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節(jié)石瓢壺的來歷
紫砂壺的經(jīng)典壺型有許多,經(jīng)過幾百年紫砂藝人不斷地改進創(chuàng)新,有些壺型便開始迷糊分不清了,如高井欄與漢鐸,文旦與龍蛋,掇球與掇只壺等等。來看看那些相似的壺型,以及經(jīng)典壺型的演變!
⒈竹鼎壺(竹頂壺、竹鼓壺、竹節(jié)壺)
⒉ 供春壺(樹癭壺)
供春常見的壺鈕有南瓜鈕與靈芝鈕兩種。
⒊ 漢扁壺
形體扁圓,底部圓韻而豐滿,肩有圓棱,口與肩平滑舒展,平蓋,蓋邊飾反弧線,扁圓鈕。形成大小對比。腹肩口產(chǎn)生曲折剛勁的張力,整個壺質樸大氣。
⒋ 掇球壺
由蓮子大壺轉變的壺型,把蓮子把下的耳朵去掉了,且蓋鈕由扁圓變?yōu)闃藴是驙睢I鄞蠛嗍讋?chuàng)。
施昌:《磚方壺》
⒌ 仿古壺(仿鼓壺、扁圓壺、扁腹壺)
身扁、腹鼓、頸高、蓋板平滑,母子線口蓋吻合嚴密,鈕扁圓有勁。嘴、把勻稱,姿態(tài)優(yōu)美。
⒍ 石瓢壺
壺身呈梯形、八字造型,足為釘足呈三角鼎立狀支撐,給人以輕靈而穩(wěn)重之感。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
2. 竹節(jié)壺的特點
您好,旁邊的壺泥料要比這個竹節(jié)壺好很多哦,這個竹節(jié)壺做工粗糙,泥料也是比較劣質,何燕萍是國工老師,國工作品不會做這樣的作品跟這樣的泥料來搞臭自己的名聲的,應該是高仿的
3. 關于石瓢壺的來歷
一撩底是紫砂壺制作過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
一把手工的紫砂茶壺所需要經(jīng)過的步驟是相當多的,這工藝不像是化工壺或者其他的商品壺,直接可以通過模子和機器,在流水線上就可以直接出貨,而是需要老師傅一點一點的從打泥條開始塑形到生胚成型后進行細節(jié)處理。
一捺底是諸多壺底款式中的一種,常常出現(xiàn)在線圓壺上,其他的款式還有常常出現(xiàn)在石瓢壺上的三釘足、傳爐壺上的四釘足、加底、平底、托榫足、象足等等。別名叫做羅漢底的一捺底它的形態(tài)就像是在球面上按捺癟陷后形成的一個凹窩。
一捺底的做法是在上底片前,底片放在虛坨上,使其呈現(xiàn)一種自然的虛起來的狀態(tài),在上完底片后,使用虛坨均勻的敲擊底片,使其凹陷下去,之后再用其他工具對一捺底進行整修。一捺底可以說是紫砂造型中非常具有特點代表性的式樣,許多名家作品的圓器中都有用到
4. 石瓢壺的種類
紫砂壺按照工藝分可以分為光身壺、花果壺、筋紋壺、方壺、陶藝壺五大類。光壺利用的是線條、銘刻的制作工藝,而花果壺是雕刻的制作工藝,筋紋壺是印版的制作工藝,陶藝壺則是用涂油畫的工藝。
按照造型可以分為幾何形體、自然形體和筋紋型體,幾何形體一般有正方形、圓形、橢圓形。自然形體一般都是選用自然界的瓜、樹、竹子來作為造型基礎,而筋紋形體表面必須帶有紋理,常見的筋紋型有合菱壺、豐菊壺等。
5. 石瓢壺是誰發(fā)明的
漢堂石瓢個人比較喜歡。
三大經(jīng)典:
1、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壺是楊彭年制 瞿應紹刻,尺寸大?。焊?.6厘米口徑6.5厘米。
此壺泥質赭紫溫潤,造型流暢。壺身曲線柔和流暢。從整體上看,壺身上部扁大,尤其是“人”字形直線的運用,造成一個在主視角度以內(nèi)的梯形表面。這把壺弧度大,宜書宜畫,顯現(xiàn)了簡樸大方的氣度,是件“智欲其圓、行欲其方、剛柔兼施。
2、漢棠石瓢
壺型為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所創(chuàng)作,型體老味、飄逸,做工簡約,端莊大方,為石瓢中的經(jīng)典器型。
3、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是由顧景舟預設制造的,呈橢圓形,上窄下寬,頗具備分寸感,壺身豐滿,雖型制為幾何型,但每根線條飽含了柔潤。