉捻程度、時間等因素,要看茶做茶,不是固定的時間,如果發(fā)酵前一切良好的話,在24度左右的溫度下,2——3個小時可發(fā)酵好,但如果前期一切做的不好,有可能不怎么發(fā)酵,如在夏季高溫天氣,揉捻過程就發(fā)好了。溫度一般不用調(diào)節(jié),要調(diào)節(jié)可用空調(diào)。

5. 紅茶萎凋要求適度,如果萎凋不足或過度會造成什么原因

紅茶萎凋到什么程度,一般鮮茶采摘來稍微曬一下,就包裹好給他自然發(fā)酵,直至發(fā)燙有香味哄干。

6. 紅茶萎凋程度判斷方法

1、萎凋

萎凋是紅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紅茶萎凋有3種方法:日光萎凋、室內(nèi)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

日光萎凋這種方法受天氣制約很大,陽光強烈的午后和陰雨的天氣都不適宜。通常在春茶季節(jié),氣候比較溫和時采用,這個時節(jié)萎凋程度容易控制萎凋時間大約為1個小時。

室內(nèi)自然萎凋需要在四面通風、潔凈干燥的房間內(nèi)進行,對室內(nèi)的溫度和濕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溫度在21—22℃、相對濕度在70%左右為宜。

萎凋時間為18個小時左右。

由于這種方法萎凋時間長,產(chǎn)量低,不易操作,所以通常很少采用。萎凋槽由熱氣發(fā)生爐、通風機、槽體和盛葉框4部分組成,溫度一般控制在35℃左右。

在夏秋季節(jié),氣溫超過30℃以上,則可不用加溫,直接用鼓風機鼓風即可。萎凋過程中要時常監(jiān)測溫度變化。

萎凋時間34個小時,春茶氣溫較低,需要5個小時左右。萎凋槽萎凋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萎凋質(zhì)量好,是最為常用的方法。

2、揉捻

揉捻是紅茶加工的第二道工序。揉捻使葉細胞遭到破壞,葉卷成條,葉汁溢出并凝于葉表,增加了茶啡的濃香為發(fā)酵創(chuàng)造條件。

揉捻需要的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室丙溫度保持在20℃~24℃的條件下進行,需要避免日光直射。

在夏秋季節(jié),低濕髙溫的環(huán)境下,也可通過安裝噴霧、灑水、搭蔭棚等來降低溫度、提髙濕度揉捻時間和萎凋葉的投入量根據(jù)茶樹品種、揉捻機型號而定。

大型揉捻機,揉捻時間約90分鐘,投葉量多;中型揉捻杋機揉捻時間70~ 80分鐘,投葉量適中;小型揉捻機一般揉捻60~70分鐘,投葉量較少。

總體來講,投入量應為容器的75%~85%。

3、發(fā)酵

發(fā)酵是紅茶加工最關鍵的工序。它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與多酚類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聚合,葉子變?yōu)榧t色。

發(fā)酵室要求空氣相對濕度達95%以上,溫度般在22℃~25℃。

發(fā)酵時將揉捻葉平鋪在特定的發(fā)酵盤中,嫩葉稍薄,,老葉略厚;春荼需薄,夏秋茶略厚。

發(fā)酵時要保持空氣流通,春季發(fā)酵時間34個小時,夏秋茶則至2個小時。由于溫度對紅茶發(fā)酵很重要,所以發(fā)酵時間要靈活掌握。

在夏秋氣溫高的時節(jié),有時甚至不需要再進行發(fā)酵,揉捻結束,發(fā)酵就已經(jīng)完成。

發(fā)酵適度葉子青草味消失,并散發(fā)出清香,葉色及凝于表面的液汁均呈紅色,形成紅茶特有的顏色和香氣。

4、干燥

千燥是紅茶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通過高溫來達到鈍化酶的活性,使發(fā)酵停止,同時蒸發(fā)水分,固定茶形,防止霉變。

紅茶一般要經(jīng)毛火和足火兩次干燥。毛火干燥時,需高溫烘焙,薄薄攤鋪。

然后再用足火干燥,,此時溫度應稍低,攤鋪微厚,時間較毛火略長至含水量少于6%。

毛火干燥適度的葉子,用手觸摸會有柔軟、刺手、有彈性的感覺;;足火后干燥程序基本完成,茶葉若用力手捻則成粉末狀,茶色更重茶香更濃。

7. 紅茶的萎凋程度

加工過程中包含萎凋工序的茶有紅茶和青茶。

我們知道紅茶制作工藝中,鮮葉采摘回來后,第一道工序就是萎凋,萎凋的作用就是讓鮮葉中的水分適當揮發(fā),讓鮮葉變得柔軟。萎凋后才能進行第二道工序揉捻。

青茶俗稱烏龍茶,嚴格說來是沒有萎凋這道工序,但青茶的搖青工序其實帶有萎凋的意味。

8. 紅茶萎凋適度標準是什么

1.產(chǎn)生原因 這是條形茶常見的一種不良品質(zhì)表現(xiàn),在各大茶類中均存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采摘的茶葉原料嫩度差或老嫩不勻、加工工藝難于實現(xiàn)一致的結果,致使條索粗松或松散條混雜其中。

第二,揉捻工序中適度的加壓欠缺、投葉過少,茶條卷緊度不足,造成松散條出現(xiàn)。

第三,鍋炒茶投葉過少、火溫過高。由于茶葉水分被快速強迫散發(fā),做形工序要求的收緊時間不夠,茶葉被很快干燥固形,導致茶條仍呈似原料般的松散形態(tài)。

第四,紅茶萎凋偏輕。

2.改進措施 針對上述的品質(zhì)缺陷,可采取的相應改進措施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嚴格控制原料采摘標準,力求采勻。進廠后鮮葉原料按照不同等級分別付制。

第二,以揉出茶汁、緊卷成條、芽葉不破碎為適度;有選擇性地調(diào)節(jié)揉捻工序的時間、投葉量和壓力變化。

第三,以產(chǎn)品的綜合品質(zhì)為要求,合理安排制作時間和加工工序,并避免為一味追求色澤表現(xiàn)而變動工藝。

第四,加工條紅茶時,萎凋攤葉不可過厚,掌握萎凋適度標準,并根據(jù)制作時的情況及時調(diào)節(jié)萎凋槽風量和萎凋時間。

(二)欠圓渾,帶扁

1.產(chǎn)生原因 各大茶類的機揉條形茶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外形缺陷表現(xiàn)。原因主要在于揉捻工序。

第一,揉捻時投葉量過多,揉轉不勻,致使茶條不圓不扁,有失整齊。第二,加壓過早、過重,塑形不當。

2.改進措施 可采取的相應改進措施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按要求調(diào)整揉桶中的投葉量,投葉時不能完全壓緊壓實。第二,掌握加壓、松壓原則,做到適當、適度、適時。

(三)斷碎

1.產(chǎn)生原因 各大茶類普遍存在的品質(zhì)弊病。原因通常在于以下幾條。

第一,殺青程度過老,含水量太低。

第二,揉捻過度,壓力過重。

第三,揉捻葉含水量偏高。

第四,綠茶二青時茶條未受熱回軟就過早搓揉或鍋溫過高。

第五,滾條、車色時間過長。

第六,貯運過程中受重壓。

第七,紅茶萎凋偏輕。

2.改進措施 可采取的相應改進措施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控制殺青程度。掌握嫩葉老殺、老葉嫩殺、老而不焦、嫩而不重的原則。

第二,掌握揉捻適度的原則。

第三,避免趕時間用重壓短時揉捻或一壓到底。

第四,滾條、車色應掌握投料與時間的關系。

第五,合理控制各過程的鍋溫。

第六,貯運中輕拿輕放。

第七,紅茶萎凋時間應充足,最短不可少于6小時。

(四)團塊

1.產(chǎn)生原因 各種條形茶常見的一種外形弊病表現(xiàn)。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條。

第一,殺青揚炒及完成后的攤晾不足,葉片含水量高,芽葉擠壓成塊。第二,揉捻壓力過大,加壓過早,解塊不夠均勻徹底。

2.改進措施 一般采取的改進措施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改進解塊機滾筒“鋪齒”密度。

第二,殺青葉含水量多時應多揚少悶。

(五)干茶色呈黃白、起泡

1.產(chǎn)生原因 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殺青或炒二、三青時火溫過高。

第二,翻炒不勻、欠及時。

2.改進措施

第一,高溫殺青或炒茶時翻炒應均勻,相應的速度要快。

第二,機具加熱時做到火力均勻,控制火溫要先高后低。

(六)紅筋紅梗

1.產(chǎn)生原因 這是綠茶產(chǎn)品中出現(xiàn)的缺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采摘手法不當,致使新梢斷裂處細胞破損過大。

第二,貯運鮮葉堆壓過重過久,導致紅變。

第三,殺青時溫度低,翻炒不勻不足,葉子受熱不足。

第四,揉捻后未及時干燥或干燥溫度低、時間長。

2.改進措施

第一,采用恰當?shù)牟烧绞健?/p>

第二,貯運鮮葉的容器應透氣,忌用塑料袋裝運。

第三,采下的鮮葉及時送至茶廠攤放散熱。

第四,鮮葉攤放不宜過厚、過久。

第五,殺青要殺透、殺勻。

第六,揉捻葉應及時干燥。初干溫度不低于120℃。

(七)灰暗(枯)

1.產(chǎn)生原因 在各類茶中均會出現(xiàn)的缺陷。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條。

第一,綠茶加工中揉捻過度、在制品液汁流出過多,致使茶多酚過多氧化。

第二,綠茶初干溫度偏低,炒干時間過長。

第三,茶葉在潮濕環(huán)境中放置時間過長,致使茶葉受潮。

第四,紅茶萎凋過度。

第五,紅茶加工揉捻不足或發(fā)酵過度。

第六,紅茶、青茶干燥溫度過高,足干時間偏長。

第七,紅茶中粗老原料過多。

第八,青茶茶青偏嫩、曬青過度。

第九,青茶做青過度。

2.改進措施

第一,掌握揉捻適度,避免摩擦過度。

第二,揀剔、包裝時注意防潮。

第三,茶葉從冷庫中取出時注意密封,以避免茶葉過早在空氣中暴露至冷凝的水分被吸附而受潮。

第四,紅茶萎凋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應超過18小時。

第五,紅茶發(fā)酵要適度。

第六,紅茶、青茶的初干溫度不宜超過130℃。

第七,青茶應注意做青過程香氣變化及適度。

第八,青茶的干燥工序中烘焙溫度由高漸低,中間逐次攤晾。

第九,注意紅茶原料嫩度,不宜老、嫩混雜加工。

(八)帶黃

1.產(chǎn)生原因

第一,綠茶烽鍋時間過長或火溫過高。

第二,復干機滾條溫度過高、時間過長。

第三,原料嫩度差,殺青葉在制品攤放時間過長、過厚。

第四,青茶殺青溫度過低,時間偏長。

第五,青茶殺青或初干時投葉量過大,水汽不透而悶黃。

第六,包揉的在制品溫度過高,包揉處理時間過長。

2.改進措施

第一,復炒、滾加熱時掌握溫度不超過80℃。

第二,適當調(diào)整原料嫩度,控制攤放葉的厚度和時間。

第三,掌握青茶殺青的時間、溫度恰當。

第四,控制青茶殺青、初干的投葉量。

第五,根據(jù)工藝需要控制包揉工序的溫度和時間。

(九)露筋、樸

1.產(chǎn)生原因

第一,粗老的原料因揉捻(切)不當、表皮破損,茶葉莖梗上的木質(zhì)部露出。

第二,混雜在新梢中的老葉因破損呈殘片狀。

9. 紅茶萎凋適度的特征

紅茶發(fā)酵程度標準(紅茶的制作工藝?。?/p>

紅茶發(fā)酵程度標準在紅茶制作過程中,主要通過對葉色和香氣的變化標準來判定發(fā)酵程度,如香氣的變化,由青草氣味逐漸轉向熟香;葉色的變化,青綠色慢慢轉化為紫銅色;再通過發(fā)酵的香氣、葉色來判定發(fā)酵程度;

紅茶發(fā)酵程度標準

在紅茶制作過程中,主要通過對葉色和香氣的變化標準來判定發(fā)酵程度,如香氣的變化,由青草氣味逐漸轉向熟香;葉色的變化,青綠色慢慢轉化為紫銅色;再通過發(fā)酵的香氣、葉色來判定發(fā)酵程度;亦可結合溫度計,來判斷出茶葉的發(fā)酵程度。

紅茶的制作工藝

1、采摘

鮮葉驗收與管理鮮葉的品質(zhì)由鮮葉的嫩度、勻度、凈度、鮮度四方面決定,鮮葉的驗收即根據(jù)上述四方面決定鮮葉的價格進行收購。

2、萎凋

萎凋分為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兩種方式。自然萎凋就是將鮮茶葉放在室內(nèi)或者室外陽光不是很強烈的地方,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令鮮茶葉失去一定的水分而變成萎蔫凋謝的狀態(tài)。

3、揉捻

揉捻的作用是令茶葉初步成形,同時提高茶葉色、香、味的濃度,并且通過破壞葉細胞來促進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發(fā)生,從而為下一步的發(fā)酵做準備。

4、發(fā)酵

紅茶發(fā)酵過程的實質(zhì)是使茶葉中原本無色的多酚類物質(zhì),在多酚類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物——紅茶色素。

紅茶色素的一部分能夠溶于水中,因此會形成紅色的茶湯,而另一部分則仍然留在葉片中,形成了紅色的葉底。

5、干燥

發(fā)酵之后,茶坯需要經(jīng)過高溫烘焙,迅速蒸發(fā)水分,固定茶形,與此同時,紅茶所特有的一些高沸點的芳香類物質(zhì)也被保留在茶葉當中,從而形成了紅茶所特有的醇厚、香甜的味道。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