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寧洱茶王普洱茶(寧墨普洱茶)

來源:www.hztdqczl.cn???時間:2023-01-15 09:08???點擊:77??編輯:admin???手機版

1. 寧墨普洱茶

就是在茶湯泡沫上繪畫,繪制“水墨丹青”。茶湯使用的“墨”也不同,通常使用熟普洱茶作為墨汁,量多水少,使用毛筆蘸取熟普茶湯就可以在泡沫上作畫或是寫字,也可使用茶粉作畫。

茶人通常會在茶上寫象形文字、水墨畫等,以茶繪茶,茶香飄散,像極了咖啡拉花,卻又多了中國傳統(tǒng)的詩意,這便是點茶的樂趣。

2. 寧洱縣墨黑

我的答案是,不對墨黑古鎮(zhèn)不在云南省保山市。磨黑鎮(zhèn),隸屬于云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地處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東北部,東隔把邊江與墨江縣通關鎮(zhèn)相望,南接勐先鎮(zhèn)、普義鄉(xiāng),西接寧洱鎮(zhèn),北與德安鄉(xiāng)毗鄰,行政區(qū)域面積491.0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磨黑鎮(zhèn)戶籍人口為22309人。

3. 寧洱普洱茶

寧洱有漢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等。

以漢族,哈尼族,彝族居多,所以寧洱是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寧洱是馳譽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xiāng),是一個以哈尼族、彝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是集“老、少、山、窮”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

全縣轄7鄉(xiāng)2鎮(zhèn),85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8.6萬人,其中農(nóng)業(yè)人口15萬,占總人口的81.5%。居住著漢、哈尼、彝、傣、回、拉祜、白等19種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0%。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于2007年由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更名而來。

寧洱地處云南思茅地區(qū)腹地,是連接內(nèi)地和邊地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陸路交通要道。

旅游資源

寧洱擁有集“山、水、林、洞、寺、碑”為一體的風景名勝旅游特色,并且各景色之間距離不超過20公里,向西有天壁山、龍?zhí)?、龍洞、太乙洞、溫泉旅游線;向北有東洱河水庫、松山自然保護區(qū)、觀音山、小黑江旅游線。最近,建設以普洱茶文化為主的民族文化特色縣正在縣委政府領導下著手制定總體規(guī)劃?!捌斩褡鍒F結誓詞”碑在全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被譽為“中國第一碑”和“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紀念園已建成開園。普洱是“兩日游”、“三日游”的理想勝地。

地方特色

寧洱有地方特色甜瓜、精品西瓜、蛋糕、普洱茶、五金飾品,餌塊和磨黑檳榔芋、民安紅薯等,其中尤以普洱茶天下著稱。古老神奇的茶史傳說,古樸而又形式多樣的民族茶飲習俗,真誠熱情的茶禮交往,優(yōu)美浪漫的茶歌茶舞,陶冶情操的茶詩茶,使您流連忘返。

區(qū)位優(yōu)勢

寧洱具有相對明顯的區(qū)位優(yōu)勢,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跨北回歸線,南臨東南亞周邊國家,昆曼國際大通道與彌寧公路、景寧公路在寧洱交匯,是滇南連接東南亞和南亞的交通要道。這里地沃物厚、資源豐富。轄區(qū)總面積3670平方公里,熱區(qū)土地面積240萬畝,占44%,宜林、宜農(nóng)、宜牧荒山灌叢175萬畝,耕地面積37萬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5畝。全縣林業(yè)用地面積284103.4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7.42%,人均林業(yè)用地面積22.9畝;森林覆蓋率74.04%,活立木蓄積量2075.85萬立方米,人均活立木蓄積量111.6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53.7萬千瓦。

這里孕育了深厚的普洱茶文化底蘊,是世界茶源、普洱茶都、茶馬古道的源頭。自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府起,已有278年歷史。

勤勞智慧的寧洱先民在長期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探索出了獨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藝,鑄就了普洱茶這一馳名中外的歷史品牌,使寧洱在歷史上就形成了茶事興旺、商賈云集、會館林立、文化昌盛的普洱茶生產(chǎn)、加工、貿(mào)易中心。這里地靈人杰、人文昌盛。建有百年老?!?普洱中學,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磨黑中學,點燃了思普區(qū)第一顆革命火種,是云南省革命老區(qū);培育了全國英模張培英和著名彝族電影演員楊麗坤;建有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 民族團結誓詞碑, 2006年6月10日,該碑被核定并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17日,被命名為首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4. 寧墨普洱茶怎么樣

墨香銅臭著作的《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中的楚晚寧比墨燃大10歲。原文中沒有特別說明,但是在楚晚寧死后,懷罪大師來到死生之巔,給墨燃他們說楚晚寧過往的時候有提到,說楚晚寧15歲那年,蜀中大亂,他帶楚晚寧下山,楚晚寧看到人間疾苦,而那時候墨燃也正好5歲。所以可以推斷出來晚寧比墨燃大10歲。

5. 古墨普洱茶

云南古樹巖茶,在茶界特指按照普洱茶工藝精心打造的巖茶系普洱茶制品。

據(jù)我們所知,在云南普洱茶三大原產(chǎn)地,就生于石縫間的茶樹,臨滄茶區(qū)為數(shù)最多。其中,以邦東巖茶、馬臺巖茶為主,鳳慶古墨有部分巖茶。其次,是普洱茶區(qū),該茶區(qū)以景東巖茶為主。版納茶區(qū),末之。

“上者生爛石”,就三大產(chǎn)地的巖茶品質(zhì)來看,云南巖茶上上者要數(shù)臨滄巖茶中的馬臺、邦東巖茶?!巴瑯拥膸r茶,不一樣的味道”我們可以用這句話加以區(qū)分邦東巖茶、馬臺巖茶。

云南巖茶有什么特別之處呢?彩農(nóng)茶掌門人巖文如是說,云南巖茶,奇于茶石相生,茶以石眠,石滋茶蔭,花香濃郁,巖韻天成;妙在歷經(jīng)歲月滄桑,葆持著古樹茶的傲然風骨,散發(fā)出高雅脫俗的山野氣象。

此外,云南巖茶其韻根據(jù)山場不同,分為奇韻邦東和妙韻馬臺。其中,奇韻邦東三奇,一奇:根深葉茂的古茶樹與巖石混生共存;二奇:高山海撥,奇山險峻,云遮霧罩;

三奇:巖野花香,爽口甜美,滋味醇厚。妙韻馬臺三妙,一妙:原料妙,石頭縫里長出來的古樹茶;二妙:工藝妙,全手工、全程不落地核心工藝;三妙:泡法妙,獨創(chuàng)奇妙沖泡法。

6. 寧王因墨茶

喝酒出名的古代人

  從古至今,酒是中國飲食文化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無論是國事宴會,還是民家待客,都與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故而,歷史上喝酒出名的人不計其數(shù)。這里盤點10位歷史名人的飲酒故事,以饗讀者。

  1、商紂王:酒池肉林

  

  商朝末帝殷紂王帝辛,是一個沉湎酒色之人,《史記·殷本紀》:“(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是說:紂王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男女裸體,相逐其間,朝朝設宴,夜夜歡娛,長夜不眠,通宵達旦地飲酒作樂。傳說紂王造的酒池,大可行舟,池內(nèi)的酒夠三千人同飲,釀酒剩下的酒糟堆積成了小山。商紂王就因這個“酒池肉林”腐敗工程,臭名昭著。

  2、齊桓公:醉酒后丟了帽子

  

  《韓非子·難二》載: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國之恥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胡其善!”因發(fā)倉囷賜貧窮,論囹圄出薄罪。外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復遺冠乎!”

  這故事有趣。我重復講一遍:齊桓公喝醉酒后,丟了帽子,他覺得丟人,三天不去上朝。管仲說:“這是做國君的恥辱,您何不用搞好政事來洗刷它呢?”桓公說:“您的意見多么好??!”于是開倉販濟貧苦的人,審查囚犯放掉輕罪的人。過了三天,民眾就唱道:“桓公為什么不再丟失帽子呢!”

  3、 李白:斗酒詩百篇

  

  李白的酒量極大,他自稱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又對妻子說:“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

  杜甫《飲中八仙歌》贊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李白都不上船,那不是傲慢,是醉得一塌糊涂了。

  喝一斗酒能寫百首詩,一斗算十升,約莫二十瓶,也就是一瓶酒換來五首詩,真是高產(chǎn)作家!據(jù)統(tǒng)計,李白現(xiàn)留于世的詩,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談到酒的,有一百七十首,占16%。對李白,先有酒,后有詩,先是酒仙,后為詩仙。

  “斗酒百篇”,就這樣醉醺醺的沉淀為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4、陶淵明:白衣送酒

  

  東晉文人陶淵明,嗜酒好飲,然家中貧窮,不能常得。一年重陽節(jié),家中無酒,只好摘菊盈把,攜至野外,側置久坐,凝思遠望。忽見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給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來。大喜過望,立地盡醉而歸。后來人們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陶淵明為我國古代著名田園詩人,一生詩酒融為一體,其酒醉后寫的“飲酒二十首”,一醉一詩,逸趣橫生。

  古籍里有關陶淵明喝酒的傳說很多。如說他每逢酒熟時,就取下頭上的葛巾過濾酒,過濾完畢,仍把葛巾戴在頭上。又如淵明所居的栗里,有塊大石,淵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醉石上還有他頭枕的窩兒。因常年酗酒,故而,所生五個兒子智力都差。他的《責子》詩,實質(zhì)是責怪自己。喝酒害人?。?/p>

  5、劉伶:醉臥“褲衩”里的酒鬼

  

  劉伶是“竹林七賢”朋友圈里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人?!稌x書》本傳記載說,他經(jīng)常乘鹿車,手里抱著一壺酒,命仆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后面跑,并說:“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世說新語.任誕篇》也記載:“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裈衣,諸君何為入我裈中?(客人進屋找他,有人來譏諷他,劉伶大言不慚,說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nèi)是我的衣褲,你們?yōu)槭裁匆@進我的褲襠里來?)史書記載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的故事很多,而這個精彩故事讓他更出名。

  6、鄭板橋:頓餐不離盞,書畫伴終身

  

  鄭板橋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首,舉止怪異,疏放不羈,幽默酸辣。他說:“酒能亂性,佛家禁之;酒能養(yǎng)性,仙家飲之。我則有酒學仙,無酒學佛?!?/p>

  從一些史料可看出,鄭板橋很小就喜酒。他曾經(jīng)給他弟弟寫過一封家書,想買下“鸚鵡橋至杏花樓一帶隙地”做宅子,說:“幼時飲酒其旁,見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斷橋流水,破屋叢花,心竊樂之?!庇讜r就喝酒,可見他已經(jīng)有酒癮了。

  鄭板橋常在熟悉的酒家喝酒,且與酒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河橋尚欠年時酒,店壁還留醉時詩”?!都膽褎⒌朗坎⑹揪萍倚炖伞芬灿校骸疤依顒e君家,霜凄菊已花,數(shù)歸期,雪滿天涯。吩咐河橋多釀酒,須留待,故人除。”詩中道出了徐老板風流倜儻、慷慨灑脫一面,又表現(xiàn)出鄭板橋的禮賢下士、與友情深的一面。

  鄭板橋一生和酒有著不解之緣,戲謔自己道:“頓餐不離盞,書畫伴終身。”有詩總結一生:“二十年前載酒瓶,春風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種揚州竹,依舊淮南一片青。年年畫竹買清風,買得清風價便松。高雅要多錢要少,大都付與酒家翁。”板橋先生畫作價值連城,一生不少掙錢,卻“存款”不多。錢呢?都買酒喝了。

  7、八大山人:醉顛畫僧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號八大山人,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后裔。明亡后削發(fā)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夸張奇特,筆墨凝煉沉毅,風格雄奇雋永。畫法怪異,晦澀難解。

  他說自己的畫是:“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摩”。一生苦難,極度抑郁,屬于“悲情畫家”。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稱說:“橫涂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邵長蘅《八大山人傳》記載:“ 飲酒不能盡二升,然喜飲。貧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飲,輒往。往飲輒醉。醉后墨瀋淋漓,亦不甚愛惜。”說他好喝酒,可酒量不大,讀書人或平民邀請他喝酒,他就前往,一喝就醉,喝醉后畫畫,墨汁淋漓,也不愛惜。

  又記:“一日,忽大書“啞”字署其門,自是對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飲益甚?;蛘兄?,則縮項撫掌,笑聲啞啞然。又喜為藏鉤拇陣之戲,賭酒勝則笑啞啞,數(shù)負則拳勝者背,笑愈啞啞不可止,醉則往往唏噓泣下?!贝笠馐牵阂惶?,忽然他在自家門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啞”字,從此對人不說一句話,然后,喜歡笑,并且更喜歡喝酒了。有人請他喝酒,他就縮著脖子、拍著手掌“啞啞”地笑。又喜歡游戲猜拳,賭酒勝了就“啞啞”地笑,輸?shù)枚嗔司陀萌騽僬叩暮蟊?,更“啞啞”地笑個不停。喝醉了就常常嘆息抽噎落淚。

  從這段傳記里可看出,八大山人是個名副其實的“醉顛畫僧”。

  8、王羲之:蘭亭流觴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精于書法,史稱“書圣”。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修禊,以消除不詳。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人們集會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動,在誰面前,誰則取而飲之,叫做“流觴”。

  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41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祓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揮毫書寫詩序,即著名的《蘭亭集序》?!稌x書·王羲之傳》:“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適逢酒酣,乘興揮筆,意氣飛揚,瀟灑自如,寫下這絕代書法佳品。酒醒之后,“更書數(shù)十百本,終不及之”。經(jīng)酒精潤澤,王羲之思緒飛揚,豪放自如,書寫出空前絕后的藝術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異常珍愛,推為王書第一。

  “蘭亭流觴”便成為一段優(yōu)美風雅故事,廣泛傳唱。

  9、賀知章:金龜換酒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漢族,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作品大多散佚,現(xiàn)僅存二十首。

  金龜換酒”出自唐·李白《對酒憶賀監(jiān)詩序》:“太子賓客賀公,于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唐代孟棨《本事詩》記:“李太白初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賞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睆拇死畎妆环Q為“謫仙人”,人稱詩仙。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賀知章即邀李白對酒共飲,但不巧,這一天賀知章沒帶酒錢,于是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帶的金龜(當時官員的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開懷暢飲,一醉方休。

  “金龜換酒”,一換成名典。

  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詠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边@怕是最早以文字記載的“酒駕”案例,醉酒騎馬落入水井里,還當坐在船上逍遙自在地睡著了,醉態(tài)可鞠,讓人笑掉牙。

  10、唐伯虎:佯狂使酒保性命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明史》(清。張廷玉編)記:“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yè)。祝允明規(guī)之,乃閉戶浹歲。舉弘治十一年鄉(xiāng)試第一,座主梁儲奇其文,還朝示學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幾,敏政總裁會試,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其家僮,得試題。事露,言者劾敏政,語連寅,下詔獄,謫為吏。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寧王宸濠厚幣聘之,寅察其有異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筑室桃花塢,與客日歡飲其中,年五十四而卒?!?/p>

  由此可見,唐伯虎自從倒霉地牽涉進“考試舞弊案”后,一蹶不振,潦倒落魄,即使有皇族王爺朱宸濠賞識他,還是個最后被殺頭的主。幸虧唐寅傻不嘰嘰,裝瘋賣傻酒醉如泥,有意露出“老二”,令王爺不堪入目,才免于被青睞利用,終讓寧王爺“放歸”回到桃花塢。不久,寧王造反,很快被砍掉腦袋。唐伯虎也未被朝廷“秋后算帳”,避免一劫。雖然窮困潦倒,日日歡飲,但終究保住了首級,活了54歲才死。

  酒的害處多,但對于唐伯虎,卻如同救命恩人。

7. 寧王 墨茶

經(jīng)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辦公會議審核,并報經(jīng)分黨組同意,2007年批準加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共1141人。名單如下: 北京(31人):梁治國 楊 雍 孔繁敬 徐正德 張文甫 吳正前 姜守垣 白 銳 馮立松 李毅強孟淑英 張志國 霍建國 魏元祥 趙一唐 杜征麟 陳東昱 周曉陸 史麗薇 冷萬里汪 良 李建春 李長泉 李永忠 陳 友 黃吳懷 陳 明 張振生 趙遠強 張孝勇王金凱 上海(8人):舒文揚 王 曦 張勤賢 彭燁峰 郭光裕 杜 赟 徐秋林 鄭繼波 天津(8人):李德福 李紹臣 羅遠智 黃 震 崔永明 崔大順 卞建軍 卞金龍 重慶(15人):蘭 娥 鄭啟超 龔 文 馬大德 李 永 李宇平 李秀娟 陳白羽 顏以琳 羊 炯舒自勤 游文中 余恢毅 傅勝德 傅應明 河北(57人):馬耀信 檀小光 張 卓 韓玉臣 高 飛 劉劍馗 徐建設 馬 軍 劉國強 王素芬郭 陽 丁建強 揚勝寶 趙鴻昌 侯 猛 謝 軍 王羲吾 齊 含 張 征 張僳華林槐森 張占軍 丁志勇 李崢嶸 劉曉霞 孫宏偉 陳瑞謙 陶殿甲 王 濤 趙慧琳高國勝 郭亞林 劉景義 李澤成 劉俊坡 王志海 曹旭軍 馮子平 楊國駿 李 勇楊曉亮 趙 毅 王 鵬 孫英力 楊 波 馬恒建 白振軍 劉京文 許元慶 戴啟和 孫占峰 寇學臣 周泓舟 張葆冬 周紅日 楊學德 梁海書 山西(16人):馬俊青 姜紅光 許 銳 薛珠峰 黃進明 張云崗 鄭景昉 高銀壽 郭秋林 李星元原旭東 張明智 李克仁 張根虎 孫忠良 薛俊明 內(nèi)蒙古(12人):趙 龍 張金富 張彩鋒 喬 雁 包星光 賀貴璽 耿澤峰 石月晨 云光中 劉世榮胡 忠 連 輯 遼寧(44人):黃海林 石 岱 李曉光 劉冠軍 馬云鵬 張洪祥 欒 波 李 暉 王運澤 李業(yè)明孫福生 孫旭東 葉國俊 李 葵 趙靜良 劉 欣 孫萬民 孫萬軍 王云龍 趙文生馬 琳 熊 東 孫克順 白 翎 孟令全 劉長華 厲 冬 熊潔英 李德剛 曲 堅孫勝連 李 杰 劉 杰 張本平 宋世全 王 偉 辛 宏 王鵬江 郭興文 郭慶雪宋開強 班 軍 于連勝 李寶權 吉林(14人):曲志剛 邢日祥 李嘉國 胡 鑫 李惠斌 趙 馳 劉素娣 傅春來 李世忠 張志明李升國 曲慶波 王忠仁 王云坤 黑龍江(43人):曹文武 李 丹 李 慧 閆冬雪 杜延平 程曉海 高成山 王 偉 劉恒毅 周少清宋 雷 張 靚 王官平 許 晨 張永昌 孫麗華 楊小林 黃 明 鄭長華 張新蕾金澤珊 仲偉迅 周潤天 趙 峰 劉 成 宋治中 鄒 權 高月玲 單寶山 于亞非石正君 魏景春 賈夢強 李義清 吳金龍 吳慶東 阮殿龍 張志良 常樹林 何樹嶺忽培元 寇 鐵 楊俊文 江蘇(103人):馮懷根 劉東芹 胡光燦 朱友舟 鄭必厚 楊宏敏 釋奚白 李志勤 王建強 諸培弘孫玉杰 武傳國 武寶民 王建偉 程 偉 龐現(xiàn)軍 許 達 盛詩瀾 陳小新 陳 暉楊伯芳 陸振永 惠聰穎 孫立志 張根喜 陳巧令 馬正君 盧海洲 戚散花 陳 清劉 洪 鄭長安 陳 捷 郭向東 管敬澤 蔣雪蓮 宋 詠 陳 峰 潘 云 秦 健方建明 金艷平 謝 燕 邵 寧 姚光義 范永江 任貴書 侍少華 郭家高 蔡 寧王 靜 韓建明 劉仲明 陳 建 張方舉 祁 斌 汪 超 葉華洲 吳建華 馮 勇張建祥 劉 保 張一冰 姜蘇海 李德會 陳一農(nóng) 黃志強 徐于群 徐 杰 吳宏亮吳健華 王潤松 李世晉 顧曉燕 李耀中 肖公文 顧冬成 劉長云 鄧瑞清 韓滿陵朱洪林 趙昌智 詹從俊 姜忠明 周亞賢 趙宏武 許能俊 孫志勇 劉家駿 高俊源王 浩 劉 瑞 周澤波 張 峰 史永元 汪洋舟 吳麗明 尤靖希 翟天鵬 居麗琴林 爾 趙永賢 王亦農(nóng) 浙江(101人)樓金輝 葉慧敏 邱紅日 劉宜珍 賀東祥 程文波 徐國強 陳養(yǎng)綠 黃建水 方林華 田一峰 費秋華 戴世成 胡迪權 袁建初 徐 清 吳戰(zhàn)堡 王 昕 何玉峰 徐 強施華峰 錢林江 張揚明 方艷艷 余久一 謝利疆 王瓊瑤 邱朝劍 巴利平 樓秋華王澤玖 鄧志春 林曉林 張 斌 周揚輝 張興南 肖 慧 郭志民 周 芳 陳 偉 劉去非 李衛(wèi)寧 王北蘇 陳良敏 任永江 林光進 江國華 方圣旺 夏軍寅 陳心昌仇雪峰 倪朔野 金錫強 陳 偉 唐歡軍 貝立新 陳建邦 張哲民 蔣雪峰 牟重輝陳永明 王 堅 梁世鮑 吳相撐 吳志仲 劉建平 鄭蕾蕾 曹建平 楊益豹 呂郁芳何 軍 陳迎平 李 軍 宋漢光 司燕飛 朱乒乓 張一兵 周 紅 呂燮強 張寶仙俞者新 呂永生 陳紅兵 張 球 濮乾遠 馬青原 傅振余 徐轟轟 梁培先 計渺生張 偉 周躍飛 林書杰 方鋼軍 周春梅 杜安才 徐志堅 王雪虹 潘榮昌 談月明朱希望 安徽(31人):王 濤 楊文瀏 劉跟弟 薛曉東 劉來保 陳耕夫 陳四龍 陶 勇 張兵民 楊繼乾 邵 晨石海松 方衡倉 周繼中 王 盛 盧 火 蔡登高 唐 亮 梁穎州 陳士恒 侯輝玉張 玉 單桂體 劉興貴 汪 洋 齊 飛 歐陽兵 羅宏祥 李士杰 余焰爐 田唯謙 福建(39人)

柯少巖 王期紅 王文賢 邱玲華 劉順華 許貽群 林玉梅 許海泉 盧克鋒 朱金鎊游民戈 葉韶霖 黃水運 鄭建松 王淵明 張國仁 林紹挺 鄧 顥 張棟華 張 煌黃志農(nóng) 林丹紅 黃鴻瓊 張 軍 王 冰 王毅霖 謝 健 陳玉富 徐良夫 宋玉榮蘇寶星 羅方華 陳祥耀 陳文貴 沈 巖 林公武 吳運農(nóng) 李多寬 卓繼輝 江西(11人):曹衛(wèi)民 曹端陽 朱德有 傅愛萍 何 流 劉建中 徐順爐 馬于強 張建華 王建民張錦裳 山東(120人):陳忠洲 孫增杰 王吉臣 姜言山 范學剛 薛昭東 譚曉昌 魏泮瑋 石汝祥 丁兆德 許曉斌 李 瑜 張俊慶 張啟勇 曲 偉 田連謨 宋占濤 李延慶 董國越 遲志邦 崔旭球 卞 濤 王美盛 喬德忠 彭作飚 劉慧慧 張榮磊 孫緒山 蔡衛(wèi)東 畢世明 王開英 朱仕明 程愛忠 陳希龍 張廣才 劉 鐵 李曉光 徐 永 徐建民 高永旺 王 禾 楊守華 孫希民 劉國良 張伯祥 朱茂剛 閆 臺 孫啟新 楊 鍵 倪和軍 沈維進 姚 磊 趙遠方 孫光祥 李新君 李曉君 陳祥生 張景新 關 璇 胡振國 宋 剛 馬 偉 張 欣 韓明東 徐華志 李 鈞 霍春曉 李方振 王振剛 馬劍暢 劉從明 李學敏 李令唐 陳文軒 張慶年 陳同龍 陳關瑞 荊得村 魯世杰 李巖選 王錦元 李學山 張繼民 殷 濤 段惠子 李 峰 吳寶華 朱本群 杭士友 梁嗣斌 趙鈞波 崔傳富 張 穎 高 波 繆九永 徐立成 郭少俐 王安慧 張維柱 張紅霞 李再孝 何賢德 劉振東 劉光亮 錢棟廷 馬斗進 李泓池 王堯忠 張 勇 張光興 靳 永 李宗瑋 蘇曉敏 吳澤浩 楊炳云 朱樹松 于欽彥 張鐵軍 王奎鑫 潘盛國 河南(135人):楊文杰 徐榮雙 謝安鈞 常平安 張 良 樊利杰 白立獻 蘆 荻 陳培站 胡巨成 劉啟紅 婁紅衛(wèi) 薛明輝 李國昌 鐘海濤 鄭志剛 仵紅泉 戴建波 陳玉蓮 孟建軍李文敬 王秋人 于長海 孫永風 孟欽峰 劉煒東 劉東亮 趙心田 李振東 王夢筆王延成 梁世同 薛文法 李勇山 王 崗 黃修珠 郭叢斌 齊保欣 山岳頂 李孝正郭鴻光 楊換欣 馬發(fā)喜 柴新勝 衛(wèi)鋼民 王永森 王懷陽 劉燦輝 張耀軍 王木鐸劉 根 高雅軒 葉 文 王志立 郭愛德 王小平 李永成 劉海清 李毓采 常文藝 杜慶安 趙廣付 李青林 胡玉忠 王了之 毋 立 逯國平 李玉軍 周永剛 黃 鏞 段 凱 郭體忠 張 睿 陳 卓 劉新澤 沈 淦 張學漢 高志民 李 峰 蘇國強 孫文興 劉昕居 梅 萍 李 煒 賈 光 李 林 王繼濤 張燕凌 楊 城 張 倩 王根發(fā) 張志軍 王文杰 孔令廣 谷慶禮 趙永爭 劉穎峰 黃競天 張際春 彭 彤袁景林 葛慎林 張 澍 班文生 張志本 趙 偉 梁吉超 高 源 李紅普 亢 凡 曲書鋒 冀 燕 王學峰 高 昂 穆海華 李貴陽 祝喜群 于建國 周 毅 穆仁先李東明 韓 濤 閻勇宏 李 巖 高軍紅 李向軍 耿書香 韓明倫 馬 奔 柳青凱王旭升 計承江 李文慧 張明坤 張傳君 湖北(28人):李銘鴻 吳永斌 朱宇華 胡定云 黃文泉 張 暉 陸舍無 廖光榮 楊 蘋 彭金淋劉 剛 李國光 盧方祥 閔 鳴 王 榮 楊豪良 肖 毅 張 波 田耕之 孫文平 楊 勇 秦龍志 吳 嵐 徐士慶 熊 偉 李俊杰 葉金生 熊 毅 湖南(32人):郭 晶 夏碧波 孫業(yè)華 曹 輝 文 佐 李逸峰 鄧元喜 田曉華 賀子文 胡春香 吳 萍 劉 戈 譚安輝 晏 云 呂啟瓊 李建人 易 俊 林彰龍 張青渠 姜儒振 劉 明 孔小平 何朝陽 萬應均 文承保 劉鳴泰 陳東久 王 宏 康博文 夏鵬程羅成琰 賀長安 廣東(60人):陳紹基 操軍凜 鄒敏德 區(qū)福林 柯振海 陳 捷 朱燕霓 王憲榮 曾紀升 許集厚李文填 熊紹庚 吳豪新 李輝良 魏育賢 龍錦營 李武耀 呂 凡 邵躍晰 鄭南貞唐昌明 倪恩廣 何明霖 黃華文 劉乃明 觀鵬程 鄭元堅 邢憲銘 許子韓 黃 丹余立宗 林秋宏 魏有永 胡錦秋 賴智豪 劉桂發(fā) 王 河 顏奕端 鐘振強 盧志東張耀文 馮少華 童志雄 黃舜生 林元解 林兆華 馮才權 涂乃光 龐羅養(yǎng) 朱桂明羅春喜 駱培華 杜國志 周漢標 李鵬程 陳福坤 陳廣權 鐘春鋒 高榮明 陳漢群 廣西(10人):黃家城 蒙麓舟 譚念宗 何泓延 余樂軍 呂維誠 李忠連 黃文斌 蘇洪強 覃日飛 海南(6人):王國秀 譚 駿 林道飛 卓劍文 吳書生 鄒世全 四川(20人):文維義 張軍文 曾家碧 楊 波 李在兵 楊 帆 嚴壁壘 鐘宣秋 于 江 方 曉 趙恒源王 杰 蒲 劍 王 洪 張家興 李光斌 周永生 楊仁鳴 呂世正 高遠歧 貴州(12人):秦良靜 侯興平 謝安輝 岑 嵐 熊志凌 吳 勇 安天富 尹開桂 鄧 揚 熊華禹 謝貴新 黑衛(wèi)平 云南(9人):王子榮 尹寶元 謝美春 喬 明 尹文鴻 段 冰 朱從凱 周康林 李坤生 西藏(10人):楊雙舉 鞏同梁 陸運良 劉光軒 馮啟雙 田中鶴 王劍簫 高延鴻 烏金群培 次仁頓珠 陜西(28人):孫 彧 淡高武 張延風 魏明義 張 逸 李 惠 谷衍舟 唐永平 符 浩 劉建設張錦華 楊小琪 劉樹勛 韓春濤 李杰民 鐘 鏑 劉小民 宋江安 王 強 吳川淮 徐偉聰 張 琴 牟君誠 王亞兵 郭連生 封海洪 張建林 周一波 甘肅(35人):馬成吉 尚 墨 秦文亮 石慶云 張文穎 楊田盛 王炳文 王懷罡 包孝祖 張克鋒楊劍鋒 林緒有 穆 鈞 馬識途 劉建國 包步洲 金希明 賈得梅 李 巖 翟相永韋 巍 王 飛 劉明明 李鼎峰 鄭國斌 李 靖 趙志強 楊周全 楊順林 任繼軍 黎 明 安 石 張 機 馮樹林 吳延富 青海(6人):李炳筑 徐小江 勞建中 謝全勝 李其象 高海源 寧夏(3人):周建設 齊國旺 汪象華 新疆(5人):陳永全 徐忠新 吳景秋 任生舉 周 靜 中直(45人):蔡永勝 杜世金 丁雪峰 江熙漢 張 瑋 何漢卿 楊 菲 鐘 成 劉學思 方 鳴 梁 江 程大利 胡基魁 林 濤 李斌權 樓建軍 尹燕琦 黃天螢 周 惠 羅美富官景輝 錢衛(wèi)清 田滋茂 高昌禮 李培貞 吾如儀 崔承順 蔡安季 林 軍 何東君胡 珍 白煜章 李寶光 蔣 巍 夏 潮 陳龍發(fā) 郭志鴻 李 牧 謝模乾 陳曉光黃樹賢 張龍之 楊潔篪 朱 軍 孫盛軍 兵團(1人):王振堂 石油(9人):黃 震 姚捍東 李 勇 田建民 郝鳳先 陳一耕 白景峰 周鳳國 宋玉林 總政(35人):李金蘭 郭孟祥 顧慶生 周 霞 季樂勝 武傳國 任福安 王 然 劉開華 常秀林張家益 陳光池 李國舟 徐 健 崔景山 許金學 張岳永 郭得河 王文杰 路運忠朱永清 黃 彬 趙興發(fā) 柯楊穩(wěn) 溫晉讓 蒲榮祥 常生榮 尹 亮 翟充民 畢啟亮 孫守禮 柴紹良 董文久 任福安 高正石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